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玉
30年的時光,密密麻麻地記載著一個人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歲月,幾多風雨,幾多欣喜。從偏僻的農(nóng)村到繁華的都市,從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成長為中學正高級教師、二級教授、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得者、廣東省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全國模范教師……在30年的教學生涯里,林偉努力將自己煉成學者型教師,不斷通過研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將最科學的知識用最適合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在他看來,做一名學者型教師,既要“教”,又要“研”,還要“寫”?!敖處熤挥幸匝芯空叩男膽B(tài)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目光審視自己的教育理論和現(xiàn)實,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成為自覺的實踐者?!?/p>
錯位的夢想,不悔的選擇
人生幾何,林偉曾想成為一名畫家,用多彩的畫筆描繪美好的生活;也曾想筆下生花,在當代中國文壇開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在諸多的選擇中,他唯獨沒有考慮過教師這一職業(yè)。但命運卻偏偏與他“作對”,高中畢業(yè)后他最終被一所師范院校錄取。雖然夢想錯位,但他仍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去面對,既來之則安之,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他慢慢地感悟著“為人師表”的意義與價值。大學是人生學習的黃金時期,除了課堂上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之外,他經(jīng)常在學校圖書館閱讀大量教育理論書籍,將書中觸動他的內容記了一本又一本讀書筆記,也開始對教育科研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對學習和研究“情有獨鐘”,為今后專業(yè)發(fā)展注入了持久的動力。
30年的教育生涯,林偉在四所學校從教過,第一所是名不見經(jīng)傳、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農(nóng)村完中,這是他父親的母校;第二所是縣城重點中學,是他讀中學的母校;第三所是他從一名班主任提拔調任至副校長的學校;第四所是深圳特區(qū)頗具影響力的名校。林偉坦言,進入這四所學校教書,都是“意想不到”,都是“無心插柳”。但每一次停留,都有一個令他感動的故事,每一次感恩,都推著他在教書育人這條道路上不斷奮力前行。
陶行知先生說過:“唯其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如果天天賣舊貨,索然無味,要想教師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難的。”為了解教育教學的最新信息,保持數(shù)學教學的新鮮感,豐富自己的知識和認知體系,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林偉先后購買了3000多冊教育理論書籍,訂閱了十多種教育教學雜志。選擇了一種職業(yè),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叭袎魰斦恚氪裁髟掳氪矔?。”無論在哪所學校,學校閱覽室都是他最常去的地方,往往一坐就是半天,查閱資料,學習思考,設計修改教案……學習和閱讀讓他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提升自己?!白x一本書就如登上一層樓,研究一個問題就開闊一部分眼界?!绷謧ジ嬲]自己,不能成為一個不讀書而拼命教書的老師。他要求自己把每節(jié)課都上成精品課,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多少個寂靜的夜晚,伏案研讀,既與孤獨為伍,也與快樂做伴,因為他深信,春耕夏耘,必將迎來碩果累累的金秋。
讓數(shù)學課堂“活”起來
接觸過的人大都有體會,數(shù)學的一大特點就是抽象。如何讓抽象的數(shù)學生動起來?在數(shù)學教學中,林偉認為一節(jié)好課要具備“五有”,即“有知識、有生活、有方法、有思想、有境界”。自從新課標實施之后,實行“一標多本”。林偉強調教師要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用教材來教不等于教教材。他主張用鮮活的教學方法、鮮活的教學語言、鮮活的教學評價和鮮活的教學內容讓數(shù)學生命鮮活綻放。
在“定理應用”課上,林偉始終堅持從課本的例題、習題出發(fā),用一般化和類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對數(shù)學問題進行“猜想、驗證、修正、驗明、再猜想、再證明”,讓學生在體驗數(shù)學問題發(fā)生、發(fā)展、深入的過程中,體驗數(shù)學家的思想,磨練自己的意志,體驗創(chuàng)新的愉悅,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于是,講解“函數(shù)”時,他設計出“一張厚1毫米的紙,對折24次的厚度竟然比珠峰還高”這樣魔幻神奇的導入,也可以聽到他講授“等差數(shù)列”時,放聲高歌“一四七,三六九,九九歸一跟我走”。林偉的數(shù)學課堂成了學生最喜歡的課堂、最享受的課堂、最高效的課堂。
新時代呼吁新數(shù)學課堂探索與變革,如何讓數(shù)學教學更富有意蘊和成效,從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林偉首倡“思意數(shù)學”,以問題引路,以“思”為魂,以“意”為核,構建“融思之規(guī)律、意之方法、思意于一體”的數(shù)學教育模式,逐步實現(xiàn)由數(shù)學思維教學向數(shù)學意蘊教育的發(fā)展,以期為新時代數(shù)學課堂教與學提供若干有益的思考角度。
比如,教“集合”這個非常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時,林偉是這樣導入的——
情境1:說到“集合”,相信同學們對這個詞并不陌生,我們一定在某個場合下聽到過“集合”這個詞,在什么情況下呢?
問題1:軍訓時,我們經(jīng)常聽到教官下達“集合”的口令,例如“高一(2)班全體學生,集合”。這里所談到的“集合”與數(shù)學中的“集合”有沒有區(qū)別呢?
情境2:請仿照下列敘述,向全班同學介紹你的家庭、初中畢業(yè)的學校及班級等情況。
我家住××區(qū)××?街道,家庭成員有爸爸、媽媽、姐姐和我。
我來自××中學初三(2)班,全班共有學生46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6人。
問題2:“家庭”“學校”“班級”“男生”“女生”等概念有什么共同特征?
林偉希望通過這種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設計,讓學生參與其中,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從而理解數(shù)學的意蘊。
成為有高度、有厚度、有寬度的名師
何謂名師?林偉有三句非常經(jīng)典的概括——
站起來是一座山,內心充滿激情和自信。這種堅定和自信源于對教育的初心與激情,師德為先,大愛于心,摯愛教育,執(zhí)著專注,心存學生,以生為本,甘于寂寞,執(zhí)著教學。在他看來,這樣當老師才有高度。
教師靠課堂立身。而課堂有一種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教師講得滔滔不絕,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結果一下課,頭腦一片空白,做題吃力。林偉指出,其實這是“假懂”。因大部分教師以教為主,而不是以學為主,造成了師生思維不協(xié)調。為了師生思維能夠同頻,林偉總是和學生站在“同一戰(zhàn)線”,做學生的朋友。他會以學生的思維去考慮新的學習內容,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與困難,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學生做練習或者考試,他也會跟學生一起做,他說這樣可以了解題目的思維量、知識點、難易度等,知道自己選擇的題目或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利于下一節(jié)課反饋和補救,真正做到教學的有效性。
坐下來是一本書,有豐富的內涵,能讓人讀而不煩。怎樣做到讓人一直讀下去而不覺得乏味?林偉認為要努力做好以下幾點。一是知識為本,終身學習。也就是博學多識,自覺修煉,潛心教研,勤于筆耕。二是能力為重,技藝超群。也就是樂于鉆研,敢為人先,善于調控,靈活睿智。三是反思為要,躬行實踐。也就是自覺反思,勇于超越,同伴互助,引領輻射。
為了豐厚專業(yè)底蘊,林偉把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深造學習上。1999年,他參加了廣東省首批高中教學骨干教師培訓,扎實了教學專業(yè)知識,拓寬了視野;2002年至2005年,經(jīng)過三年學習,他終于拿下大學數(shù)學本科文憑;2006年至2009年,他被推選為廣東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名師培養(yǎng)對象參加學習,三年時間把大學教育學專業(yè)研究生課程全部學完;2008年至2009年他又參加中國政法大學MBA課程研修,學習教育管理課程,提高了管理能力和水平;2012年被選為深圳市首屆后備校長培訓班學習,在北京大學封閉研修,領略大師風范……他說,唯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成為有厚度的老師。
2012年,林偉開始擔任廣東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繼續(xù)積極行走在教學科研的路途上,組建團隊,著手進行“思意數(shù)學”的課題研究,將自己的優(yōu)秀做法進一步歸納整理,進行理論提升;不斷創(chuàng)新數(shù)學教學策略,特別是將“思意數(shù)學”有機融入數(shù)學教學中,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風格。辛勤的付出終有豐厚的回報,近年來,林偉先后出版了《數(shù)學教學論》《師者行者——林偉數(shù)學教學研究》《在研究中尋找數(shù)學真諦》《林偉與思意數(shù)學》等11部專著。
躺下去是一條路,能幫助別人和引領別人。作為廣東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林偉主動牽頭擔當,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他先后到全國各地為校長和老師們講學,“新高考背景下探索新型學校發(fā)展新路徑”“追求卓越之路”“名師成長的新境界”“全國卷數(shù)學高考命題與復習設計”“教會學生學會思考”“高效教研活動,凝聚教育智慧”“如何進行課題設計”等80余場專題講座,深受廣大教育工作者歡迎和好評。2018年12月17日,林偉在為重慶市第二期高層次人才高級研修班講題為“名師工作室品牌建設與行動實踐”時,重慶市合川中學高中英語教研組組長、正高級教師陳書元現(xiàn)場點評并吟詩一首——
江城子? 杏壇星
——致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正高級教師林偉
高山流水遇知音,淺聲吟,撫瑤琴。
倩語琴絲,流轉入青云。
字字珠璣弦盡訴,催人進,動我心。
翰林卓偉杏壇星,點迷津,去霧塵。
高山仰止,向往麗景行。
陽光雨露潤萬物,育桃李,滿園春!
一路走來,對教育深刻的理解,使林偉堅定地扎根在教育的沃土,真切觸摸教育的脈搏,也見證了他多年對教育的不懈思索和追求。林偉用三個詞指引自己今后的工作,那就是“激勵人、培養(yǎng)人、影響人”,他認為這樣當老師才有寬度。
結語
林偉的微信名叫“實實在在”,折射出他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教育教學風格和當下的心境與狀態(tài)。他認為,認認真真做事,實實在在做人應該是教師的最基本行為準則。林偉的教學風格“激情、自然、靈動、樸實、致用”,他強調,教育就要順應教育規(guī)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然感知教師的親切感,樂于接受教師,從而促進學生在自然狀態(tài)下愉悅地學習。教育要實在,不做作,順其自然才是真,保持自然才是好。在林偉看來,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的生活,每天“安安靜靜讀書、認認真真教書、實實在在寫書”,用淡然的心境呵護著自己的教育生命。
最后,必須談一談林偉在工作和生活中凝練出的“單車哲學”,單車的兩個輪子分別為學習和講解、付出和收獲,而動力區(qū)是付出和行動,雙腳踏板持續(xù)開拓,車把控制發(fā)展方向,車座折射心態(tài),后座承載使命。林偉進一步闡述“單車哲學”的內涵——我們肩負著教書育人的使命和責任,作為一名教師要調整好心態(tài),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適當改變教育教學方法,不斷學習,充分講解,堅持開拓,敢于付出,繼續(xù)行動,才能有收獲,才能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和責任。用最初的教育心,走最遠的教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