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 黃海 才智
【摘 要】目的:研究關節(jié)鏡下肩袖修復術治療肩袖損傷的臨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50例肩袖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例患者。研究組為患者應用關節(jié)鏡下肩袖修復術治療肩袖損傷,對照組為患者使用小切口肩袖修復術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的各項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治療效果顯著好于對照組。結論:將關節(jié)鏡下肩袖修復術治療應用于肩袖損傷,能夠顯著提升肩袖損傷的治療效果,極大程度緩解了患者的痛感,有利于患者手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
【關鍵詞】肩袖損傷;關節(jié)鏡;肩袖修復
肩袖損傷會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質量。關節(jié)鏡下肩袖修復術治療肩袖損傷優(yōu)于傳統治療效果,本文為驗證關節(jié)鏡下肩袖修復術治療肩袖損傷的實際效果,特作此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50例肩袖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例患者。研究組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66.85±5.05)歲,病程1至8個月,平均病程(4.35±0.38)個月;對照組患者男13例,女12例,年齡62—83歲,平均年齡(68.97±6.04)歲,病程2.5至10個月,平均病程(5.32±1.35)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比較價值。
1.2 納入標準:(1)手術前磁共振成像(MRI)檢查、肩關節(jié)造影等確診為肩袖損傷。(2)病情嚴重保守治療無效患者。(3)知情并同意實驗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患者 為對照組患者進行小切口肩袖修復術,具體步驟如下:為患者進行麻醉,指導患者行側躺位。在患者肩肩峰處開一個6厘米大小的切口,將手術刀探入,分離此處皮下組織,向下牽引手臂。觀察肩袖損傷情況、損傷程度、損傷范圍,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患者實施肩袖清理、修復。
1.3.2 研究組患者 為研究組患者實施肩關節(jié)鏡下修復術,具體步驟如下:為患者進行全麻,使患者血壓穩(wěn)定在90~100 mmHg。為患者取“沙灘椅位”,即上半身高于手術臺平面的一種仰臥體位。選定患者肩峰外側角,以肩關節(jié)后入路方式置入肩關節(jié)鏡[1]。將肩關節(jié)鏡探入關節(jié)囊后方,探查肩關節(jié)腔內情況,觀察肩袖關節(jié)損傷情況,肌肉受損情況及是否出現增生。繼續(xù)關節(jié)鏡探入肩峰下間隙,探查肩袖滑囊側,肩峰等部位情況。清除增生的滑膜,刨削肩袖撕裂的邊緣處。將小磨鉆對Ⅲ型為肩峰完成成形,清除肩袖斷裂處等部位粘連。運用單排、雙排、縫線橋,在大結節(jié)骨床上固定肌腱。術后將患者肩關節(jié)外展30°。行相關功能鍛煉。
1.4 觀察指標
以相關評分數據為評定標準評定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的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評分為0-10分,無痛感視為0分,可承受的輕微疼痛視為3分以下,可承受且影響睡眠質量的疼痛視為4-6分,無法忍受的強烈疼痛視為7-10分;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ASES評分、Constant-Murley評分、UCLA評分,ASES評分評定患者疼痛程度和生活功能,10個問題,共100分。Constant-Mur-ley評分是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主觀判定疼痛15分、日常生活功能20分,客觀判定力量25分,活動度40分。UCLA評分評定患者主觀滿意度及肩關節(jié)功能,34~35分為優(yōu)、28~33分為良、20~27分為可、20分以下為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VAS評分,兩組患者術前、術后1個月V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組術后第3、6、12個月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的ASES評分、Constant-Murley評分、UCLA評分,兩組患者手術前各項評分沒有較大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見表1。
3 討論
肩袖損傷指覆蓋于肩關節(jié)處的肌肉發(fā)生損傷,該疾病可由創(chuàng)傷,血供不足,肩部慢性撞擊等因素引起,常發(fā)于需肩關節(jié)極端外展的運動,如游泳、舉重等運動[2]。損傷后會嚴重影響上肢外展的功能,從而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肩袖損傷可采取小切口開放手術修補損傷的肩袖,但這種治療方法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關節(jié)粘連等嚴重。目前臨床上應用關節(jié)鏡輔助下小切口治療肩袖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關節(jié)鏡下肩袖修復術手術切口小,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快。
綜上,關節(jié)鏡下肩袖修復術治療肩袖損傷有利于治療效果的提升,應用前景廣闊。值得臨床普及和推廣。
參考文獻
徐武巖,王華軍,查丁勝,鄭小飛.關節(jié)鏡下肩袖修復術后康復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華老年骨科與康復電子雜志,2019,5(01):48-53.
曾麗端,陳亞曼,蔡萍.肩關節(jié)鏡肩袖修復的術后護理與功能康復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2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