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 吳利娟 宋淑梅
摘 要:本篇文章將論述高校教育教學的信息化建設和管理,并指明高校在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并對高校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提出一些有效的實施方案,保證高校的大學生在信息化教學中有所收益。
關鍵詞:教學質量;信息化建設;有效性
基金項目:四川省民辦教育協(xié)會項目(項目編號:MBXH19YB076)。
在我國的教育領域中一些高等院校已經開始進行信息化建設,隨著高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這些高等教育也進入了大眾化階段。高校在信息化教學工作的開展中遇到了諸多問題,包括如何進行教育信息化建設,如何提高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要依賴于對教師的培養(yǎng)、還要靠學校加強對教學效果的測評,所以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務就是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技能和信息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
1 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
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多媒體網絡上的教學資源,另一類就是線下課堂中的教學資源。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是通過網絡數(shù)據庫來獲得豐富的教學資源,然后在網絡平臺上進行授課,分享網絡教學資源可以保證教學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線下課堂中的實體教學資源主要是指教師在上課前在課堂上為學生準備的教學資源,例如老師自己的錄音、錄像等等為學生講解的音頻資料。高校信息化建設包括信息化教學資源管理,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管理的關鍵目標是對網絡教學資源和現(xiàn)實課堂中的教學資源進行分配管理,信息化教學資源管理的好處是方便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深入發(fā)展已經和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有了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信息化教育教學中仍然需要教師和學生通力合作,在現(xiàn)在信息技術中有些資格較老的老師有的地方還不如學生明白,這樣的話學生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幫助老師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達到我們對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的目的。
2 高校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高校教學信息化建設的總體形勢來看,大部分高校的措施都有待進一步完善。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發(fā)展不平衡。大多數(shù)高校在教學信息化建設方面還是盡職盡責的,主要體現(xiàn)在資金投入、組織領導、資源和環(huán)境建設等多個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也比較理想,但也有少數(shù)高校對于這方面的工作不夠上心,缺乏前衛(wèi)的戰(zhàn)略思想。比如在制度建設、組織領導等相關問題上,至今仍有部分高校未成立相關工作小組,而且這部分高校在整體發(fā)展方案和具體措施的制定上也沒有形成高度統(tǒng)一的格局。
1)在環(huán)境建設方面,大部分高校都已經普及了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唯一不足的就是無線網絡建設相對滯后且覆蓋范圍較小,而少數(shù)高校卻連最基本的校內網絡教學平臺都還沒有搭建起來,同時就總體來看,自主研發(fā)網絡教學平臺的高校占比較低,大部分都是來源于外部環(huán)境的商業(yè)軟件。對于已經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的高校來說,由于大多數(shù)都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技術標準,網絡教學系統(tǒng)的結構比較復雜,這便給后期的技術管理及維修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
2)在資源建設方面,高校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有:信息資源的統(tǒng)籌管理能力較弱;整體缺乏統(tǒng)一規(guī)劃;資金投入缺乏相應的保障機制;信息資源共享沒有取得理想效果;重復低水平現(xiàn)象尤為普遍等。很多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來開展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工作,但實際上用在教學資源開發(fā)、校園網建設等方面的占比卻沒有顯著提高,因此最終所取得的成效也不夠理想。
3)在隊伍建設方面,有些高校是選擇二次整合信息化建設工作,統(tǒng)一化管理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心和信息網絡中心,同時把技術人員集中起來,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保證信息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還能給后續(xù)維修和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極大的便利;有些高校則是將信息技術人員分散開來,導致資源的銜接產生斷裂,從而使高校教學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開展變得舉步維艱。盡管這些教師都接受過計算機應用技能、現(xiàn)代教育技術等方面的專業(yè)化培訓,但并不能代表其信息技能、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意識等都是完全達標的。隨著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新興技術紛紛涌現(xiàn)出來,成為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動力來源。
3 提高高校信息化建設有效性的措施
1)優(yōu)化學?,F(xiàn)有的信息化環(huán)境。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學校必然會遇到許多困難,其中最大的一道障礙就是信息化環(huán)境的構建。為了讓學校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信息化環(huán)境,政府在其構建過程中應當給予適當?shù)恼咧С趾唾Y金援助等,使學校的信息化設備能夠得以改善,這是搭建信息化環(huán)境的必要前提。隨后就是軟環(huán)境因素和硬環(huán)境因素的問題。所謂的硬環(huán)境因素,簡單來說就是校園網絡的構建以及寬帶應用到電子教室中等,為了使師生對網絡的實際需求能夠得到滿足,購置足夠數(shù)量的電腦設備是必不可少的。再者就是軟環(huán)境因素,它的作用是能給學校帶來足夠的信息資源和更快的信息傳送速度?;趯W校網絡的建設,網站設計功能要健全,頁面要足夠的美觀,這樣才能將學校的辦學特色充分的展現(xiàn)出來。
2)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教育資源。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xù)高速發(fā)展,大部分學校都已經成為這股發(fā)展潮流中的一員,其目的就是要通過信息化建設來獲得更高的教學質量和更加豐富的教學模式。其中難度系數(shù)最高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建設學校教育資源,為了避免教學進程和信息化技術的銜接出現(xiàn)差錯,我們必須對以下幾個問題加以考慮:二次整合現(xiàn)有的信息技術和學科教育。在實際開展教學工作時,都會涉及信息技術的應用,因此首先要對當前的學科教育做出適當?shù)恼{整,可以把一些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科目加入到教學計劃中,這樣就能更好地拉近學生與信息化知識之間的距離。其次,學校要定時舉辦一些活動來加快任務的整合過程,比如學校可以將教學的課件等內容作為指標,來綜合評估年輕教師的整合結果。當學校要派教師去參加各類競賽時,就按照評估成績來擇優(yōu)選取。最后,就是要為教師團隊專門開設一些信息技術培訓課程,使其教學觀念、教學水平等得以及時的更新和增強,從而盡快適應到多媒體教學這一新興模式中。校園網的搭建可以給學校帶來許多好處,比如讓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學生獲取消息的及時性、促進師生共同進步等等。因此,要想實現(xiàn)信息化教育建設這一目的,學校就必須二次整合目前的實踐活動和信息化活動。
3)加大信息化教學培訓力度,提高信息技術含量。據現(xiàn)階段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情況來看,它對學校的教育內容、教學技術和教學環(huán)境等都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為了使教學信息化能夠早日到來,學校必須加大對教師的信息化培訓力度,對不同層次的教師采取不一樣的培訓方法,同時教師也要擺脫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不斷完善自身的信息化技術知識儲備,降低對多媒體設備的依賴性,將信息資源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使教學質量有所改善。此外,對學生信息化知識的培訓也是不容忽視的,這對他們個人能力的提高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瑤琴.構建教學管理信息化新模式的策略[J].現(xiàn)代營銷(學苑版),2011(07).
[2]項丹.云計算與大數(shù)據時代下的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7(06).
[3]陳金艷.論教育信息化發(fā)展中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J].電化教育研究,2006(08).
[4]肖夏.淺論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J].電腦迷,2017(08).
[5]葉小琴.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3(24).
[6]王璐.教學管理信息化和科學化的探討[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32).
作者簡介
王卉(1988-),女,四川省南部縣,助理研究員,任職于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研究方向:教學管理。
吳利娟(1987-),女,四川省廣安市,講師,任職于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研究方向:學籍管理。
宋淑梅(1989-),女,四川省閬中市,助理研究員,任職于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研究方向:考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