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
羅田告急、英山告急、武穴告急……入梅以來,黃岡市共發(fā)生10輪明顯降雨過程,其中紅安、羅田、英山、黃梅等地降雨量破歷史紀錄。長江黃岡段水位全線超警戒,境內1237座水庫水位全面上漲,倒水、舉水、巴水、浠水、蘄水、華陽河等水系及中小河流來水量均超常年……
雨量大、汛情猛、險情多、災情重,“內澇外洪、上下夾擊、多線作戰(zhàn)”,黃岡市江河湖庫全面告急、全線告急、全域告急。
黃岡市委第一時間作出部署,市委組織部一周之內兩次下發(fā)專門通知,全市1.5萬個基層黨組織、34萬黨員聞汛而動,立即進入戰(zhàn)時狀態(tài),主動擔當、敢打頭陣、沖鋒在前,充分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
指揮部設在最前沿,防汛救災有了最堅強的“主心骨”
早在汛期來臨之前,黃岡市的防汛“安排表”就已開始,黃岡防汛“三大定律”(預案預案還是預案,準備準備還是準備;轉移轉移還是轉移,避險避險還是避險;巡堤巡堤還是巡堤,查險查險還是查險)更是全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牢記的“知識點”。
入汛以來,黃岡全市各地區(qū)各部門廣大黨員干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投入防汛救災,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黃岡市委市政府統(tǒng)籌沿江和山區(qū)、內澇和外洪,科學防守,精準施策,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坐鎮(zhèn)一線指揮,以上率下。
“防汛歷來是天大的事,我們明確了市、縣、鄉(xiāng)、村和江、河、湖、庫、堤等各級各部位的指揮長職責,要求市級領導分片包保各縣市區(qū)。”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岡市委書記劉雪榮說。他雨靴、雨傘、手電筒隨身帶,跑遍了全市每一個縣市區(qū)防汛一線,察看了每一個重點險工險段,趕到了每一個重點險情搶險現(xiàn)場。
黃岡市委副書記、市長邱麗新多次深入一線檢查督導防汛救災工作,哪里有險情,她就趕往哪里;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政法委書記趙斌擔任全市災情最嚴重的“三湖”地區(qū)及西隔堤防汛分指揮部指揮長,常駐災區(qū)、坐鎮(zhèn)指揮。
全體市級領導下沉一線,帶領10個小組分片包保各縣市區(qū)。浠水白洋河水庫脫坡,黃梅大河鎮(zhèn)袁山村山體滑坡,黃梅考田河、武穴荊竹河潰口……險情發(fā)生后,各包保領導均深入一線現(xiàn)場,靠前督戰(zhàn)。
全市300余名縣級以上領導干部、3400余名鄉(xiāng)鎮(zhèn)干部、22000名村(社區(qū))干部全部下沉一線,累計組建4000余個黨員突擊隊、服務隊和應急隊,發(fā)動和組織21萬余名黨員,構筑起搶險救災的堅強防線。
黨支部建在大堤上,防汛救災有了最有力的“突擊隊”
“同志們,剛接到險情通知,閻家河鎮(zhèn)葉家垸河堤塌方近200米,必須拋石固堤才能控制險情……”7月19日7時,接到通知后,剛剛成立的麻城市石材行業(yè)黨委迅速集結140余家石材企業(yè)參與防汛,第一時間把5000方石材荒料送到搶險一線。
災情就是集結號。黃岡市各級黨組織聞汛而動、火速集結,在防汛一線成立1637個臨時黨組織,筑起一個個沖不垮的紅色堡壘。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身后是江水,腳下是大堤,身上是泥水汗水,7月15日上午9點,在武穴市長江干堤的38個哨棚,1538名黨員干部齊聲宣讀入黨誓詞,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全力迎戰(zhàn)長江最高水位。
隨著長江水位持續(xù)上漲,長江干堤防汛形勢十分嚴峻,為凝聚黨員力量,筑牢防汛抗洪防線,7月15日,中共武穴市長江干堤防汛指揮部臨時委員會及所屬7個臨時黨組織正式成立。
武穴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光華告訴筆者,該市在38公里的長江干堤建立46個臨時黨組織,開展“黨建引領防汛抗災”千人誓師大會,凝聚起防汛救災的磅礴偉力。
長江江水距離圩堤壩頂最低處不足10厘米!直接威脅到堤內4000余戶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黃梅縣新開鎮(zhèn)團洲圩緊鄰鄱陽湖入江口,持續(xù)暴雨使得江水猛漲。
“轉移安置9967人,時間兩天!”7月10日,新開鎮(zhèn)接到“死命令”。
“各村黨支部書記迅速組建黨員突擊隊,確保所有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各黨支部厘清工作重點,做實做細各項工作,安排一切可以調動的車輛轉移群眾”……晚上7時,新開鎮(zhèn)黨委現(xiàn)場調度,對群眾轉移、救援人員、救援路線、群眾情緒安撫、安置點保障等工作一步步細化落實。短短3個小時內,1300名黨員快速行動,挨家挨戶通知群眾轉移。17個小時后,圩內9976人全部安全轉移。
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首位,防汛救災有了最可靠的“貼心人”
“我是黨員,我先上”“人在堤在,誓與大堤共存亡”……鏗鏘有力的話語,映照著廣大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他們以血肉之軀,與洪水奮勇搏斗,用生命書寫忠誠。
7月10日9時30分,英山縣殯儀館告別大廳,哀樂低回。58歲的劉水存躺在潔白的菊花叢中,再也無法醒來。四面八方趕來的父老鄉(xiāng)親,噙著眼淚,為他送別。
6月21日中午,頂著如注的暴雨,劉水存帶著村“兩委”成員和應急分隊開展巡查,檢查排除隱患。
看見農(nóng)戶受災嚴重,劉水存不顧洶涌的水流快步向前。不料,身體失去平衡落入河水中,湍急的水流瞬間將他吞噬……
7月21日,黃岡市委追授劉水存“黃岡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
在與洪魔殊死搏斗的危難時刻,黃岡市廣大黨員挺身而出、舍生忘我,逆行在滔滔洪水中,在風雨中筑起一道道紅色堤壩。
7月8日晚6時許,蘄春縣赤龍湖堤腰處出現(xiàn)了一個簸箕般大小的塌陷,堤身上的泥土不斷被坑口涌出的急流卷走,百來斤重的沙包扔下去眨眼就被沖走。
“堤下有一個涵管,塌陷的地方肯定是涵管斷裂造成的。要保堤,必須堵住涵管的進口!”一直站在塌陷處扔沙包的赤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工會主席李劍林和在場的黨員挺身而出,“跟我上”!
一船、兩船、三船……裝滿沙包的鐵皮船,反復來往于急流中,直到9日凌晨3時,在接連投下15船沙包后,大堤終于保住了?!拔乙仓篮芪kU。”李劍林說,“但我當時只有一個念頭:黨員干部一步不能退!”
“看到黨員干部日夜值守堤壩,我們自己的家園,更要盡一份力來守護?!痹诜姥淳葹默F(xiàn)場,紅色凝聚力、感召力再次彰顯:黃梅縣小池鎮(zhèn)600多位村民自發(fā)加入搶險突擊隊;龍感湖一批00后大學生跟著黨員干部巡堤;還有一大批群眾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大災大干促大變。兇猛的洪水造成羅田縣8條國省干線公路交通中斷14處,6條農(nóng)村公路交通中斷,全縣公路、橋梁水毀損失巨大。羅田縣第一時間召開防汛救災戰(zhàn)地現(xiàn)場會,拉開抗災自救大幕,全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沉到一線,扎到哨棚,盯到安置點,沖到最前沿,吹響了抗災自救的“沖鋒號”。
汛情還在持續(xù),戰(zhàn)斗仍在進行。“風里雨里,我們守護你?!边@,是黃岡市34萬名黨員的共同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