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自從社交計步軟件火了之后,不少人更愛走路了。為了成為朋友圈里“最能走的人”,大家紛紛獻出自己的雙腿。
越來越多的人以萬步為目標,有空沒空走兩步。在一通暴走之后,曬出步數(shù)與行動軌跡,成為彰顯“自律”的標配。
很多人看到計步軟件達到了 1 萬步,就覺得今日份的健康成就已達成。
如果真這樣想,那就……太天真了。
手機里的一萬步,不是真的一萬步
手機記錄的步數(shù)會根據(jù)位置、重心變化來記錄,誤差很大。沒準你從坐下到站起來就“走”了兩步,記錄里的一萬步,“水分”太大。
從運動層面來講,真正有效的步數(shù),更不是隨便散步走走就實現(xiàn)了,而是要達到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水平。
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是運動心率:健康且體質較好的人,心跳可以控制在 120~180 次 / 每分鐘;
中老年或慢病人群,心跳大致控制在(170 - 年齡)~(180 - 年齡)。
中國目前的健康建議是,成年人每天應累計進行相當于步行 6000 步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
具體怎么知道自己是否達到強度了呢?
可以在運動時關注身體的感受:微微有些氣喘,但不影響正常說話就可以了。
步數(shù)走夠了,姿勢不對也不行
首先,在走路時,可以想象有根繩子連著頭發(fā)往上提,下巴抬起,兩肩自然向后拉。
然后,走路時上半身微微前傾,用大腿帶動小腿,足底接觸地面的順序依次是 1 外足弓 → 2 橫足弓 → 3 縱足弓。
大步向前,腳尖指向正前方。
注意,手臂要自然擺動。
最后,在準備快走之前,抽出 5 分鐘來做個熱身,增加關節(jié)的活動度。
一套 6000 步走下來,簡直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