鄧向芬
天氣越來越好,大家紛紛走到室外,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氣息。但在部分人群當中,瘙癢、打噴嚏、流眼淚等癥狀卻頻繁出現(xiàn),這很可能是發(fā)生了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醫(yī)學上叫變態(tài)反應,是人體變應原的不正常反應。大部分人的一生中都會經(jīng)歷過敏現(xiàn)象,其主要原因是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時所發(fā)生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的反應。引發(fā)過敏的物質(zhì)很多,植物花粉、塵螨、動物皮屑、海鮮、芒果……等都會引發(fā),它們也被稱為過敏原。要想知道自己的過敏原是哪種,皮膚點刺試驗為首選。
皮膚點刺試驗(SPT)是臨床公認的最方便、經(jīng)濟、安全、有效的過敏原檢測方法,其具體操作過程為:先點后刺,將少量高度純化的致敏原液體滴于患者前臂,再用點刺針輕輕刺入皮膚表層,15~30分鐘就可以查看結果。如患者對該過敏原過敏,則微量過敏原進入試驗部位皮下組織后,與肥大細胞表面的過敏原特異性IgE結合,誘導肥大細胞脫顆粒并釋放組胺及其他炎性介質(zhì),使局部皮膚充血水腫,那么點刺部位就會出現(xiàn)似蚊蟲叮咬的紅腫塊及癢的反應或者顏色有改變。
點刺試驗具有操作簡便、快速省時、痛苦小等優(yōu)點,整個操作過程患者感覺如同被蚊蟲叮咬一樣,皮膚不出血,患者易接受,一次可測定多種變應原,不易出現(xiàn)全身反應。通過皮膚點刺試驗初步篩選出過敏原后,再結合血清特異性IgE檢測,就可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IgE是介導Ⅰ型變態(tài)反應的抗體,因此檢測血清特異性IgE對Ⅰ型變態(tài)反應的診斷和過敏原的確定很有價值。
目前,多種常見的吸入性(如塵螨、花粉、蟑螂、艾蒿、真菌、狗毛等)和食入性過敏原(如雞蛋、牛奶、海鮮、羊肉等)都可進行皮膚點刺試驗。不過,進行皮膚點刺試驗需要注意以下事項:點刺試驗前3天停抗組胺藥,停糖皮質(zhì)激素7~14天;避免在疾病發(fā)作期進行;5歲以下兒童不做或少做,妊娠期不宜做,避免空腹狀態(tài)下進行試驗,點刺前適當休息;受試部位如使用了保濕劑、潤膚露,應清洗干凈再做檢查;檢查部位有瘙癢等癥狀時,不要搔抓。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環(huán)境和時間的變化,一些人有必要進行反復的皮膚點刺試驗,以檢測新的致敏原種類;當癥狀發(fā)生或懷疑暴露新的過敏原環(huán)境時,可能也需要重復測試。另外,過敏原的種類成千上萬,點刺試驗不能將其囊括殆盡,因而有的過敏性疾病患者盡管有非常典型的過敏癥狀,但點刺試驗結果仍有可能是陰性的。
臨床上,還會通過變態(tài)反應自體血清檢查(ASST)、特殊變應原篩查(18項)、斑貼試驗、光斑貼、紫外線模擬儀測光敏感、最小紅斑量測試(MED)等檢查來排查過敏原。
皮膚點刺試驗的適應癥
1.根據(jù)病史和臨床癥狀,如果疑似I型(速發(fā)型)過敏性疾病,則進行皮膚點刺試驗。
2.常年性或季節(jié)性鼻炎。
3.眼結膜炎。
4.懷疑食物過敏。
5.懷疑因昆蟲叮咬而引起的過敏反應。
6.常年性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