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會平
語文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學科,它對每個人的學習和日常生活都有重要意義。學好語文不僅僅要提高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及語言表達能力等。語文教師要特別注意和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幫助學生獲得語文能力。
當前的語文教學模式大多是“師教生學”,但是教師必須清楚,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扮演的是知識傳授者、引導者的角色。一個語文教師不僅要將教材內容教給學生,讓學生完成課后練習題,還要帶學生走入作者豐富的情感世界。語文不存在標準答案,我們所要得到的答案便是自己理解到的文章情感、思想內涵等。這個答案要在有效互動中獲得。
古人云:“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痹趲熒又?,教師的問與學生的學是密不可分的。
《禮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教師要成為善問者。有的教師提問千篇一律,每學一篇文章都會問學生:“你認為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會導致學生失去互動興趣,不愿意回答。如果教師換一種方式提問,如:“文中的那個人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便可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積極思考。因為每個學生的經歷不同、想法不同,這樣的問題會使學生結合自身特點,合理發(fā)揮想象,積極思考,從而提出各種帶有個性色彩的答案。當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后,師生間的互動就可以走向深入。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
課堂的時間有限,不可能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和教師互動。有些小學生生性害羞,怕和教師交流,班級中往往是那些較為活躍的學生在積極與教師互動。這會導致兩極分化,使內斂的學生更內斂,活躍的學生更活躍。
那么,如何讓所有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機會參與互動呢?
小組互動?!皢谓z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弊寣W生進行合作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可將班級分成幾個小組,讓各小組就教師提出的問題組織討論。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小組中互動交流,即使那些平時比較膽小的學生,在與同齡人交流時也會變得膽大主動很多。小組討論結束后,再請學生與教師進行互動時,互動難度會大大降低,學生的主動性也會相應提高。
競爭互動。不管是外向還是內向的學生,他們都想出彩,都想得到別人的肯定、贊美。教師在教學中適當舉辦分組計分比賽,能激發(fā)學生的求勝欲,讓學生積極參與。比如舉辦朗讀課文比賽,讓學生評分,看誰朗讀時語速最得當、感情最充沛;舉辦背古詩比賽,對優(yōu)勝者予以獎勵。這些競賽活動能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有機會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享受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快樂。
(責 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