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戈 周正
摘要:自2010年以來,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中金所)相繼推出滬深300股指期貨、上證50ETF和中證500股指期貨,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逐漸發(fā)展。近期,衍生品市場不斷擴容,在期權品種方面,推出六只期權,分別是300ETF期權、鐵礦石期權、PTA期權、甲醇期權、黃金期權和菜籽粕期權。通過分析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fā)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從多個維度探究了此次衍生品擴容的內在原因和影響,結合當前我國金融市場的改革發(fā)展趨勢,對衍生品市場的發(fā)展,提出了完善法規(guī)與監(jiān)管體系;正確處理衍生品市場間關系等相關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金融衍生品;擴容;期權
中圖分類號:F83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7-0079-03
Analysis on the Internal Causes and Influence of China's Financial Derivatives Expansion
Meng Gea,Zhou Zhengb
(He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and law, Zhengzhou 45000)
Abstract: Since 2010, the China Financial Futures Exchange has launched the CSI 300 index futures, the Shanghai 50 ETF and the CSI 500 index futures, and China's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Recently, the derivatives market has been expanded. In terms of options, six options have been introduced, namely 300ETF options, Iron Ore options, PTA options, Methanol options, Gold options and Rapeseed Meal option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China's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and then explores the internal causes and effects about the expansion of the derivatives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Finally,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urrent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rivatives market.
Key words: Financial derivatives; expansion; options
一、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及其發(fā)展現狀
(一)金融衍生品概述
金融衍生品可以說是在資產、指數或利率的基礎上,獲取一定價值的合同。常見的衍生品有期權、期貨、遠期合約和互換交易。在進行衍生品交易過程中,由于金融衍生品具有杠桿性、跨期性、復雜性等特點,可以盡可能控制基礎資產的市場價格風險,起到套期保值、價格發(fā)現等作用,投資者也可以進行投機和套利。從整體來看,金融衍生品在金融市場上,還可以吸納社會閑散資金、增加市場流動性、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高市場交易效率等。
(二)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期貨品種上,我國期貨發(fā)展早,市場趨于成熟。而在期權方面,直到2015年,在上交所掛牌交易我國第一只金融標準化期權上證50ETF。隨后,在2017年3月,我國第二只規(guī)范化場內期權豆粕期權在大商所掛牌。對于場外衍生品市場,主要的參與者是金融機構,交易品種一般是遠期和互換,交易量少。
我國衍生品市場起步相對較晚,存在著發(fā)展慢、產品少等問題,不能完全滿足各類機構風險管理需求。
1.金融衍生品的種類匱乏
我國僅有三只股指期貨、兩只國債期貨、一只股票期權,在股指期權和外匯期權這兩個方面,還沒有相對應的衍生品,與境外成熟市場相比,我國金融衍生品的品種就略顯單一。
2.金融衍生品市場長期資金較少
在衍生品市場上,長期資金無法得到金融衍生工具的保護,不敢輕易進入衍生品市場,在面對市場波動的情況時,大量的機構投資者還會有追漲殺跌、短期投機的“散戶化行為”。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結構的復雜性加上人們對衍生品的了解程度較低,很多投資者不愿意進行交易,即便進行過交易的投資者,由于未能真正了解金融衍生品,也不能做出適宜的交易策略。所以投資者往往持觀望態(tài)度,未能切實交易,導致市場參與度低,即使參與交易,也只是短期投資,長期資金占比較少。
3.合約活躍度對合約交易量影響較大
進行衍生品交易的投資者更偏好高風險高收益的合約,活躍的合約受到投資者青睞,而那些交易不活躍的合約,難以吸引投資者,造成了不平衡現象的出現,不利于衍生品市場的發(fā)展。
二、我國金融衍生品擴容及其內在原因
(一)多種新品種如期上市
2019年11月8日,證監(jiān)會宣布正式啟動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工作,將按程序批準上交所、深交所上市滬深300ETF期權合約,并擬于2019年12月上市交易300ETF期權合約。2019年11月22日,鐵礦石期權、PTA期權、甲醇期權、黃金期權、菜籽粕期權這五大期權全部得到證監(jiān)會獲準上市通知,正式掛牌交易時間集中在12月份和1月份。具體期權品種與上市時間如下(見表1)。
(二)我國金融衍生品擴容的內在原因
1.吸引長期資金入市
在金融衍生品市場上,往往存在長期資金匱乏的問題,如果想要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就需要多層次的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加大權益類金融衍生品供給,增加投資者持股信心,才能保障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避免市場波動過大。
2.實體經濟對于風險管理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相對于實體經濟和金融基礎資產市場的發(fā)展程度,目前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還存在發(fā)展不充分、不平衡、結構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其中,就體現在很多大宗商品領域里缺少衍生品工具,期權市場的發(fā)展還遠遠落后于期貨市場的發(fā)展。這些問題影響范圍廣泛,迫切需要我們一一突破,進而滿足市場需求。
在本次期權擴容中,就針對這一短板進行了彌補。PTA、甲醇、菜籽粕、鐵礦石和黃金都是重要的大宗商品,這些大宗商品相關期貨合約上市以來,市場運行平穩(wěn),更加符合投資者的投資要求,價格發(fā)現功能得到有效發(fā)揮,信息透明度高,具備開展期權交易的各項條件。通過上市相應期權品種,能夠進一步滿足實體企業(yè)多樣化的風險管理需求,增加投資者的投資策略選擇,促進期權和期貨的緊密聯動,服務相關行業(yè)發(fā)展,積極推進資本市場的進步。
3.供給側改革對衍生品市場提出新要求
我國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著力改善供給體系的效率和質量,增強我國經濟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的新動力,衍生品市場的建設迎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面臨更嚴格的要求。對于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供給側改革,在適合我國國情的需要的情況下,做到增加品種和擴大交易量,同時還需要不斷完善制度,才能使金融衍生品在改革進程中更好地發(fā)揮功能。
4.我國對外開放的迫切需要
金融市場開放的前提就是在保證市場穩(wěn)定發(fā)展的前提下,擴大金融市場的交易范圍,與國際市場接軌。由于我國近期受貿易戰(zhàn)的影響,經濟增速放緩,為了經濟增長需要吸引更多的外資。再加上MSCI要對A股擴容,能夠引外資持續(xù)流入,也需要我們解決衍生品市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金融衍生品擴容,加強我國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
三、金融衍生品擴容產生的影響
這次衍生品擴容,在金融市場的發(fā)展歷程中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新增的衍生品上市后,將豐富對沖基金的產品策略,提升對沖基金策略的有效性,同時也有助于豐富投資者的投資策略,提供更多的風險管理工具,對我國衍生品市場產生了一系列影響。
(一)提高標的市場流動性
在本輪衍生品擴容中,滬深300ETF重倉股占比更平均,覆蓋范圍更加廣泛,主要涉及銀行、消費、保險這些行業(yè),以白馬藍籌為主,集中度比較分散,樣本個股涉及全市場。300ETF涉及的白馬藍籌股相對于50ETF,關注度高、交易活躍、波動更大,有助于提高標的市場的流動性。通過衍生品擴容,可以豐富投資者的投資策略并提高策略有效性,優(yōu)化市場結構,提升市場活力,進而提高A股對外資的吸引力,助力MSCI對A股擴容。
(二)完善市場的風險管理體系
長期以來,國內金融衍生品的種類一直少于國外金融衍生品的種類,通過這次對金融衍生品擴容,增添許多避險工具,提供更加豐富的投資策略選擇,完善資本市場的風險管理體系,增強市場長期投資的信心。從國外成熟的期權市場經驗來看,股指期權的標的指數基本上都是根據大盤藍籌股進行編制,能有效杜絕操縱性和防范內幕交易,實現市場更加透明化。300ETF上市交易,有利于吸引主力機構資金進場,刺激主力機構大幅度購買滬深300個股籌碼,從而推動滬深兩市藍籌股上升,帶動指數上升。實體企業(yè)也可以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有效避免現貨交易所需要承擔的風險。
(三)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進展
促進衍生品市場發(fā)展是確保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配套措施,標志著我國資本市場國際化水平再進一程。在國外,期權是重要的對沖工具,外資在進入A股市場的同時,也一直注意我國期權市場的動態(tài)。新的期權品種的上市,使更多的境外資金有了更好的對沖工具,流入A股市場的資金也會大大增加。
(四)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金融改革
利率市場化的推動需要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和衍生品市場的配合,其中,衍生品是直接交易利率風險的工具,產生利率風險時,可以直接運用衍生品進行套利,也可以進行套期保值。金融衍生品的相繼推出,擴大了利率市場化的范圍,滿足實體經濟和金融改革對資本市場的多樣化的需求,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率,保障利率市場化改革平穩(wěn)進行。
四、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擴容的建議
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迎來了新的階段,在迎接新品種的同時,中國還需要從法律體系、監(jiān)管制度、投資者準入門檻、期權教育等方面進行改善。
(一)完善法規(guī)與監(jiān)管體系
法律的完善能夠更好地為期權交易提供法律保障。目前政府制定的法律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除了法律制度以外,規(guī)則條例也應該根據市場的發(fā)展,不斷優(yōu)化,才能保證期權交易的有效進行。
期權市場不同于其他類型金融衍生品市場,結構的復雜性使監(jiān)管形式不能只依賴外部監(jiān)管,還需要行業(yè)內部自律監(jiān)管。這就要求期權行業(yè)自律組織的監(jiān)管,即期權交易所通過制定交易規(guī)則對會員從事的期權交易進行監(jiān)管,除了交易所以外的期權行業(yè)自律組織通過制定行業(yè)規(guī)則進行監(jiān)管。無論是期權市場,還是其他衍生品市場,在監(jiān)管上十分重要的是政府監(jiān)管和自律管理要相互并存,一方面是為了避免政府過于嚴格的監(jiān)管對市場發(fā)展形成了約束,另一方面是能夠提高市場的積極性和流動性,激發(fā)市場活力,維持市場秩序。
交易所應按照證監(jiān)會指令,承擔起作為組織者、運營者的責任,進行市場組織和規(guī)則制定,維護市場秩序,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防范化解市場風險,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確保衍生品市場正常穩(wěn)定運行。
(二)正確處理衍生品市場間關系
要處理好期權市場和現貨市場、期貨市場之間的關系,無論是從產品的設計、風險管理,還是市場的監(jiān)管來看,關注期權市場與現貨市場的關系,可以增加基礎現貨市場的交易量,有利于防范系統性風險。又因為期權可以促進市場的穩(wěn)定,降低波動率,所以期權品種的增多,有助于不同期權品種之間的互補,與期貨品種相配套,進一步促進期貨市場發(fā)揮功能。
(三)金融衍生品市場要不斷創(chuàng)新
不同標的期權具有不同的特點,期權市場的發(fā)展需要不同期權品種之間的結合和互補。為了幫助投資者更加精準地管理風險和獲利,推出更加豐富的期權品種便于投資者依據自身條件來選擇,改善市場的定價效率和風險管理效率,建議開展個股期權的試點,還要擴大ETF期權或者指數期權的覆蓋面,充分發(fā)揮期權對沖功能,完善多層次的金融衍生品體系。
五、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認識到在金融市場環(huán)境背景下,金融衍生品擴容是需要我們共同努力逐漸完善和發(fā)展的,在現有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礎上,研究創(chuàng)新出更多適合的對沖工具,提升市場活力,優(yōu)化市場結構,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快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進程,使A股市場更加成熟。當然,在衍生品擴容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可能會因為金融衍生工具的增加,出現交易過于復雜、市場波動大等問題,所以還需要密切關注新的問題,尤其注意監(jiān)管問題,以便更好地發(fā)揮本次擴容的有利影響和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寶森.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1).
[2] 劉 利,喻 青.淺析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現狀與發(fā)展[J].商業(yè)經濟,2013(3).
[3] 巴曙松.金融衍生品市場監(jiān)管需遵循三原則[J].現代商業(yè)銀行,2007(5).
[4] 沈思靖.各類金融衍生品在我國的發(fā)展研究[D].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5.
[5] 姜 洋.我國期貨衍生品市場改革發(fā)展[J].中國產經,2013(10).
[6] 宋雪芬.期權市場發(fā)展的美國經驗[J].投資北京,2007(10).
[7] 買 毅.發(fā)展中國商品期權市場[J].中國金融,2014(2).
[8] 謝仍明.中國利率市場化研究[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14.
[9] 李宏韜.中國資本市場上金融衍生品投機交易風險防范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7.
[責任編輯:王 旸]
收稿日期: 2020-03-17
基金項目: 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18B790003);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國家一般項目培育項目(30);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與質量提升工程項目(HNYJS2020KC30);河南省軟科學項目(202400410235);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華貿金融研究院提升項目(HYK-2019014)
作者簡介: 孟 戈(1997- ),女,河南商丘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學;周 正(1989- ),女,鄭州人,助理會計師,碩士,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