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祚來
孟子今天要跟學生們講自己的社會理念與生活理念。
孟子開宗明義,說,我們生活在世,要明白一些基本道理。一些人總以為,國君最重要,
國君的話就是真理,就得聽,似乎國君真的代表了天意、天理。我走了那么多國家,發(fā)現(xiàn)國君是糊涂蛋的太多了,正是因為他們不明事理,胡作非為,天下才如此動蕩混亂。所以,我們要堅定一個信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也就是民權高于君權。
學生們都覺得這個說法震聾發(fā)聵,還從沒有人敢說, 君王比平民百姓地位更輕微的。
孟子說,君王覺得自己尊貴,那是君王的自我感覺,但我們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要確立平民百姓的至尊的地位,這個信念不能動搖。我們是主體,我們是水,君王是水上的浮萍。君王包括他們的國,如果不守天道,不尊人道,就會被百姓的潮流沖走。
學生公孫丑說,孟子老師,平民百姓能趕走不仁不義的君王么?
孟子說,如果君王違犯法則,侵犯百姓生命權,荒淫無恥,這樣的君王就應該被趕下臺。
如果社稷神在百姓受到旱澇災害之時不能保佑蒼生平安,我們也可以把社稷神廟給廢了,立一個新的。
另一個學生萬章說,孟子老師,如果什么都可以重新確立,那么是不是會使百姓感到不安?
孟子說,百姓要將自己的主體地位立起來,就不會過多地寄希望于這些身外之物了。君王們給不了我們恩澤,只有天地自然與我們自己,我們要相信的是自己的力量、內(nèi)心的力量與勞動的力量。
學生浩生不害說,老師講過不忍之心。我們要改變君王,要改變神廟里的神柱,這個我們?nèi)绦膯幔?/p>
孟子說,忍字心頭一把刀,如果我們做事情有違人倫天理,我們內(nèi)心就會覺得心如刀絞,這就是不忍。一個孩子在井邊玩,落水了,你不救他,你不忍心,你救了他,就是仁愛。人們都不愿意過多做一些無關自己的事情,但如果路人遇到劫匪,你幫助路人,這件事情無關你自己安危,你卻置自己安危于不顧,這就是義。義就是超出個人利益去做的事情,所以義也叫公義、大義。
學生公都子說,老師,那這些仁義、不忍之心是不是有人天生就有,有些人天生就沒有呢?
孟子說,人自小就有不忍之心,有仁愛之心,也有公義之心;但許多人被世俗利益蒙蔽了,譬如一條山中小道,如果時間長了沒有人走,雜草叢生,路就找不到了。人心中的善良正義也一樣,如果我們不經(jīng)常反省自己,不清除蕪雜貪念,我們的人性也會荒廢,那些君王們因為有了巨大的權力,就忘記了自己的良知,而這是最可怕的啊!
摘自《孟子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