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寧安北安南山舊石器地點石器研究

      2020-08-04 07:31:52陳全家楊樞通林森李有騫申左君
      文物春秋 2020年2期
      關鍵詞:黑龍江省

      陳全家 楊樞通 林森 李有騫 申左君

      【關鍵詞】北安南山舊石器地點;黑龍江?。荒档そ饔?;舊石器時代晚期

      【摘要】2017年4月19日—29日,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組成舊石器考古隊,對牡丹江—綏芬河流域進行了舊石器考古專項調查。4月21日,在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zhèn)北安村東南發(fā)現(xiàn)一處舊石器地點,采集到石制品113件。石器以小型為主,原料多為流紋斑巖、流紋巖、黑曜巖和玄武巖,類型包括石核、石片、石葉、細石葉、斷塊和工具。其中工具以片狀毛坯為主,加工方式主要為單向加工,類型包括石錘、刮削器、尖刃器、凹缺器和雕刻器。根據(jù)該地點所處階地及工具組合推測,其時代應為舊石器時代晚期。

      2017年4月19日—29日,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和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東寧縣文物管理所組成舊石器考古隊,對牡丹江—綏芬河流域進行了系統(tǒng)的舊石器考古專項調查。此次調查共發(fā)現(xiàn)舊石器地點12處(其中牡丹江流域7處,綏芬河流域5處),多數(shù)地點位于牡丹江、綏芬河兩岸Ⅱ、Ⅲ級階地上,共采集石器500余件。

      4月21日在寧安市發(fā)現(xiàn)的北安南山舊石器地點是此次調查發(fā)現(xiàn)的重要地點之一。該地點位于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zhèn)北安村(圖一),地處牡丹江支流的第Ⅲ級階地上,地理坐標為北緯44°03′53.85″,東經129°07′08.21″,海拔高度345.8米。西北距北安村和牡丹江分別為781米和1500米,東距鶴大高速2300米。東側有牡丹江支流由南向北流過,在地點北1800米處匯入牡丹江。

      寧安市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境內有一江(牡丹江)、三湖(鏡泊湖、小北湖、鉆心湖)和55條河流,河流總流長1472公里,年總徑流量18億立方米,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最高氣溫36.5℃,最低氣溫-40.1℃,年平均氣溫4.5℃,積溫在2600~2700℃之間,無霜期130~135天,年降水量500~600毫米。

      一、石制品的分類與描述

      此次野外調查共在北安南山舊石器地點的火山碎屑耕土內采集到石制品113件(表一),包括石核、石片、石葉、細石葉、斷塊和工具。

      (一)石核10件,占石制品總數(shù)的8.8%。原料以流紋斑巖為主,占50%,此外還有石英巖、流紋巖、硅質泥巖和花崗細晶巖。長26.4~80.4毫米,寬21.3~75.7毫米,厚12.8~155.9毫米,重8.8~1097克。多數(shù)石核(90%)保留自然臺面。臺面平均寬34.3毫米,厚29.8毫米,臺面角為56°~122°。核體多不經過預制和修理,形狀不規(guī)則,存在轉換臺面的行為,但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隨意性,剝片疤形態(tài)多不規(guī)則,多數(shù)是權益剝片??煞譃殄N擊、砸擊和石葉石核三種。

      1.錘擊石核8件,均為簡單錘擊剝片石核。按照臺面數(shù)量的多少可分為單臺面、雙臺面和多臺面石核。

      (1)單臺面石核1件。17BN∶50,原料為石英巖。長27.3毫米,寬41毫米,厚49.9毫米,重51.6克。A臺面為單一自然臺面,臺面角106°,A1剝片面呈上寬下窄的梯形,可見5片剝片疤,最后剝片疤長3.4毫米,寬11.6毫米(圖二,1)。

      (2)雙臺面石核3件。17BN∶22,原料為流紋斑巖。長74.4毫米,寬55.3毫米,厚31.9毫米,重130.7克。扁體石核,石核縮減程度較高,且核體存在多處折斷。A臺面為經過簡單修理的人工臺面,臺面角56°。A1剝片面可見6片剝片疤,最后剝片疤長10.2毫米,寬16.6毫米。轉向180°后為B臺面,臺面角67°,可見2片不完整石片疤,推測存在與臺面A、B呈90°的另一臺面,在石核剝片過程中發(fā)生崩斷,臺面已不見。B1一個剝片面上僅見1片剝片疤(圖二,2)。

      (3)多臺面石核4件。17BN∶72,原料為硅質泥巖,質地較為細膩。長40.7毫米,寬63.7毫米,厚59.4毫米,重226克。毛坯為一扁體礫石,自然面比例超過50%,自然臺面A為主臺面,臺面角109°。A1剝片面有剝片疤7片,可見調整臺面前緣形成的階梯狀琢制片疤,因打擊位置過深,已無理想的剝片角度。后轉90°為簡單修理出的人工臺面B,臺面角112°,B1剝片面上可見剝片疤3片,同樣可見調整臺面前緣形成的階梯狀琢制片疤。再利用剝片面B1為臺面C剝片,臺面角112°,可見剝片疤2片。自然臺面D為剝片面A1相對的一側,臺面角122°,可見剝片疤1片。臺面C、D剝片行為較為隨意,不見對臺面前緣的琢制(圖二,3)。

      2.砸擊石核1件。17BN∶36,原料為石英巖。長26.4毫米,寬21.3毫米,厚12.8毫米,重8.8克。雙臺面,單端兩面砸擊。A臺面為刃狀臺面,臺面角89°,有兩個剝片面,共可見剝片疤4片。轉向90°利用自然面為B臺面錘擊剝片,可見剝片疤1片(圖二,4)。

      3.石葉石核1件。17BN∶30,原料為花崗細晶巖。長69.7毫米,寬75.7毫米,厚155.9毫米,重1097克。毛坯為一長條形礫石。單一自然臺面A,臺面角75°,剝片面A1截面呈上寬下窄的梯形,可見9片剝片疤,利用自然面與自然面相交的棱脊開始剝片,剝片疤淺平規(guī)整。剝片過程中形成較多階梯狀折斷,石核廢棄(圖二,5)。

      (二)石片26件,占石制品總數(shù)的23%。原料以流紋斑巖為主,占石片總數(shù)的26.9%,其次為黑曜巖、流紋巖,分別占19.2%和15.4%,另外還有少量玄武巖、角巖、燧石、砂巖、硅質泥巖、凝灰?guī)r和石英巖。其中錘擊石片25件,多數(shù)為斷片;砸擊石片1件。長5.7~56.2毫米,寬9.8~71.2毫米,厚1.8~28.7毫米,重0.1~74.5克,石片角55~118°。臺面全部為人工臺面,以素臺面為主,占石片臺面總數(shù)的77%,另有少量的有疤臺面和刃狀臺面。臺面形態(tài)以三角形或橢圓形為主,占77%。石片背面不保留自然面的占69%。石片背面片疤數(shù)量不等,以2~5片為主。片疤方向以同向為主,占58%,另外存在轉向180°(對向)、90°等方向。石片遠端以羽狀尖滅為主,占78%。

      1.錘擊石片25件,可根據(jù)石片完整程度分為完整石片和斷片。

      (1)完整石片6件,按Toth分類法[1],包括Ⅴ型(3件)和Ⅵ型(3件)。17BN∶27,Ⅴ型石片,原料為硅質泥巖。長41.3毫米,寬32.6毫米,厚9.8毫米,重10.3克。三角形人工素臺面,石片角116°,保留少部分自然面。背面可見2片同向剝片的完整剝片疤,近“Y”字形脊。遠端形態(tài)為羽狀。腹面打擊泡微凸,不見錐疤、放射線和同心波(圖三,1)。17BN∶101,Ⅵ型石片,原料為流紋斑巖。長26.4毫米,寬43.5毫米,厚8.6毫米,重9.2克。三角形人工素臺面,石片角118°。人工背面,可見4片同向剝片的片疤,背脊復雜。遠端形態(tài)為掏底狀。腹面打擊泡隆凸,不見錐疤、同心波,可見輕微的放射線(圖三,2)。

      (2)斷片19件,根據(jù)斷裂方式和保留部分分為近端、中段、遠端斷片。

      ①近端斷片6件。17BN∶37,原料為流紋斑巖。長30.3毫米,寬25.7毫米,厚6毫米,重6.3克。有疤臺面,臺面形態(tài)為梯形,寬6.3毫米,厚1.5毫米,石片角96°。腹面打擊泡微凸。遠端折斷(圖三,3)。

      ②中段斷片10件。17BN∶31,原料為玄武巖。長47.7毫米,寬56.9毫米,厚14.8毫米,重58.8克。背面較平,無背脊。腹面打擊泡隆凸。近、遠端折斷(圖三,4)。

      ③遠端斷片3件。17BN∶97,原料為流紋巖。長28.8毫米,寬23.7毫米,厚5毫米,重3.9克。近端殘缺,遠端為羽狀尖滅(圖三,5)。

      2.砸擊石片1件。17BN∶39,單端砸擊石片,原料為石英巖。長33.1毫米,寬29.9毫米,厚16.4毫米,重11.3克。刃狀臺面,背面可見完整剝片疤5片。一端見有砸擊痕跡,另一端鈍厚,見有反作用力形成的崩疤。腹面微凸,不平坦,存在因原料節(jié)理發(fā)育造成的崩斷(圖三,6)。

      (三)石葉寬度> 10毫米,2件。原料均為玄武巖。形態(tài)相似,為雞冠狀石葉,遠端為掏底狀。17BN∶29,長96.7毫米,寬27毫米,厚21.8毫米,重50.7克。背面可見預制的雞冠狀脊,為初次剝片產生(圖三,7)。17BN∶88,長105.7毫米,寬40.3毫米,厚35毫米,重132.4克。背面見有剝離石葉產生的片疤,剝片疤淺平規(guī)整(圖三,8)。

      (四)細石葉寬度≤10毫米,3件。均為近端斷片,原料均為黑曜巖。17BN∶103,長21.6毫米,寬5.5毫米,厚1.9毫米,重0.3克,兩側邊平行。臺面為線臺面,石片角75°。腹面打擊泡微凸,可見同心波和放射線(圖三,9)。17BN∶104,長44毫米,寬5毫米,厚2毫米,重0.3克,兩側邊平行。臺面為線臺面,石片角95°。腹面打擊泡微凸,可見同心波和放射線(圖三,11)。17BN∶105,長14.9毫米,寬5.9毫米,厚2.1毫米,重0.2克,兩側邊平行。臺面為有疤臺面,石片角83°。腹面打擊泡微凸,可見錐疤和同心波(圖三,10)。

      (五)斷塊17件,為剝片時沿自然節(jié)理斷裂的石塊或破碎的石器小塊[2],占石制品總數(shù)的15%。長14.8~63.3毫米,寬9.7~43.3毫米,厚2.7~22.2毫米,重0.4~51.7克。原料以流紋巖和流紋斑巖為主,占59%。

      (六)工具55件,占石制品總數(shù)的48.7%。原料包括流紋巖、黑曜巖、流紋斑巖、玄武巖、角巖、安山巖、燧石、砂巖、硅質泥巖、凝灰?guī)r、泥巖和石英巖,其中以流紋巖、黑曜巖、流紋斑巖和玄武巖最多,占80%。長12.9~101.1毫米,寬1.4~58.6毫米,厚1~26.8毫米,重0.1~322克,刃長6.9~57毫米,刃角16~80°。毛坯選擇以片狀為主,占工具總數(shù)的94.6%,塊狀毛坯僅占5.4%。分為一類工具、二類工具[3]和三類工具,其中二類、三類工具大小差異不大,均為輕型工具,以刮削器為主,另有尖刃器、凹缺器和雕刻器等。

      1.一類工具1件。17BN∶68,兩端石錘,原料為流紋巖。長101.1毫米,寬54.9毫米,厚26.7毫米,重322克。毛坯為長條形礫石。兩端均見有錘擊剝片造成的疤痕(圖四,2)。

      2.二類工具9件,包括刮削器、尖刃器。

      (1)刮削器4件,可進一步分為單刃、雙刃刮削器。

      ①單刃刮削器3件。按刃緣形態(tài)又可分為直刃2件,凸刃1件。17BN∶20,直刃,原料為流紋巖。長36.5毫米,寬29.2毫米,厚15.3毫米,重12克。背面保留1%~20%自然面,對向可見剝片片疤。右側邊A為直刃(工具加工位置視毛坯情況而定,能觀察到臺面的,臺面向下放置,背面面向觀察者,觀察者左側為左側邊,觀察者右側為右側邊),可見有連續(xù)分布的細小崩疤,刃長25.5毫米,刃角57°(圖四,1)。17BN∶17,凸刃,原料為流紋巖。長31.6毫米,寬32.1毫米,厚8.2毫米,重11.3克。背面可見3片同向剝片片疤。遠端和右側邊A為連續(xù)凸刃,可見有連續(xù)分布的細小崩疤,刃長57毫米,刃角39°(圖四,3)。

      ②雙刃刮削器1件,原料為流紋巖。17BN∶65,長37.5毫米,寬19.4毫米,厚5毫米,重3.4克。左側邊A和右側邊B均為凹刃,可見有連續(xù)分布的細小崩疤,刃長分別為18.5毫米和24毫米,刃角分別為52°和53°(圖四,4)。

      (2)尖刃器5件。17BN∶13,長17毫米,寬16.3毫米,厚5毫米,重1.4克。原料為黑曜巖。右側邊和遠端匯聚成一尖刃(A),刃角為72°(圖四,5)。

      3.三類工具45件,包括刮削器、尖刃器、凹缺器和雕刻器。其中有26件對刃部進行修理,共29個刃口(尖刃器中有3件雙刃均經過修理)。加工方式以單向加工為主,占刃口總數(shù)的86%,單向加工中又以正向加工為主,此外還有復向、兩面和錯向加工(表二),修疤形態(tài)以鱗片狀為主。工具修理方式包括修理刃部、修型和修理把手(表三),多選擇背面有縱脊控制、側邊近平行的石葉或者其他形態(tài)較為規(guī)整的石片,截斷成合適大小,利用其鋒利的邊緣直接使用。

      (1)刮削器36件。毛坯至少一邊被修整形成不同的刃緣,可進一步分為單刃刮削器和雙刃刮削器。

      ①單刃刮削器35件。包括直刃15件、凸刃12件和凹刃8件。

      17BN∶82,直刃,原料為黑曜巖。長15.3毫米,寬17.3毫米,厚5.6毫米,重1.5克。塊狀毛坯。左側邊A經過正向加工成直刃,刃長12.8毫米,刃角50°,修疤淺平,為軟錘加工;側邊B經過正向加工修背(圖四,6)。17BN∶62,凸刃,原料為玄武巖。長42.2毫米,寬42.4毫米,厚25.6毫米,重42.2克。塊狀毛坯,腹面較平,兩側經過截斷修型。一長邊A經過正向加工成凸刃,刃長34毫米,刃角48°。與刃相對的一長邊B經過正向加工修鈍,便于把握(圖四,7)。17BN∶45,凹刃,原料為流紋斑巖,片狀毛坯,保留1%~20%自然面。長57毫米,寬43.9毫米,厚16.1毫米,重42.4克。右側邊A經過正向加工成凹刃,刃長24.8毫米,刃角69°(圖四,8)。

      ②雙刃刮削器1件。17BN∶3,原料為玄武巖,片狀毛坯。長23.5毫米,寬20.6毫米,厚6.4毫米,重3.3克。左側邊A經過反向加工成凹刃,刃長11.7毫米,刃角33°;右側邊B為使用凸刃,可見有連續(xù)分布的細小崩疤,刃長22毫米,刃角40°(圖四,9)。

      (2)尖刃器6件。毛坯相鄰兩邊修理,并匯聚成尖刃的小型工具。17BN∶6,原料為玄武巖。長43.4毫米,寬52.9毫米,厚11.3毫米,重29.2克。左右側邊和遠端經過錯向加工成尖刃A,刃角為89°(圖四,10)。

      (3)凹缺器2件。片狀毛坯經過單次或多次打擊而形成深而窄的凹缺刃口的工具。17BN∶47,原料為流紋巖,片狀毛坯。長 37.4毫米,寬24.7毫米,厚12.4毫米,重10.2克。遠端經過正向加工成一凹缺刃A,刃長14.6毫米,刃角56°(圖四,11)。

      (4)雕刻器1件。17BN∶69,原料為硅質泥巖,毛坯為一雞冠狀石葉。長35.4毫米,寬12.3毫米,厚8.1毫米,重3.4克。遠端經過多次打擊形成一個鑿子形的刃口(圖四,12)。

      二、討論

      (一)原料

      北安南山舊石器地點石制品原料種類多樣,其中流紋斑巖、流紋巖、黑曜巖和玄武巖數(shù)量最多,分別占石制品總數(shù)的23%、21%、19%和15%,角巖、硅質泥巖、石英巖、安山巖、燧石、砂巖、凝灰?guī)r、瑪瑙、白云巖、花崗細晶巖和泥巖數(shù)量較少(圖五)。

      (二)大小

      石制品大小根據(jù)最大直徑將石器劃分為微型(<20毫米)、小型(20~50毫米)、中型(50~100毫米)、大型(100~200毫米)和巨型(≥200毫米)等類型[4]。北安南山舊石器地點的石制品以小型為主,占石制品總數(shù)的58.3%。其次為微型和中型,各占19.5%。大型較少,占2.7%。不見巨型。從重量上看,以10~100克為主,占39.8%。其次為<5克,占38.1%。5~10克、100克以上的較少,分別占15%和7.1%。

      石制品形態(tài)依據(jù)標本的長寬指數(shù)(寬度/長度×100)和寬厚指數(shù)(厚度/寬度×100),應用黃金分割點(0.618)劃分為四種類型:寬厚型、寬薄型、窄薄型和窄厚型。北安南山舊石器地點石器以寬薄型(長寬指數(shù)≥61.8,寬厚指數(shù)<61.8)為主(圖六),占70.8%。次之為窄薄型(長寬指數(shù)<61.8,寬厚指數(shù)×100< 61.8),占13.3%。窄厚型(長寬指數(shù)<61.8,寬厚指數(shù)≥61.8)和寬厚型(長寬指數(shù)≥61.8,寬厚指數(shù)≥61.8)較少。

      (三)工業(yè)特征

      1.石制品原料種類多樣,以流紋斑巖、流紋巖、黑曜巖和玄武巖為主,且有意選擇優(yōu)質原料加工成工具。

      2.石制品組合保存完整,包括錘擊石核、砸擊石核、石葉石核、石片、石葉、細石葉、斷塊、一類工具、二類工具和三類工具。發(fā)現(xiàn)的初次剝片的雞冠狀石葉顯示該地點的古人類已經掌握了通過預制修理的背面縱脊來控制石葉形態(tài)的技術。雖然該地點未發(fā)現(xiàn)細石葉石核,但從3件細石葉看,該地點古人類已經掌握了較成熟的細石葉剝制技術。

      3.石核剝坯類型多樣,包括錘擊石核、砸擊石核和石葉石核。石核多為簡單錘擊法剝片。錘擊石核臺面不預制,選擇自然臺面或者簡單修理的人工臺面進行剝片,片疤形態(tài)不規(guī)整,臺面轉換缺少計劃性。砸擊技術應用的原料為石英巖,只起到輔助性作用。石葉石核利用棱脊控制剝片方向和片疤形態(tài),剝片疤形態(tài)規(guī)整。

      4.工具以片狀毛坯為主,工具加工以硬錘加工為主,多為單向加工,工具修理整體呈現(xiàn)隨意、簡單的特征,精制品較少。三類工具修理包括修刃、修型和修理把手。工具類型包括石錘、刮削器、尖刃器、凹缺器和雕刻器,以刮削器為主體類型,很少進行精致加工。

      三、結語

      黑龍江地區(qū)按地貌單元可劃分為大興安嶺、小興安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東部山地等五個自然地理區(qū)[5],以往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遺存主要集中在大興安嶺、松嫩平原和東部山地三個區(qū)域內,尤其是山區(qū)向平原地貌單元的過渡地帶[6],葉啟曉根據(jù)發(fā)現(xiàn)石制品的形態(tài)特征將這些舊石器遺存分為三類:1.以大石器為主體的文化類型,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地區(qū),石制品體型較大,原料質地粗糙,加工技術原始;2.以小石器為主的文化類型,分布在松嫩平原松花江干流以東、松嫩平原與東部山地的過渡區(qū)域,為石片技術傳統(tǒng);3.具有細石器特征的文化類型,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干流以西的嫩江沿岸和黑龍江中游階地上,石制品體型較小,原料質地細膩,加工技術先進,不僅存在直接打擊法,也用間接打擊法、壓制、軟錘加工等方法[6]。

      近年來,在黑龍江海浪河流域[7—10]、穆棱河流域[11—14]、牡丹江流域[15—17]、綏芬河流域等地區(qū)新發(fā)現(xiàn)了一大批舊石器遺存,極大豐富了對黑龍江地區(qū)舊石器文化面貌的認識。從現(xiàn)有的研究看,寧安北安南山舊石器地點文化面貌與海浪河、牡丹江流域的一些舊石器地點較為相似,具體表現(xiàn)為:在原料利用上以流紋巖和流紋斑巖為主,與海浪河流域炮臺山遺址發(fā)現(xiàn)的石制品較為相似;從剝片技術上看,石葉技術與細石葉剝片技術共存,且較為先進,與牡丹江流域舊石器由石葉技術向細石葉技術轉變的特征相似;從工具組合上看,刮削器表現(xiàn)得最為穩(wěn)定,雕刻器雖然存在,但在組合中存在情況并不穩(wěn)定。這些特征與龍江缸窯[18]、昂昂溪大興屯[19]、富裕老虎屯[20]、伊春利民[21]和桃山[22,23]等遺址出土的石制品存在區(qū)別。這些遺址的石制品在原料上以燧石、瑪瑙、玉髓等優(yōu)質資源為主,僅見細石葉剝片技術的遺存,不見石葉剝片技術,端刮器、雕刻器開始穩(wěn)定出現(xiàn)在工具組合中。再結合地層情況,可推測寧安北安南山遺址的年代要略早于上述遺址。

      總而言之,寧安北安南山舊石器遺址是以石葉技術、細石葉技術和砸擊剝片技術等為特征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隨著對該地區(qū)及周邊其他地區(qū)舊石器遺址的深入研究,人們對石葉、細石葉技術的演化與傳播過程以及黑龍江地區(qū)舊石器文化整體面貌的認識將極大豐富。

      參加調查人員有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的陳全家教授,林森和劉石拓碩士;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的楊樞通先生。調查期間得到黑龍江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牡丹江市政府和文物管理站等單位領導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1]Toth N. The Oldowan Reassessed:A Close Look at Early Stone Artifacts[J].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1985(2):101—120.

      [2]衛(wèi)奇,裴樹文.石片研究[J].人類學學報,2013(4): 454—469.

      [3]陳全家.吉林鎮(zhèn)賚丹岱大坎子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J].北方文物,2001(2): 1—7.

      [4]衛(wèi)奇.石制品觀察格式探討[M]//鄧濤,王原.第八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209—218.

      [5]張盛學,田永圻,曾慶云.黑龍江省地理[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7.

      [6]葉啟曉.黑龍江省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研究[M]//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邊疆考古研究:第2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37—65.

      [7]陳全家,田禾,王歡,等.黑龍江省海林市楊林西山舊石器遺址(2008)石器研究[J].北方文物,2013(2):3— 14.

      [8]田禾,陳全家,李有騫.黑龍江省海林市楊林南山舊石器遺址石器研究[J].北方文物,2010(3):3—12.

      [9]陳全家,田禾,陳曉穎,等.秦家東山舊石器地點發(fā)現(xiàn)的石器研究[J].北方文物,2014(2):3—11.

      [10]陳全家,田禾,陳曉穎,等.海林炮臺山舊石器遺址發(fā)現(xiàn)的石器研究[M]//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邊疆考古研究:第9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9—24.

      [11]陳全家,李有騫,崔祚文,等.雞西梨樹河口東山地點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J].文物春秋,2017(2):37—45.

      [12]倪春野,陳全家,李有騫,等.黑龍江穆棱市靠山東山舊石器地點石制品研究[J].北方文物,2017(4):3—8,27.

      [13]陳全家,崔祚文,李有騫,等.穆棱八面通四平山第三地點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J].文物春秋,2018(2).

      [14]陳全家,李萬博,李有騫,等.穆棱堿場劈山舊石器地點的石器研究[J].華夏考古,2019(1):60—71,86.

      [15]陳全家,楊樞通,林森,等.寧安紅巖北山舊石器地點石器研究[J].地域文化研究,2018(2):81—89,155.

      [16]陳全家,楊樞通,林森,等.寧安江富西山舊石器地點石器研究[C]//董為.第十六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18:218—229.

      [17]申佐軍,陳全家,楊樞通,等.牡丹江流域中上游新發(fā)現(xiàn)的三處舊石器地點[J].北方文物,2019(3):9—15.

      [18]于匯歷,鄒向前.黑龍江省龍江縣缸窯地點的細石器遺存[J].北方文物,1992(3):8—15.

      [19]黃慰文,張鎮(zhèn)洪,繆振棣,等.黑龍江昂昂溪的舊石器[J].人類學學報,1984(3):234—243.

      [20]李有騫.黑龍江富??h老虎屯遺址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J].北方文物,2015(1):3—9.

      [21]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龍江省伊春利民舊石器遺址調查與試掘簡報[J].草原文物,2014(2):1—4.

      [22]常陽,侯亞梅,楊石霞,等.黑龍江省伊春市桃山遺址2013年發(fā)掘報告[J].人類學學報,2016(2):223—237.

      [23]岳健平,侯亞梅,楊石霞,等.黑龍江省桃山遺址2014年度發(fā)掘報告[J].人類學學報,2017(2):180—192.

      〔編輯:遲暢;責任編輯:成彩虹〕

      猜你喜歡
      黑龍江省
      2022年1-6月黑龍江省各市(地)國民經濟主要指標
      奮斗(2022年15期)2022-08-24 08:52:42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fā)黑龍江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fā)黑龍江省鼓勵外商投資獎勵辦法(試行)的通知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fā)黑龍江省“十四五”科技創(chuàng)新規(guī)劃的通知
      黑龍江省節(jié)能監(jiān)測中心
      黑龍江省財政廳 黑龍江省民政廳 黑龍江省體育局關于印發(fā)《黑龍江省彩票監(jiān)督管理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
      黑龍江省深化對日經貿合作的新思路與新舉措
      黑龍江省“十三五”流域規(guī)劃落實“水十條”的思路
      黑龍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令
      紫阳县| 竹北市| 开鲁县| 汶川县| 无锡市| 刚察县| 襄垣县| 壤塘县| 定远县| 元氏县| 宿州市| 通城县| 鞍山市| 乳山市| 连平县| 巴楚县| 油尖旺区| 静海县| 肇州县| 新密市| 嘉义县| 沈阳市| 达拉特旗| 宝应县| 长宁区| 松滋市| 汶川县| 承德市| 诸暨市| 扎鲁特旗| 静乐县| 内丘县| 河北区| 博乐市| 县级市| 沅江市| 响水县| 师宗县| 基隆市| 延川县| 肥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