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畏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西安710055)
清代揚州園林無論是在數(shù)量上,還是在品質(zhì)上都達到一個高峰,清人李斗所著《揚州畫舫錄》中曾有“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分軒輊”[1]這樣的描述,《水窗春囈》也稱“揚州園林之勝,甲于天下”。揚州園林的興盛與鹽商群體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園林不僅是鹽商們的居住和社交之所,更是他們身份和財富的象征,各家爭奇斗富,極盡奢華,成就了清代揚州鹽商園林的盛世。本文試從清代鹽商園林的發(fā)展、營建、風格3方面,討論其獨有的營建特色和思想內(nèi)涵。
清初,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關鍵的城市定位,揚州很快便從戰(zhàn)爭的陰霾中恢復,成為全國漕運的咽喉之處,社會經(jīng)濟文化均呈現(xiàn)出無比繁榮的局面。童雋先生對此曾有這樣的描述“揚州因清初康、乾二帝數(shù)次臨幸揚州,又兼地當交通之衝,為文人大賈之所萃,上已修禊,十里栽花,歌管遏云,園亭夾岸,一經(jīng)駐蹕題詠,引為殊榮,踵事增華,歷時四紀”[2]。
“揚州繁華以鹽盛”,作為全國的鹽政中心和兩淮的鹽運樞紐,揚州成為全國鹽商的匯聚之地。有“天下第一等貿(mào)易”之稱的鹽業(yè)造就了大批富甲一方的鹽商,他們在揚州居家營生的同時,還“率喜作園館,以靚麗相夸尚”,由此大興造園之風。
清代揚州鹽商園林的發(fā)展歷經(jīng)了從起步到成熟,再到衰落的過程。
1)起步期。清代初年,社會剛剛安定,揚州鹽商的造園活動尚未成為社會風尚,呈現(xiàn)出零散的狀態(tài),順治年間歷史學家談遷曾對當時的保障湖(后稱瘦西湖)有這樣的記載“賈銳度紅橋”“雖平原曠寂,實北邙也”,可見當時保障湖沿岸仍然相當荒涼。
康熙年間,皇帝曾六次下江南巡游,并多次駐蹕揚州,皇帝的巡幸在社會上引起了反響,保障湖周邊出現(xiàn)一大批私家園林,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冶春園、賀園、南園、卞園、王洗馬園、員園、篠園和鄭御史園八大名園。除了鄭御史園是在原先影園的基礎上增建而成,其他幾個園子均圍繞保障湖而建,形成揚州特有的湖上園林。但由于分布得相對零散,并沒有形成氣候,加之多數(shù)園林是在康熙六次南巡過后才出現(xiàn)的,因此,康熙南巡時期的文獻中關于揚州鹽商園林的記載并不多見。
2)成熟期。到清朝中葉時期,揚州鹽商園林到達成熟時期,造園活動十分興旺,名園輩出。受乾隆六次“南巡”的影響,揚州富庶的鹽商為了爭寵獻媚,同時滿足自身盡情享樂的欲望,開始大規(guī)模修建園林,亭、臺、樓、閣拔地而起。據(jù)載,際時造園47座,自保障湖至平山堂一帶,鹽商造園近40座,成就了“兩堤花柳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景色。對于這一造園風潮,謝溶生在《揚州畫舫錄》的序文中有過這樣的描述:“增假山而作隴,家家住青翠城;開止水以為渠,處處是煙波樓閣。”事實上,除了保障湖周邊,在揚州其他區(qū)域也是大規(guī)模造園,比較著名的有天寧寺的“行宮御花園”,法凈寺的東西園,鹽運署的題襟館,湖南會館的隸園,以及九峰園、喬氏東園、秦氏意園、小玲瓏山館等都很著名[3]。疊石引水,栽花種竹的風尚也深深影響了揚州其他城市空間的營造,上至祠堂、書院、會館等文化建筑,下至餐館、浴室、妓院等世俗空間無一不受其影響。
3)衰退期。到了清末,因社會原因,揚州鹽商園林出現(xiàn)了停滯不前、盛極而衰的情況。伴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衰敗,國家不斷動蕩,國內(nèi)社會矛盾集中爆發(fā),國外列強步步緊逼,至嘉慶年間,揚州的經(jīng)濟交通地位不再,鹽商往日繁華不再。至1853年,太平天國攻克揚州城之后,鹽商園林更是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絕大多數(shù)園子都遭到不同程度破壞,雖然咸豐之后,揚州的社會經(jīng)濟有所恢復,但事實上揚州鹽商園林已經(jīng)走向了沒落[4]。
揚州的鹽商園林與鹽商群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鹽商們不惜重金,“廣延名士,為之創(chuàng)稿”。從園林整體布局,到亭臺樓閣的營建,再到回廊水榭,皆布置得宜,正如“猶似臨風下筆時,一丘一壑一經(jīng)思”。當時,鹽商大多都會邀請造園大家為自己造園?!秷@冶》的作者計成所營造的“影園”已成為其留世孤品;清代大畫家石濤,亦是一名疊石掇山高手。吳氏片石山房的太湖石山“相傳為石濤和尚手筆”(見圖1)。
如造屋之工,錢泳評議道[5]:當以揚州為第一。如作文之有變換,無雷同,雖數(shù)間小筑,必使門窗軒裕,曲折得宜。此蘇、杭工匠斷斷不能也。
以疊石為例,“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鹽商以巨資搜求天下名石,如卷石洞天之湖石九獅山,搜巖剔穴,丘壑天然。倚虹園中之石山也為難得的“詭制”之作。《揚州畫舫錄》卷一記道:涵碧樓前怪石突兀,……其旁有小屋,屋中疊石于梁棟上,作鐘乳垂狀。其下噴帆啼,千疊萬復,七八折趨至屋前深沼中。
圖1“片石山房”假山
揚州鹽商園林從類型上劃分,大體上可分為城市山林、湖上園林兩大類。
城市山林又稱“廣陵甲第園林之盛,名冠東南”“甲第園林”,其作為居住功能的延伸,巧妙結(jié)合自然山水來擴大居住空間,把主人對于自然山水的渴望引入日常生活之中。城市山林通常位于住宅之后,或“辟居地之偏為園”。清代詩人姚合曾在《揚州春詞三首》中有這樣的描述“園林多是宅,車馬少于船”,稍有余財便在屋后選地營園,這在今天遺留的清代揚州民居中得到證明。此外,揚州近郊和附近轄區(qū)還有不少郊野園林,郊野園林在空間上與城市山林較為接近,只是在規(guī)模上更大。
湖上園林一詞源于《平山堂圖志》。泛指鹽商在揚州城郊小秦淮、保障湖及南湖沿岸修筑的庭園,號稱“二十四景”。揚州湖上園林,多為當?shù)佧}商為迎合帝王游興而建,因此,他們傾其所能,各出心裁,遍請造園大家精心打造。湖上園林利用水面島、橋、岸,將原本狹長的湖面劃分成多個空間層次,形成若干個依山臨湖,隨形得景的小園,園中院落相套自成體系,同時又共同圍繞湖面展開。并通過楹聯(lián)匾額進行點景,增加了空間的人文氣息,從而使自然的河道升華成了揚州的人文勝地。
在封建社會,雖然鹽商腰纏萬貫,但社會地位卻位居末位,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造成了他們長期處于自卑、自矜心理狀態(tài)之下,虛妄通過彰顯財富來顯世超群、自我炫示。私家園林作為鹽商審美追求的物質(zhì)表現(xiàn),被深深地打上了富貴奢華,奇巧斗麗的烙印。
模仿京式、官式做法是鹽商滿足自身虛榮心的常見做法,如迎恩河沿岸的庭園幾乎都采用了“檔子法”,“其法京師多用之,南北省人非熟習內(nèi)府工程者,莫能為此”。趣園之“錦鏡閣”,仿《工程則例》暖閣做法,“三間之中一間,置床四,其左一間置床三,又以左一間之下間,置床三,樓梯即在左下一間下邊昧側(cè),由床人梯上閣。右亦如之”。
由于模仿京式、宮式做法,揚州鹽商園林中出現(xiàn)了不少體量高大,裝飾奢華的建筑,整體色彩也與江南園林中常見的黑、白、灰有所區(qū)別,“金碧輝煌”才是它給人的視覺感受(見圖2)。清末文學家李涵秋《廣陵潮》中對孟園(今瘦西湖徐園)有這樣的描述:“假山則堆積玲瓏,畫閣則輝煌金碧?!蓖跽袷涝凇稉P州覽勝錄》中這樣描述熊園“園中面南筑饗堂五楹,一舊城廢皇宮大殿材料改造,飛甍反宇,五色填漆,一片金碧,照耀湖山,頗似小李將軍畫本?!睍r至今日,在留存下來的康山街盧宅、個園等富戶大宅中,仍能感受到屋高堂敞,金碧輝煌的官式氣派[5]。
鹽商走南闖北,養(yǎng)成了兼容并蓄,敢為天下先的性格特點。在造園上敢于開風氣之先,其引入西式園林風格和造園手法,從而夸富于同僚,聞名于市井。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江春凈香園,怡性堂借鑒歐洲巴洛克建筑風格,堂左(靠山)模仿泰西營造手法,創(chuàng)造出有別傳統(tǒng)的異域空間體驗。
一旋一折,目炫足懼,帷聞鐘聲,令人依聲而轉(zhuǎn)。蓋室之中設自鳴鐘,屋一折則鐘一鳴,關按與折相應。外畫山河海嶼、海洋道路對面設影燈,用玻璃鏡取屋內(nèi)所畫影,上開天窗盈尺,令天光云影相摩蕩,兼以日月之光射之,晶耀絕倫。
徐上業(yè)家園石壁流綜,則有幾可亂真的西洋畫(壁畫)與自動裝置的門?!稉P州畫舫錄》卷四載道:榻旁一架古書,縹細零亂,近視之,乃西洋畫也。由畫中入,步步幽邃,……旁有小書 廚,開之則門也。門中石徑遙迄,小水清淺,短墻橫絕,溪聲遙聞,似墻外當有佳境,而莫自入也。響導者指畫其際,有門自開,麓險之石,穿池而出。
此外,寄嘯山莊的西洋樓,亦是西法中用的典范(見圖3)。
圖2盧氏鹽商住宅中的大宅
圖3寄嘯山莊的“西洋樓”
中國古典園林與山水畫密不可分。彭一剛先生指出:“中國古代沒有專門的造園家,許多是畫家參與其中?!蓖瑫r,造園大家也都有著深厚的繪畫功底,計成在《園冶自序》中說:“不佞少以繪名,性好搜奇,最喜關仝、荊浩筆意,每宗之?!?/p>
清代中期,揚州當?shù)氐摹皳P州畫派”(揚州八怪)追求創(chuàng)新,強調(diào)自我實現(xiàn),以造化為師,以我法入畫的審美傾向,亦對鹽商園林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表現(xiàn)出求奇求變,勇于創(chuàng)新的藝術風格。例如,個園的四季假山,突破傳統(tǒng),大膽創(chuàng)新,成為江南古典園林獨一無二的精品之作;何園的樓廊復道,創(chuàng)造性地將園林的不同區(qū)域通過游廊連通起來,新穎別致;有著“湖上園林”之稱的瘦西湖更是揚州鹽商園林景觀營造的集大成者,袁枚在為《揚州畫舫錄》所作序中盛贊道:“其壯觀異彩,顧、陸所不能畫,班、楊所不能賦也?!币姸嘧R廣的鹽商與勇于創(chuàng)新的畫家在此結(jié)合,南北風格在此交融,中西手法在此匯集,最終匯聚了自成一體的園林風格。
數(shù)百年來,揚州鹽商園林作為江南園林的杰出代表,以疊石屋宇而聞名,因交融南北而顯著,呈現(xiàn)出兼容并蓄的士子之風,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時至今日,雖然揚州的鹽運時代早已遠去,但因鹽商而興的揚州鹽商園林仍然綻放著熠熠光輝,值得后人保護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