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童鈴 吳明靈 劉雨 秦山 王亞東 魏丹
摘 ?要:通過分析保健小組實踐中的問題發(fā)現(xiàn),保健小組存在人手不足且女生成員偏少、按摩對象結(jié)構(gòu)集中化且變動較大、組員診斷能力不足、工作量較大、缺乏內(nèi)部管理機制、專業(yè)能力有待提升、耗材消耗量大及儀器的使用壽命過短等問題。提出擴招組員尤其是女生組員、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溝通與管理、縮短開放時間、提高知識與技能水平、普及節(jié)約意識、建立相應的賠償制度等對策。
關(guān)鍵詞:大學生 ?保健小組 ?實踐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4(c)-0177-02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health care team practice, the health care team is understaffed and fewer women members, massage object structure is centralized and change is bigger, the crew diagnosis ability insufficiency, the larger workload, lack of internal management mechanism,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ascend, material consumption and the service life is too short that instrument, etc. It is suggested to increase the enrollment of team members, especially female team members, strengthen publicity,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 shorten the opening time, improve the level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popularize the consciousness of saving, and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compensation system.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groups; Practic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保健按摩是促進機體恢復的一種切實有效且副作用較少的保健方法,是利用各種按摩手法來刺激人體、體表部位或穴位,從而達到消除機體疲勞、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以及提高免疫力的目的,是促使人體健康發(fā)展的可行性手段,且廣泛應用于我國的各個領(lǐng)域,但在實踐運用中卻呈現(xiàn)諸多問題,本研究希望通過分析探討保健小組實踐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給出相應的對策以供參考。
1 ?保健小組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1.1 小組成員人手不足且女生成員偏少
在學習過程中,由于不同學生對保健康復有不同的看法,只有極少數(shù)大學生愿意將保健學作為畢業(yè)論文的研究方向及發(fā)展前景,成立保健小組不斷學習和實踐,但是人手不足,而女性天生力量較小無法適應長久的按摩工作,導致嚴重缺乏女性。
1.2 按摩對象集中化且變動較大
在大學生活中,體育學院的學生運動時間普遍要比其他學院學生的運動時間長,且運動強度較大,因此選擇按摩的人群大多來自體育學院的學生,其他學院的學生相對較少,導致按摩對象比較單一。學生根據(jù)運動時間及運動強度來選擇機體康復的方式是否采用按摩的方式,自保健小組開放以來,前來按摩的人數(shù)每周都相差較大,因此選擇按摩的人數(shù)變動較大。
1.3 小組成員對保健對象的診斷能力不足
在服務(wù)過程中,保健小組成員的實踐經(jīng)驗較少,對按摩對象的身體情況了解程度甚微,只能對輕度疲勞患者進行按摩消除,而無法對重度疲勞或損傷患者進行全面的消除,按摩的效果不能得以發(fā)揮,使機體仍然處于疲勞狀態(tài)。且小組成員是直接對按摩者進行按摩,按摩后便不管不顧,沒有判斷、溝通,按摩力度也任由主觀意愿決定等,因此造成按摩效果不能達到最佳,甚至是效果很差。
1.4 工作量大,缺乏內(nèi)部管理機制
對學生進行按摩康復時,要對學生進行全身的按摩,而保健小組成員較少,一旦遇到按摩人數(shù)較多時,總體服務(wù)時間就會被無限加長,造成工作量變大,導致保健小組成員身心疲憊,缺乏內(nèi)部管理機制,出現(xiàn)偷懶散漫、消極懈怠的工作情緒,憑主觀意愿自由來去,甚至有退出保健小組的想法。
1.5 小組成員專業(yè)能力有待提升
保健小組成員理應掌握保健學、生理學和醫(yī)學等方面較為完備的知識,以及能夠勝任按摩、康復理療等方面的工作,并且對緊急突發(fā)情況要有良好的應對能力,保健小組對緊急突發(fā)情況的處理毫無經(jīng)驗,如遇到按摩過程中按摩對象突然出現(xiàn)各種身體不適該如何應對、出現(xiàn)按摩后的副作用時該如何解決,以及發(fā)生安全問題時如何應對等各種突發(fā)情況,因此自身專業(yè)能力及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不足是保健小組成員值得關(guān)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使大學生放心大膽地接受按摩服務(wù)來緩解疲勞狀態(tài),促進機體的迅速恢復。
1.6 耗材消耗量大,儀器的使用壽命過短
保健小組成員在提供按摩服務(wù)過程中,需要用到手套、紙巾、按摩床以及一些按摩儀器等,而長期開放導致一些耗材消耗量較大,加之儀器沒有有效的保護性措施,學生自由使用儀器,造成儀器的損壞率極高且難以維護、使用壽命過短等問題。
2 ?實踐過程中遇見問題的對策
2.1 擴招組員尤其是女生組員
將保健小組的工作納入第二課堂,達到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標準可以給與相應的學分,使更多的學生愿意加入到保健小組,并建立起輪休制度。對女性成員來說,可以靈活多樣地安排工作,如只需給承受力度較小的女生按摩,疲憊時可以適當休息后再繼續(xù)工作。
2.2 加大宣傳力度
保健小組可通過創(chuàng)建QQ群或微信群聊,對各個學院的學生進行宣傳,邀請專家到學校開展保健康復類的講座,加強學生對保健康復的了解,讓更多體育學院的學生愿意采用按摩的方式來進行機體康復,也使其他學院的學生愿意采用按摩的方式來消除疲勞。
2.3 加強溝通,按摩力度由輕到重
保健小組成員可通過溝通及時地了解學生的身體情況,結(jié)合不同的按摩方式和手法進行按摩服務(wù),對身體主要部位的疲勞應重點減輕或消除,按摩力度應先以輕力度給學生一個適應的過程和準備,再逐漸加大力度,使學生能夠明顯感受出疼痛的種類,如酸痛還是刺痛等,在按摩后要及時詢問學生的恢復程度,使按摩效果達到最佳,再結(jié)合康復運動處方給學生提出合理的建議,幫助學生預防過度疲勞與運動損傷。
2.4 加強組織管理,縮短開放時間
加強對保健小組成員的組織與管理,建立規(guī)范化的內(nèi)部管理機制,對保健小組成員的不良行為加以規(guī)范,強調(diào)紀律的重要性,并縮短保健小組的開放時間,減少小組成員的工作量,結(jié)束時小組成員互相進行放松按摩,并對小組成員的辛苦表現(xiàn)公布在學校報刊上,傳播正能量,使小組成員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與成就感,使之繼續(xù)保持對按摩工作的興趣。
2.5 提高知識與技能水平
保健小組成員對解剖學、生理學、健康評價與運動處方以及醫(yī)學等學科知識要有詳細的了解,定期進行培訓,專業(yè)老師加強對小組成員的指導,小組成員也可通過到專業(yè)按摩店進行學習,并不斷積累學習與實踐經(jīng)驗;可通過設(shè)立意見箱,及時采納同學們對保健小組的意見和建議;在遇到突發(fā)情況時,保健小組成員必須要有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及時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并能夠確保自身利益不受侵害,使學生放心大膽地接受按摩服務(wù)。
2.6 普及節(jié)約意識,建立相應的賠償制度
對保健小組成員進行崗前培訓,普及小組成員的節(jié)約意識,不得鋪張浪費耗材,對使用的耗材及時統(tǒng)計并進行采購,對使用按摩等儀器的同學進行登記,建立相應的賠償制度,損壞任何儀器,則按市場價格照價賠償。
3 ?結(jié)語
體育保健小組的成立,給了大學生實踐提高自身專業(yè)能力的機會且切實的服務(wù)了大學生運動后的保健需求,通過保健小組實踐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給出解決保健小組運行中出現(xiàn)問題的對策,保障了大學生保健小組的運行。
參考文獻
[1] 余清,秦學林.體醫(yī)融合背景下運動康復中心發(fā)展困境及對策分析[J].體育與科學,2018,39(6):24-30.
[2] 邱明.推拿按摩對運動性疲勞恢復的作用機理[J].中外企業(yè)家,2013(427):223-225,227.
[3] 雷鳴枝.推拿按摩治療運動性軟組織損傷的應用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08,27(5):89-91.
[4] 師德明.加強運動康復對人體效果的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33):51-52.
[5] 葛廷云,趙斌,尹素清.對按摩消除運動性疲勞的氧自由基代謝理論的探討[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8(4):83-85.
[6] 趙斌,張鈞,劉曉莉,等.體育保健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①基金項目:四川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項目名稱:甘孜運動康復保健中心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
201811661015)。
作者簡介:何童鈴(1999—),男,漢族,四川南充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體育保健與康復。
通訊作者:魏丹(1998—),女,漢族,四川內(nèi)江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體育保健與康復,E-mail:8695413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