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正東
在筆者的職業(yè)生涯中曾遇到過這樣一位學生。他經(jīng)常課上無神,課后無果,認為自己每天接觸的和接受的學習任務都是自己不能勝任的,因此自暴自棄,在班級的存在感也非常低。但他很喜歡畫畫,經(jīng)常偷偷在書本上、作業(yè)本上涂鴉、臨摹各種圖案。當筆者發(fā)現(xiàn)了他的秘密時,他非常緊張,并小聲翼翼地哀求筆者不要撕毀他的書本。筆者并沒有撕毀他的繪畫成果,而是認真地翻看這些“作品”,并拍了拍他的肩膀夸他“畫得不錯”。后來這位學生開始正大光明地利用各種課余時間進行繪畫,雖然學習狀態(tài)并沒有明顯的改變,但精神狀態(tài)卻和以前大相徑庭,時刻處于亢奮狀態(tài),整個人精神很多。
一天,這位學生主動和筆者說他想通了,他喜歡畫畫,想要更系統(tǒng)地學習繪畫,提升自己的繪畫技能,所以他要好好學習,然后考上更好的大學,學習更專業(yè)的技能。在隨后的時間里,他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同時堅持繪畫練習,最終成功地考入一所重點大學,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
事實上,每所學校都有這樣的學生,他們自感學業(yè)無望,自暴自棄。對于這些學生,也許開始時教師會苦口婆心地規(guī)勸,但如果不能對他們有一個本質的認識,那么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只會“事倍功半”。久而久之,教師自己也會失去信心。所以,能識人更要會助人,講真心也要講方法,對待“后進生”,要先從理解字面含義開始。
一、正視落“后”,勇往直“前”
“后進生”的“后”,從字面上來看是落后的意思。“后”是一個相對概念,相對于某個時間段,相對于某部分人或某些方面落后。在學校中,學生學習狀態(tài)或水平的暫時落后可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愿意做落后的人,但有一些學生可能由于自身的基礎薄弱或學習習慣、方法等方面存在問題,導致在學業(yè)表現(xiàn)上“矮人一等”,長此以往就會導致自信心的缺失,產(chǎn)生習得性無助,甚至從此一蹶不振,自暴自棄。
但某一方面的落后并不代表所有的方面都不如他人,個體完全可以借助自身其他方面的優(yōu)勢,扭轉某一方面的劣勢。一個人的價值體現(xiàn)在對自己的準確定位中。一條魚在河里游泳是有優(yōu)勢的,但一旦上岸就會變?yōu)椤昂筮M生”。因此,教育要有差異化的功能,“千篇一律”的教育行為只能得到“產(chǎn)品”,而不是“作品”。同時,教師還應善于從多角度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而不僅僅以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一個負責任的教師應和伯樂一樣會識“千里馬”,“千里馬”雖可日行千里,但干農(nóng)活卻不一定行,只有心中包容了“不行”,心中才會有“千里馬”。即從不同的標準出發(fā),才會識得不同領域的“千里馬”。所以,“后進生”的“后”不應該成為貶義詞,而應該是激勵的代言詞,是一種機會。在一方面的“不行”,就預示著在另一方面的“行”,用“行”帶動“不行”,“后”也會變成“前”。
二、以積極之“進”代替狹隘之“進”
“后進生”的“進”,意思是前進、進步。平時,教師和家長看到更多的是學習上的“進”,這對于后進生來講,顯然是不全面的。“進”是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是每個人成長的體現(xiàn),而不單純是在學習上的體現(xiàn)。前進代表的是積極,所以只要是積極和向上的“進”,都應該得到人們的認可。此外,也不要人為地為后進生設置前提,因為他們在學習方面已經(jīng)處于弱勢的地位,而如果再繼續(xù)對其學習提出高要求,那么他們可能會更加“頹廢”,在學習方面也會大打折扣,又怎么可能做到有意義的前進呢?所以,與其整天“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不如調整方向,引導學生發(fā)展其他方面的特長,以興趣調動激情,悅其所悅,感其所悟。相信只要心態(tài)積極起來,一定會有可以“進”的方面。
總之,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包括學習但不僅限于學習,以偏蓋全容易否定一個人,以點帶面卻能夠喚醒一個人。教師要能夠辨別學生的“落后”,理解學生的“落后”,欣賞學生,鼓勵學生。要從學生自身的特點出發(fā),鼓勵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特長,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從而提升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積極前進。
三、以“生”為本
“后進生”的“生”,首先是學生,這是一個身份,這個身份的義務是學習。同時學生也具有無差別接受教育的權利,尤其是學習的權利。事實上,沒有一個學生不想努力學習并獲得一個好的結果,只不過由于暫時的條件限制,也許是基礎上的、思想上的或者經(jīng)驗上的,導致當前暫時的落后,但這不能代表他們以后會一直落后。作為教育工作者,要能夠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理解“后進生”的需要和煩惱,這也是對每個學生負責的重要前提。
自我放棄與被放棄是不同的概念,教師要有區(qū)別、有針對地去對待。對于前者,是學生自身的思想問題,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師要能夠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個別化的幫助和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其轉變思想;對于后者,隸屬教育工作者師德的范疇,是極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出于某些緣由,學生固然會有不喜歡做的事,若教師還是一味地讓其去做,那結果可能反而與教育目標背道而馳??傊?,教師要多從自身出發(fā)找原因,關注學生的亮點,通過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優(yōu)點,幫助其找到出路,帶動后進生回歸正常的學習之中。
此外,“后進生”的“生”還有生存、生活的意思。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存在,并非只為學習而生,人的存在價值還體現(xiàn)在積極、樂觀、向上等方面。教師傳授學生知識,用文化浸潤學生的靈魂,更多培養(yǎng)了學生的生存能力和積極向上的信心,如果單方面以學習成績的落后來否定其作為“人”的存在價值,這也是一種狹隘。而當學習方面的落后已經(jīng)傷害到學生的信心時,繼續(xù)強迫其學習無疑是在瓦解其信心,否認其價值。
素質教育發(fā)展至今,教師應該認識到實施個性化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只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能帶動人才的繁榮。所以,對于后進生,教師也許一時不能助其在學習上取得較大的進步,但至少可以幫助其樹立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信心和勇氣,促進其思想上的進步,維護其心理上的健康。
(責任編輯?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