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 毅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有“細雨濕流光”1五字,皆能攝春草之魂者也。馮友蘭點評:春草本來是沒有魂的,所謂春草之魂就是詞人的意境。這一句不但寫了春草,也寫了作者的感情。2菖蒲養(yǎng)久了,再看此句,漸漸體悟到詩人們所表達的意境,真是“詩有情至語,寫出活現(xiàn)者”。3
最開始了解菖蒲,是讀了金農(nóng)的菖蒲畫,有題畫詩曰:“五年十年種法夸,白石清泉自一家。莫訝菖蒲花罕見,不遇知己不開花。”真是好有性格的植物!菖蒲雖然難伺候,卻也是歷代文人雅士們追捧的案頭書房清供。
《本草·菖蒲》記載:“典術云:堯時天降精于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惫湃税演牌蚜袨樯癫荩琴x予其人格,把農(nóng)歷四月十四日定為菖蒲的生日。明代曹溶《倦圃蒔植記》中寫道:“四月十四日,菖蒲生日,修剪根葉,積海水以滋養(yǎng)之,則青翠易生,尤堪清目。”
菖蒲
菖蒲是很有靈性的仙草,歷代文人皆有贊美菖蒲的詩篇,在此不一一復述。其中,蘇軾有寫菖蒲曰:“忍寒苦,安淡泊,與清泉白石為伍,不待泥土而生。”后來吳昌碩的老師俞樾,把“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侶白石”鐫刻在菖蒲盆上,以明其志,是物性靈,這既是菖蒲的品格,也是文人自我的標格??梢?,小小的菖蒲也承接了文脈。
菖蒲是賞葉植物,金冬心畫中菖蒲的葉子是“短、細、密”的,他把文人植蒲的審美標準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文雅、靜氣、清幽,是菖蒲給人的感覺和氣質(zhì)。
我生活在上海嘉定,江南濕潤的氣候,特別適合養(yǎng)菖蒲。自己養(yǎng)的第一盆菖蒲,是虎須菖蒲,屬于比較好養(yǎng)的一類,但仍養(yǎng)得小心翼翼,養(yǎng)了幾年之后,逐漸了解菖蒲的習性,便陸續(xù)開始搜羅各種自己沒有的菖蒲品種。都市生活節(jié)奏快,所有的人都在馬不停蹄的忙碌奔波中,一盆小小的菖蒲,就可以讓人安靜下來,得到片刻的喘息。每天早晚,院子里照看一下菖蒲,為菖蒲剔黃,擦拭蒲盆,聞聞蒲香,澆澆水,愛好也逐漸變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滿了樂趣。
人說:養(yǎng)菖蒲,澆水三年功,浸根不浸葉。菖蒲澆水,我盡量沿盆邊澆水,避免澆在葉子上,葉根部存水容易爛根。最愛用手摩挲蒲葉,掌心會留有余香,菖蒲的香是幽幽的、冷拙的,很特別。菖蒲保持通風也是要格外注意的。我目前種菖蒲用的是日本赤玉土與珍珠巖相結(jié)合的土。盆中底部用的是珍珠巖,上層用的是赤玉土,優(yōu)點是透水、透氣又保濕,有利于菖蒲根系的生長。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一旦缺水之后,表層的赤玉土會顏色變淺,可以做為提醒澆水的信號。
自古很多畫家都畫過菖蒲,每個畫家都把自己的性情注入筆端。金冬心畫蒲,用筆古拙迥異,極具靜寂之氣。吳昌碩畫蒲,多以“歲朝清供圖”為題,“和氣一團真性情,菖蒲服食菜為羹。成仙成佛無過此,人坐春風心太平”。他筆下的菖蒲,有粗頭亂服之感,如同草書筆法,連綿不絕、一氣呵成,直抒心意,自我寫照。潘天壽畫菖蒲,筆力霸悍張揚,小中見大,清新秀發(fā),意趣無窮。
菖蒲養(yǎng)久了,偶爾畫一畫菖蒲。其實也沒有刻意想要怎么去畫,天天擺弄著菖蒲,對菖蒲的感受越來越多。有時候因菖蒲盆的器型好看,索性放在案頭寫生;有時候因菖蒲的姿態(tài)好看,草草涂抹,略取其大意。陸游有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膘o觀菖蒲的情態(tài),為其寫神寫貌,終究都是自我筆墨的寫照。
養(yǎng)菖蒲真的可以磨礪自己的性情,戒驕戒躁。明代文人高濂云:“菖蒲……欲其苗之蒼翠蕃衍,非歲月不可?!薄敖喜菔ァ蓖醮鬂飨壬v過:人與物的關系需要時間,有時時間越長越完美。4養(yǎng)菖蒲,讓我學會把自我的狀態(tài)“慢”下來,沉潛下來,審視自我,調(diào)整自我,認知自我,如此方不負光陰歲月。我養(yǎng)菖蒲,菖蒲亦滋養(yǎng)我。
注釋:
1五代·馮延巳《南鄉(xiāng)子》: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煙鎖鳳樓無限事,茫茫。鸞鏡鴛衾兩斷腸?;陦羧斡茡P,睡起楊花滿繡床。薄悻不來門半掩,斜陽。負你殘春淚幾行。
2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六冊,193頁,人民出版社,1989年。
3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十,257頁,鳳凰出版社,2000年。
4王大濛《蒲草·好光陰玩物養(yǎng)志》,29頁,山東畫報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