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剛
我這里所說的“跨界”,指的是類似于京劇票友的玩票。在書畫界,名作家玩票、“跨界”到書畫行當(dāng)里,爆得其名的就不少。像天津的馮驥才、湖南的熊召正、和咱陜西的賈平凹等。作家跨界成書畫家,大致還算正常,畢竟都是一個文化圈子。可幾十年成功活躍于蘇陜兩地的江蘇鹽城籍企業(yè)家孫啟高先生,“跨界”玩票,成為一名在蘇陜兩地都頗有名氣的丹青高手,的確讓我吃驚。
2011年,孫先生的第一本個人畫集《孫啟高花鳥集》在天津人美出版前,著名花鳥畫家江文湛先生以《恬淡詩意的寫真》為題,欣然為其作序,序中寫道:
“啟高的畫風(fēng)是恬淡的。他的畫沒有信馬由韁的張揚恣肆,沒有橫潑豎抹的敷制鋪陳、卻有信手拈來、源于生活的題材范本…
啟高的畫風(fēng)是溫暖的。他的畫作筆墨縱橫、率真放達,但他不喜歡獵奇搶眼,裝腔作勢…
啟高的畫風(fēng)是靈動的。傳統(tǒng)的文人畫多是士者的感懷、遁者的輕嘆、隱者的閑吟,他卻無意這些悲戚傷感、無病呻吟…”
孫先生的花鳥畫唯美、自然,率真、恬淡、含蓄。和其他的畫家不同,作為一位成功的實業(yè)家,“跨界”為一花鳥畫家,繪畫無生記之憂,無絲毫功利之心,純屬個人愛好,是一種享受。他以自然為師、師造化,以古為師、師先賢;意在筆先,以意示像,我筆寫我心。雖然,在他的畫作里,可以偶然看到他對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感傷,但他終究像是一位歌者,他把他自己生活中所有美的物象以及這些物象帶給他的感悟,都以花鳥畫的形式,給我們做出了近乎完美的展示。就好比最常在他作品集中頻頻出現(xiàn)的荷花,齋號“清荷堂”的孫先生,從早年始,一直到今天都尤喜荷花,常以荷花的清雅高潔自比,荷花是他最喜涉足和表現(xiàn)的題材。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蘇軾句)。孫先生酷愛詩詞、涉足廣泛;不論是古人名作,還是今人新作,但凡是他喜歡的、讓他感動的、他都力爭以之為題,美美的畫上幾筆,把他們畫成作品、或是把他們題在畫作的題款中。這也使其畫作,更符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審美的意趣。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句)。作為“60后”的孫先生,實業(yè)上的成功早已使他無五斗米之累,從容大氣;繪畫上的修煉更使得他更具君子范兒,溫文爾雅。換做別人,傾其一生,在其中任一項上能達到他的高度,都不容易。先賢曹孟德的《龜雖壽》寫到:“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我想,這應(yīng)該也是對孫先生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