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強(山東省萊陽市柏林莊中心初級中學)
水龍吟·再送蓀友南還
⊙納蘭性德
人生南北真如夢,但臥金山高處。白波東逝,鳥啼花落,任他日暮。別酒盈觴,一聲將息,送君歸去。便煙波萬頃,半帆殘月,幾回首,相思苦。
可憶柴門深閉,玉繩低、翦燈夜雨。浮生如此,別多會少,不如莫遇。愁對西軒,荔墻葉暗,黃昏風雨。更那堪幾處,金戈鐵馬,把凄涼助。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端堃鳌ぴ偎蜕p友南還》是納蘭性德為嚴繩孫南歸的贈別之作。詞的上闋寫的是詞人對與好友聚少離多的感嘆,并想象好友離開后的孤獨寂寞之狀。下闋是對二人昔日親密相處場景的回憶,再轉回眼下國家狼煙四起的局勢,將個人情感與報國之志結合在一起,超脫了納蘭詞固有的私人情感濫溢的現象,境界極高。全詞用詞精練,卻意蘊深含。
開篇起筆不凡,“人生南北真如夢”一句拋出了“人生如夢”這等千古文人常嘆之語,其后接以自己總掛在嘴邊的歸隱之思,令全詞的意境在開篇時便顯得空遠闊大?!鞍撞|逝,鳥啼花落,任他日暮”,白描勾勒出的情景或許是此時,也或許是想象:看江水東流,花開花落,鶯歌燕語,任憑時光飛逝,這是何等愜意。
在這樣逍遙灑脫的詞境中,詞人轉入送別,“別酒盈觴,一聲將息,送君歸去”,點出了別情。用語精練,但深情內蘊。自古送別總是斷腸時,古時不比如今,一別之后或許就是此生再難相見,因而古人或許在自己的生死上能豁達一些,卻總對與友人的離別無可奈何。像蘇東坡那樣曠達的人,在別離時也高唱:“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殤?!?/p>
眼前離別之情裝滿了酒杯,詞人卻只能一聲嘆息,目送友人離去。而離去之后,天地便換了風光,“便煙波萬頃,半帆殘月”,詞人再用想象之語遙想友人歸途中的情景,將思念之情寓于景物描寫之中,最后以友人回首相思這一意象作結,含蓄深沉,同時和過片的“可憶柴門深閉”一句相呼應,使上下片在結構上更加嚴謹,過渡更加自然。
下闋首句轉入了回憶,抒寫友人離去后自己的孤獨苦悶。首先詞人憶起了柴門緊閉、斗轉星移、夜雨暢談的時光,然而聚少離多是人生莫大的悲哀。接下來的一句,“浮生如此,別多會少,不如莫遇”,多少可以看出詞人的一些悲觀情緒,詞人似乎總在相遇時間的問題上自尋煩惱,其曾說“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但人在時間面前終歸是渺小的,時間不可逆轉正是種種迷惘痛苦的根由。
“愁對西軒,荔墻葉暗,黃昏風雨”,轉筆又是白描寫景,如今離別,又兼愁風冷雨,四字小句將悲涼的氣氛層層渲染開去。倒是篇末一句,有種不同于前面詞句的雄渾蒼涼的味道,“更那堪幾處,金戈鐵馬,把凄涼助”,此句將國事與友情融為一體,詞的境界因而變得更加深沉闊大。
詞人填完此詞一個月后,便溘然長逝了。這次離別之后,兩人也便真的沒有了再次相見的機會。隔著時間的長河,凝聚在詞句中這種愴然傷別的深摯友情依舊令人感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