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紅艷
作文教學慢、差、費,作文水平難提高,這是不少中小學語文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感受。作文課上,教師煞費苦心地講解,學生仍感到腦子空空如也,最后即使勉強寫出來了,也免不了空洞無物、老生常談。
那么,怎樣才能幫助學生找到“下鍋的米”呢?
首先,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生活,對生活產生濃厚的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留心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從生活中獲得知識,寫作文時才能得心應手。學生的生活基本上是“兩點一線”,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到家庭,看起來很單調,但是只要引導得當,學生仍然可以發(fā)現生活的豐富多彩。
比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參加一些家務勞動,學學做飯燒菜,飼養(yǎng)家禽家畜,養(yǎng)花植草等,增加生活體驗。家中來客人,主動與人攀談,這是了解外界情況、豐富閱歷的好機會,因為每個人都是一本解釋社會的活詞典。在學校里,也可以鼓勵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成長和鍛煉。在對生活產生極大的熱情之后,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將在學生的心中留下深深印象,成為日后的作文素材。
其次,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自然。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美景,還有亟待揭秘的未知現象。噴薄的日出、閃爍的星辰、裊娜的垂柳、潺潺的溪流,這些都能給人以美的熏陶。還有那飄逸的云朵、轟鳴的雷聲、種子的萌發(fā)、禽鳥的飛翔等,無不啟迪人類產生奇思妙想。如果我們能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則學生的眼睛就會明亮起來,思維也會活躍起來。
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呢?春天,我要求學生每人種幾盆花,并且一定要種好、管好。然后,在適當的時候,我安排一次班級花展,要求學生在花展會上將自己養(yǎng)花經歷分享給大家。于是學生忙活起來了,選種子、買花盆、查資料、搞咨詢,認認真真地種起花來。因為要參加花展,還要為自己的花兒作解說,所以平時大家都很留心觀察——了解花、種好花的欲望就這樣被激發(fā)起來了,無形中積累了作文的素材。
最后,要引導學生關心社會,及時了解時代發(fā)展信息?!拔恼潞蠟闀r而著”,學生的思想只有跟上時代前進步伐,與時代的旋律相協調,才能對眾多的感性材料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并利用這些材料寫出好文章。當前,我國正在大力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如何開發(fā)和利用各種有生資源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農村中不合理占用耕地、就地焚燒莊稼秸稈等現象時有所見,教師在作文課上做好引導,學生就可以利用素材,寫出節(jié)約資源的說明文。
總之,教師要擯棄狹隘的作文教學思路,積極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走進自然、走進社會,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獲取豐富的寫作材料,作文教學才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
(責 編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