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基慶 黃賢光 周惠惠
(廣西北部灣新材料有限公司,廣西 北海536000)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不銹鋼絕大部分為奧氏體不銹鋼,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韌性、塑性,被廣泛地運用在建筑、車輛、房屋裝修、家用電器、醫(yī)療器械等領域。其產量占到總不銹鋼產量的60%-80%。由于添加的成分不同,又可以分為鉻鎳系奧氏體不銹鋼和鉻錳系奧氏體不銹鋼。鉻錳系奧氏體不銹鋼又稱為200 系奧氏體不銹鋼,不僅具有不錯的機械性能,同時合金的使用成本更低,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相對于鉻鎳系不銹鋼,鉻錳系不銹鋼在成分上主要是加入了含量較高的Mn、N、Cu 等奧氏體形成元素,降低了價格相對較高的Ni 元素的使用量。其中最主要形成奧氏體的元素是Mn和N 元素。
Cu 也是作為奧氏體的形成元素之一,但是Cu 是較弱的奧氏體形成元素。Cu 加入可以改善節(jié)鎳奧氏體不銹鋼的耐腐蝕性能,改善鋼材的塑性。但是Cu 的添加會對煉鋼過程中爐襯有一定的損害,同時也會降低材料的焊接性能。本文通過降低Cu 的使用量,稍微增加C 的使用量,研究材料冷加工的影響情況。
常見奧氏體形成元素主要有鎳、氮、碳、錳、銅等,不同元素對于奧氏體的形成強度不同,經過多年的不斷探索,人們已經給出了很多不同元素對奧氏體形成的影響關系。常見公式為如下公式:
奧氏體形成能力=Ni%+30C%+30N%+0.5Mn%+0.25Cu%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C 和N 元素奧氏體的形成能力很強,都約是鎳的30 倍。但是C 元素過多會容易在鋼材晶體間析出碳化物并形成貧Cr 區(qū),容易導致晶間腐蝕的產生,使鋼材發(fā)生脆斷、強度降低等問題。氮作為合金元素通過固溶強化能顯著提高鋼的強度[1]。但是鋼中含氮量增加,會使的鋼在低溫狀態(tài)下出現脆斷的情況出現。同時,含氮量高的鋼材,對于熱加工的工藝要求較高。如果加工不當,會形成氮化物析出,使得鋼材的力學性能以及抗腐蝕性能降低。Mn 作為較弱的奧氏體形成元素,起到提高鋼材淬透性能,同時提高氮在奧氏體中的溶解能力。Cu也是非常弱的奧氏體穩(wěn)定元素,加入Cu 元素能提高鋼材的在非氧化性酸介質中的抗腐蝕能力,同時提高鋼材的冷加工性能。Cr 作為穩(wěn)定鐵素體的元素,不利于形成奧氏體,但是具有提高材料的抗腐蝕性能作用,鉻元素會使在鋼材表面形成一層富含鉻的氧化膜,鋼材中有必要增加一定量的Cr 元素。鋼中鉻含量大于12%時,鋼的耐腐蝕性能才比較優(yōu)異[2]。
本次一共對10 卷進行了跟蹤,卷號1-5 提高了碳含量,降低了銅含量,卷號6-10 是正常的未有進行成分改動的卷。如表1,更改成分鋼卷卷厚度都是控制在下差-0.05~-0.1 之間。
表1 鋼卷銅與碳成分含量
從固溶酸洗結果可以看出,提高了碳含量降低銅含量,鋼卷的表面質量沒有增加。如表2。
表2 鋼卷表面質量情況
從冷軋現場來看,更改成分之后,冷軋軋制力相對于未作成分更改的鋼卷軋制力明顯偏大,剛起軋,軋制力可以達到15000 噸,軋制速度過快,容易造成斷帶的危險。但是排的壓下率小,軋制速度也可以達到320m/min。
從力學性能測試來看,更改成分之后,抗拉強度有所增加,斷后延伸率增加,硬度增加。
表3 鋼卷力學表現
3.1 鋼材提高碳含量,降低銅含量之后,與對比樣比較鋼卷在進行冷軋時的軋制力明顯增加。
3.2 該批次調整成分后對鋼材的表面質量沒有明顯影響。
3.3 該批次調整成分后的硬度(HRB)在95.4-100,比未作成分更改的卷要高,抗拉強度在1099-1178 之間,比未作成分調整的979-1070 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