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醬
馬六甲曾經(jīng)是我和閨蜜相約買房養(yǎng)老的首選地。
愛它的首要理由有一點單純,因為銷魂的榴蓮泡芙。每次從吉隆坡轉(zhuǎn)機,都忍不住留多一兩天,直接從機場搭巴士到馬六甲,然后像完成使命般,心無雜念地直奔雞場街的榴蓮泡芙店。
曾給一名不知榴蓮為何物的歐洲小伙推薦,卻只獲得一個謎之微笑。他嘗過后,表情復(fù)雜地說了句“味道很特別”,就沒有下文了。一個人的蜜糖,也許是另一個人的砒霜,強求不來。
能讓人長住下來,合胃口的食物是必要條件,但絕不僅僅如此。我遇到過雞場街一間青年旅舍的日本義工,他在“3·11”大地震后,決意拋下一切來這里生活?!拔冶緛硎切W(xué)的退休老師,地震后覺得日本沒有安全感,就到這里來了?!彼f。馬六甲的確宜居,但因為安全感從日本來到這里?實在無法令人信服。
直到有天晚上,我不知不覺走到位于Pulau島的海邊清真寺,藍綠橙色燈光把這座大海之上的白色建筑凸顯得特別鬼魅,偏偏又下起了雨,回住處有5公里路程,而身體已經(jīng)精疲力盡。旁邊停著一輛印有中文的旅游大巴,我硬著頭皮跑去求助:“這里實在沒有車可以回去,能不能把我捎到城里?”
“不行不行,誰知道你身上有沒有攜帶武器,太危險了?!睂?dǎo)游把車門一關(guān),像躲瘟疫一樣喊司機開走了。
晚禱結(jié)束,穆斯林從清真寺魚貫而出,一位包頭巾的好心女生開車送我回旅舍,她對我毫無戒心,就像載著位熟悉的鄰居。這里的人大多有開放且真誠的心,大概習慣了多元化的環(huán)境,對宗教和人種的界限模糊。難怪異鄉(xiāng)人也要來這里尋找安全感。
馬六甲是典型的馬來西亞小城,華人、印度人和馬來人三足鼎立,姹紫嫣紅的中國廟、密布神像的印度廟和樸素寡淡的清真寺,早就融合為一道南洋Style的和諧風景。華人最會做生意,深知漂洋過海打拼不易,比起惡性競爭,更應(yīng)該有錢一起賺,所以就有了南洋特色的熟食中心和茶室,幾個檔位合租一間鋪面,你賣涼茶、咖啡,我做肉骨茶、經(jīng)濟飯,各收各錢。
對于故鄉(xiāng),海外移民反倒懷著濃郁的思戀。離鄉(xiāng)的好處在于,精神上或許更親近故鄉(xiāng),就連海南雞飯,也是由南洋留存下來的古早味。
白天的馬六甲雞場街像討人厭的風景區(qū),旅行團如蝗蟲過境,來去匆匆,只帶走大包小包的速溶白咖啡和椰子糖。入夜,等大巴車將疲憊的觀光客拖走,袖珍清真寺的晚禱聲響起,它又恢復(fù)家常、寧靜的模樣。紫色大門、粉綠色墻壁、玫紅色的三角梅、古色古香的仿中式餐廳、永遠在排隊的海南雞飯,這些都是做給游客看的,反正不收門票,也坦坦蕩蕩,而晚上才是本地人自己的舞臺。我喜歡這種涇渭分明,在那本生意經(jīng)里,游客是上帝,但街坊鄰居也是,不妨礙大家輪流登場。
另一方面,馬六甲還沒那么嬉皮化,同樣身為老城的檳城卻過頭了——入夜后的愛情巷,就像曼谷的考山路,充斥著夜店風音樂、變裝舞會和香煙啤酒。即使來到南洋,西方背包客也放不下他們熱愛的消遣方式,而我們這群東亞旅行者,則會默默混入當?shù)匾故袛偅谄古翼懙腻佔舆?,大汗淋漓地吃著炒粿條、喝著冰鎮(zhèn)薏米水。
畢竟,現(xiàn)在馬六甲一套海景公寓,不過上海幾平方米的價格。未雨綢繆的養(yǎng)老計劃,看起來也不算太早。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陳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