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霈珈,喬寶晉,梁思源
(1.鄭州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2.鄭州大學 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隨著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類進入高速發(fā)展的“大數據”時代。中國教育領域也受到了深刻的影響。面對大量在線優(yōu)質學習資源、開放穩(wěn)定的教學平臺,教育改革不僅局限于教學方法的改變,信息化手段與學科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融合更推動了教學信息化的深刻變革?!蛾P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到要將“啟發(fā)式、互動式、探究式”教育方式推進課堂,強化育人理念、體系構建、課堂變革。
啟發(fā)式教學法最早起源于春秋時期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西方的啟發(fā)式教學可追溯至古希臘時期蘇格拉底的“問答法”,后由柏拉圖將啟發(fā)式教育思想不斷傳揚。蔡元培主張“教師要善于引起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興味,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們自行去探索研究,直至學生自己實在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再去協助他”[1]。17 世紀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提出“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原則”理念。18 世紀法國教育學家盧梭提出“發(fā)現學習法”,主張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2]。20 世紀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對兒童的教育要以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水平、興趣和需要為基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被用來探討啟發(fā)式教學的本質、特點、在具體應用中遇到的主要障礙等問題[3]。由于素質教育的提出,更激發(fā)對啟發(fā)式教學機制問題的深入研討。21 世紀當代美國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發(fā)現學習理論”,主張合作學習,師生平等。隨著注入式教學弊病的逐步浮現,啟發(fā)式教學開始深入教育方法實踐改革中[4,5]。
啟發(fā)式教學法指的并不是一種單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教學理念和思想。教育部對于啟發(fā)式教學的定義為:啟發(fā)式教學發(fā)揮作用的手段是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基本的內在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持續(xù)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新知識的欲望,目的是引導協助學生們的思維活動一直處于主動的狀態(tài)之中,進而有效保持受教育者的學習新知識的主動性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國內外專家圍繞啟發(fā)式教學進行了深入研究發(fā)現其主要是通過情景擬定、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嘗試解決問題。該方法近年來被引入到諸多學科中,替代了“填鴨”式教學方法,推動了教學方法的改革[6,7]。
伴隨智慧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智慧教育理念作為引領教育信息化的創(chuàng)新性教育模式應運而生。由智慧教育衍生而來的智慧課堂成為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方向的新趨勢。國內外對智慧課堂的設計、實證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國外對于智慧課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課堂環(huán)境建設、學習方式變化、學習模式建構以及評價系統建立等方面。Lee J 和Lee H 等提出智慧教室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與教學方法進行整合[8]。Jena AK 對智慧教室教學及其有效性進行研究,并調查小學生對智慧課堂教學的認知[9]。Kumara WW 強調了課堂人機交互的作用,身體動作、智能化機器與課堂整合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快感[10]。
智慧課堂依賴于數據挖掘、人機交互與人工智能分析等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新型教學模式、手段,通過記錄學習過程和評價學習主題與過程,出現了MOOC、SPOC、翻轉課堂、雨課堂等多種新型教學模式[11-12]。鄭云翔等人提出了個性化學習在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13]。葛大麗以案例的形式論述了智慧課堂的構建方法與應用[14]。黃榮懷等人基于智慧課堂的五個特征構建了“SMART”智慧教室概念模型[15]。許慧初步探討了高校教師創(chuàng)設智慧課堂的基本思路[16]。張文彥探討了在智慧課堂背景下信息資源管理類學科的本科教學改革思路[17]。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圍大爆發(fā),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社會各行各業(yè)的既往秩序,教育領域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根據中國教育部“開課不返?!薄巴Un不停學”的總要求[18],各高等院校、中小學充分利用線上教學資源、國家開放式的課程平臺,一種智慧教學模式在探索中逐漸形成。
智慧課堂得到了國內外研究者的重視,不少學者對智慧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設計與實踐,但缺乏對學生利用信息手段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以及“發(fā)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智慧課堂不同發(fā)展階段相互適應的探究式教學的基本模式、策略、組織[19]。本文嘗試將“啟發(fā)式教學法”與“智慧教學模式”相融合,采用新型的線上智慧教學模式和手段,基于“啟發(fā)式教學法”的“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討論啟發(fā)、開放式互動”過程從教學對象分類重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成效測評等方面探討其在公共管理類課程中的優(yōu)化改革方向,以期有效提升教學實踐指導價值,推動課程教學方式改革的良性循環(huán)。
充分利用智慧課堂電子簽到、屏幕廣播、學生投屏、學生示范、小組討論、多屏對比、隨堂測試等強大的教學功能,將課堂一部分時間交給教學對象(學生)。從專業(yè)課教師的理論分析水平、教學對象專業(yè)知識運用水平兩個方面進行提升。首先,積極參與智慧課堂教學技能培訓,如課件制作、互聯網教學技能等,提升現代化與信息化教學技能與水平;其次,依據授課內容與選題興趣,對教學對象進行興趣小組的分類重組,開展案例調查與分析培訓、小組設計與討論等,提升教學對象課堂參與度、對課程內容的認知度及指導實踐活動的專業(yè)知識儲備與運用能力。
“以問題為中心,案例為驅動”,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我國土地資源利用規(guī)劃管理的實踐需求,探尋理論分析與實踐需求的匹配融合方式,根據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分類。從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土地利用專項規(guī)劃、土地利用規(guī)劃重點項目等多個方面解構土地資源利用規(guī)劃與管理,將國內外相關案例與理論分析全方位融入課程學習[20-21]。
利用智慧課堂的平臺推薦有正確思想導向的網站、書籍、公眾號、文章或精品課程等教學資源,促進新教學手段的應用。由授課老師準備國內外典型案例若干,“拋磚引玉”講授案例與基礎理論之間的邏輯關系,啟發(fā)學生查找相關類似案例進行分析。利用智慧課堂新手段,促進教學方式從傳統的“教師全程講授+學生聽課記錄”被動學習模式向“學生展示調查典型案例、分析過程+教師理論補充分析”主動學習模式的逐步轉變。
利用智慧課堂,將網絡測評與傳統測評相結合。通過在線測試、實時互動、網上評教等形式開展網絡測評,不僅要讓學生參與到對教師授課的評教中,更要參與到各學生分類小組展示國內外典型案例分析的互評中,提升學生在教學與學習全過程的參與度,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在梳理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搜集與《土地利用規(guī)劃學》課程中“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土地利用專項規(guī)劃、土地利用規(guī)劃重點項目等”內容相關的國內外文獻和實踐案例,與學生共同開展文獻綜述,運用規(guī)劃學中的基本理論分析探討各個典型實踐案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典型案例的學習能力,邀請學生一起參與智慧課堂教學技能培訓,激發(fā)他們對教學全過程、課程所有章節(jié)的興趣,并制作相應內容的新型課件,共同梳理總結《土地利用規(guī)劃學》課程的實踐調查興趣分類表,依據授課內容與選題興趣制定教學對象分類重組方案。
充分講解國內外具體典型案例,與學生共同討論具體案例與理論基礎內在邏輯關系,明晰并示范智慧課堂展示的方式與考核要求,啟發(fā)學生參與典型案例啟發(fā)式智慧教學過程,共同探討學生評教授課老師、典型案例分享互評的啟發(fā)式智慧教學成效測評方案,開放式互動討論并提出教學改革過程的不足與經驗,調整啟發(fā)式智慧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再實踐。
在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引入以學生為核心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課前主動搜索課程信息、相關案例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課堂討論的參與度與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課后復習的主動性,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土地利用規(guī)劃學》的基礎理論和實踐應用過程。
通過將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融入啟發(fā)式教學理念的新型課堂中,積極探索教學對象全程參與的智慧教學新模式,不僅能解決傳統教學中理論枯燥乏味的問題,彌補傳統教育教學方式的不足,增強課堂趣味性,更能不斷提升專業(yè)課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高教學成效。
本文以《土地利用規(guī)劃學》課程為例,引入“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基于現代智慧課堂新模式探討啟發(fā)式智慧教學在公共管理類課程中的優(yōu)化改革方向。以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和掌握、接受能力為出發(fā)點,設置問題情境,融合國內外典型案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建立“問題導向”思維,依據教學任務設置教學過程,從教學對象分類重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成效測評等四個方面進行啟發(fā)式智慧教學優(yōu)化改革,促進教學方式多樣化,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更能有效提升智慧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指導價值,推動課程教學方式改革的良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