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澤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湖北武漢 430063)
根據線網規(guī)劃,某市軌道交通4 號線工程西起小高莊站,東至董家鎮(zhèn)站,線路全長43.2km,是一條貫穿主城區(qū)的東西向骨干線。8 號一期工程西起邢村站,東至山東大學站,線路全長22.6km,為中心城區(qū)至章丘的快線。4、8 號線均采用A 型車6 輛編組。4 號線和8 號線一期均為近期建設線路。通過客流分析,推薦初期8 號線一期工程與4 號線初期貫通運營,貫通運營接軌站為邢村站,該站位于經十路與唐冶西路交叉口,周邊控制因素眾多,且配線型式復雜,成為全線控制性工程之一。因此以“安全可靠、技術先進、規(guī)模合理”為原則,對兩種線路方案進行研究和比較,比選出較優(yōu)的線路方案,是工程可實施的關鍵。4 號線、8號線一期在線網中的位置關系如圖1 所示。
圖1 4、8 號線線路走向
根據8 號線一期工程與4 號線沿線站點分布特征,初期將4號線沿線車站分為4 大組團:臘山河區(qū)域(小高莊站-段店站),老城區(qū)(市立五院站-山大路南口站),燕山高新區(qū)域(燕山立交橋西站-雪山路站),唐冶新城區(qū)域(田家莊站-董家鎮(zhèn)站);將8號線一期工程作為一個大組團。
初期各組團間客流交流情況如表1 所示。
表1 18 號線一期與4 號線各組團間交流量
由表1 可知,8 號線與4 號線各組團客流量占8 號線一期工程總客流量的30.3%,8 號線一期工程與4 號線聯系緊密,尤其與主城區(qū)間聯系更緊密,且客流量大。
因此,推薦初期8 號線一期工程與4 號線貫通運營,待8 號線主城區(qū)線路建成后兩線拆分各自獨立運營。
配線的設置應以滿足運營需要為前提,為滿足初期8 號線一期工程與4 號線貫通運營,待8 號線主城區(qū)線路建成后兩線拆分各自獨立運營的需求,提出了兩種接軌站配線方案。
接軌站采用平行雙島站型,8 號線正線位于外側、4 號線正線位于內側。初期8 號線利用聯絡線與4 號線貫通運營,8 號線遠期延伸后具備獨立運營條件。其配線形式如圖2 所示。
接軌站采用平行雙島站型,4 號線正線位于外側、8 號線正線位于內側。初期8 號線利用聯絡線與4 號線貫通運營,站后交叉渡線可用于折返,8 號線初期具備獨立運營條件,同時預留8 號線延伸條件。其配線形式如圖2 所示。
圖2 配線方案
為合理確定接軌站線路方案,需結合接軌站兩條線路正線走向一并研究,4 號線沿經十路、唐冶西路走行,8 號線線路沿經十路、經十東路走行。其關鍵性控制因素有:
4.1.1 劉公河
劉公河位于唐冶西路以東約200m,流向自南向北,與經十路垂直相交,與經十路立交處河床寬約30m,河底標高96.5m。
4.1.2 港西立交
港西立交位于經十東路與港西路交叉口,連接經十路與唐冶西路,唐冶西路下穿經十東路、在唐冶西路紅線內設有4 排橋墩。
4.1.3 在建帝華廣場地塊
在建帝華廣場位于經十東路與唐冶中路交叉口東北象限內,地塊內為在建高層公寓、酒店、商務辦公樓,其地下室邊線距道路紅線凈距15m。
4.1.4 在建魯商鳳凰廣場
在建魯商鳳凰廣場位于經十東路與唐冶中路交叉口西北象限內,地塊內為在建高層公寓、酒店、商務辦公樓,其地下室邊線距道路紅線凈距16m。
邢村站位于經十路與唐冶西路交叉口,沿經十路東西向布置,經十路道路紅線寬度100m,且車站西側控制因素較少,因此下文重點研究邢村站東側線路方案。針對上述控制因素,并結合上述配線方案,研究了兩個線站位方案。
4.2.1 雙島四線車站,8 號線正線位于外側、4 號線正線位于內側
線路平面:8 號線正線位于外側,出站后沿經十東路向東走行,由南北兩側繞過港西立交橋墩,后線間距逐漸縮小,于青年政治學院南側設政治學院站。4 號線正線位于內側,出站后線路向北偏轉進入唐冶中路走行,于唐冶中路與邢村街交叉口設唐冶南站。配線方案采用前節(jié)所述方案一。
線路縱斷面:邢村站受劉公河河底標高控制,站中心軌面標高89.965m。8 號線正線出站后西以20‰坡度200m 坡長下坡至最低點下穿劉公河,然后以26‰坡度220m 坡長上坡,與4 號線區(qū)間立交,隨后按節(jié)能坡設計,接入政治學院站。4 號線正線出站后以28‰坡度310m 坡長下坡,與8 號線區(qū)間立交,然隨后按節(jié)能坡設計,接入政治學院站,如圖3 所示。
特點:
(1)兩線區(qū)間立交點距離站臺端部較遠,縱斷面條件較好,劉公河以東兩線區(qū)間為下坡;
(2)邢村站軌面埋深19m,為地下兩層車站;
(3)4 號線區(qū)間輪廓距離魯商鳳凰廣場地下車庫輪廓線4.5m,距離帝華廣場地下車庫輪廓線約11.1m;
(4)采用站后兩聯絡線配線方案,4、8 線初期可過軌運營,初期8 號線不具備獨立運營條件,8 號線向西延伸后,具備獨立運營條件。
圖3 方案一線路平、縱面
4.2.2 雙島四線車站,8 號線正線位于內側,4 號線正線位于外側
線路平面:8 號線正線位于內側,出站沿經十路向東走行,與4 號線立交,由南北兩側繞過港西立交橋墩,后線間距逐漸縮小,于青年政治學院南側設政治學院站。4 號線正線位于外側。出站后向北偏轉進入唐冶中路走行,于唐冶中路與邢村街交叉口設唐冶南站。配線方案采用前節(jié)所述方案二。
線路縱斷面:邢村站受劉公河河底標高控制,站中心軌面標高84.806m。8 號線線路出站后向西以28‰坡度350m 坡長上坡,過劉公河并與4 號線區(qū)間立交,隨后接入政治學院站。4 號線線路出邢村站后以23‰坡度350m 坡長下坡,與8 號線區(qū)間立交,后接入唐冶南站,如圖4 所示。
特點:
(1)兩線區(qū)間立交點距離站臺端部較近,縱斷面條件較差,8號線上坡過劉公河河底;
(2)邢村站軌面埋深約24m,為地下三層車站;
(3)4 號線區(qū)間輪廓距離魯商鳳凰廣場地下車庫輪廓線7m,距離帝華廣場地下車庫輪廓線約8m,4 號線左右線區(qū)間部分立交;
(4)4、8 線初期可貫通運營,同時8 號線初期具備獨立運營條件。
綜合考慮邢村站建筑規(guī)模,與周邊地塊的關系、8 號線運營條件及工程造價及8 號線遠期規(guī)劃會向西延伸,本次研究推薦方案一,如表2 所示。
(1)城市軌道交通合理的共線運營可實現線路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城市的通道資源,并提高軌道交通服務水平。但共線運營線路間運營組織復雜、行車組織要求高,在前期規(guī)劃階段,對于是否采用共線運營應進行充分的必要性分析。
圖4 方案二線路平、縱面
表2 方案比較
(2)接軌站配線設計涉及客流、行車、線路、信號、土建等多個專業(yè),在具體設計中需綜合考慮本線功能定位、運營需求、工程實施條件、遠期規(guī)劃等多個方面,通過綜合比選得出合理方案。
(3)地鐵設計中,車站工程投資和建設條件是影響方案選擇的重要因素,車站線路設計應從車站站址環(huán)境、線路遠期規(guī)劃、建成后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多方面進行考慮,選擇合理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