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汝潔
[摘要]教師應立足習作教學基本立場與特征,構建兒童自我連接的學習場,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滲透習作內容與方法,以片段模仿為載體,提升習作能力,以單元主題為抓手,滲透習作內容。寫作教學需要教師的真情和恒心,構建一種兒童學習場,改變呆板的學習方式,引導兒童朝著自然、自主、自由的方向成長,從教材中汲取習作智慧讓每一個學生的習作學習真正發(fā)生。
[關鍵詞]精準 構建 學習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寫作教學建議中指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睆闹形覀儾浑y看出,教師應立足習作教學基本立場與特征,構建兒童自我連接的學習場,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增加習作內容與方法的指導,從而讓學生于無形中從教材中汲取習作智慧。
一、以文本閱讀為途徑,發(fā)現(xiàn)習作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把教學重點放在把握文本的內容,更要以文本為依托,在深入理解文本后引領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能夠提高自己寫作水平的方法與技巧。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曾這樣指出:“語文學習必須同時睜大兩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視思想內容,一只眼睛聚焦語言形式,得意又得言?!?/p>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習作1》要求學生在教過你的老師中選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寫一寫,可以寫他某方面的特點,也可寫他幫助、教育你的一兩件事。
這篇習作的教學目標我定了以下三點:1.從學習寫作的角度讀懂例文片段,回憶《師恩難忘》一文的寫法,聯(lián)系習作要點提示,領會通過具體生動的事例把人物寫得細膩感人的方法。2.根據(jù)習作的要求,通過討論交流,學會圍繞中心選擇材料,自擬題目,抓住一兩件事寫一位老師。3.學會寫好人物動作、神態(tài)的要領,做到細膩感人。
具體到《師恩難忘》一課,我圍繞課文主題設計了兩個主問題,“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已經(jīng)成為作家的劉紹棠為什么對自己的這位老師念念不忘呢?”我從“師恩”“難忘”這兩個層面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感受寫法。
片段一:老師姓田,17歲就開始教書了,他口才、文筆都很好。
片段二:他先把這首詩念一遍,又連起來講一遍,然后,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
片段三: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聲音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fā)呆,直到三年級的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以上三個片段都是在描寫田老師口才好,但具體寫作方法卻各有不同。片段一、二直接寫出了他的口才好,而文本三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段話中沒有一個字直接寫了田老師的故事講得如何生動,但我們讀完后卻都被田老師講故事的水平高超所嘆服。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此時學生在小組內展開了激烈討論,經(jīng)過生生、師生交流,學生明白了在描寫人物時,可以不直接描寫人物的表現(xiàn),而是可以通過周圍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之類的細節(jié)描寫來凸顯當事人的性格特點,這就是側面描寫??梢?,文本就是最好的習作教學范例,我們要以閱讀教學為途徑,引導學生從細節(jié)處發(fā)現(xiàn)習作方法。
二、以片段模仿為載體,提升習作能力
借助文本閱讀發(fā)現(xiàn)習作方法,是我們習作滲透的第一步,接著,我們要指導學生動筆實踐,將無形化為有形,提升學生習作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依托文本,讓學生動筆實踐,進而提升習作能力呢?在寫作教學的具體建議中要求我們“加強平時練筆指導”,‘教什么就‘寫什么。在我們的課堂中,以片段模仿的形式指導學生動筆實踐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我們在備課時,首先要細讀文本,從中提取出寫作知識,通過精心設計與打磨,再依托課文中的片段讓學生模仿練筆,將精心打磨的習作知識進行內化,做到有法可學,有跡可循,在練筆的過程中,不但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而且還進一步提升其習作的內在驅動力,為單元習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我便通過三步教學,引導學生認識反襯的寫作手法,并指導學生按此方法練寫片段。
第一步,認識反襯。默讀第7自然段,想一想這段話共150個字,寫洪教頭的有97個字,寫林沖的只有53個字。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是誰?按理說描寫主要人物應該多花筆墨,為什么反而少呢?從而讓學生明白這種寫法就叫作反襯。接著引導學生找找看,文中還有這樣的反襯嗎?
片段一:林沖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洪教頭全不理睬。
片段二: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想讓,便去上首坐了。
片段三: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绷譀_連說“不敢,不敢”。
片段四:洪教頭先脫了衣服,拿起一條棒掂量一番,獨自耍了一陣,然后喝道:“來!來!”林沖只好也從地上拿起一條棒來說:“請教了?!?/p>
片段一、二是動作的反襯,以洪教頭的無禮反襯林沖的有禮。片段三、四既有動作的反襯,還有語言的反襯,以洪教頭咄咄逼人、求勝心切,反襯林沖的被逼無奈、謙遜知禮。
第二步,研究反襯的奧妙。指導學生感受語言中的反襯,重點品讀洪教頭的語言,關注作者在提示語中加入的表情、動作,感受文字的鮮活,人物的靈動。
最后將5句林教頭的語言連起來讀一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洪教頭情緒的變化,從而體會到洪教頭越來越狂,越來越怒……告訴學生這是施耐庵藏在語言里的一個小秘密:通過提示語的變化,讓洪教頭傲慢無禮、狂妄自大的形象越來越鮮明。而林沖只說了一句話,簡潔的話語中往往透視出說話者豐富的內心。此時拓展《水滸傳》原著中對林沖形象的描寫,講《林沖刺配滄州道》故事,豐滿人物形象。感受反襯的妙處,洪教頭的形象越鮮明,跟林沖的對比就越強烈,對比越強烈,林沖的形象就越鮮明。
第三步,使用反襯。指導學生用上反襯這種方法練寫片段。比如說:寫一個話少的人,可以怎么寫?寫一個做作業(yè)快的人,可以怎么寫?怎么寫一個性格憂郁的人?怎么寫一個慢性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