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雨
今天和一個很久沒見面的朋友聊天,他是北方人,去年研究生畢業(yè)去了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工作,現在長居深圳。
他說深圳最近一直在下雨,傍晚時分的云很低,然后拍了照片發(fā)給我。我驚訝于那樣蓬勃、旖旎、帶著幾分科幻色彩的天空,真的太漂亮了,就像他給我的感覺一樣。
在我心里,這個朋友是特別優(yōu)秀的人。我不知道別人對于“優(yōu)秀”怎么定義,在我看來,優(yōu)秀的核心是有自己的小世界,有生命力,對于自己所做的選擇都能夠負責任。不咄咄逼人,也不屑于隨波逐流。
但他今天突然對我說:“不知道怎么開口……其實,我并不喜歡自己?!?/p>
他說自己近期的生活就是工作、睡覺、打游戲,工作不是特別忙的話,下班會和同事去喝一杯。他很久沒談戀愛了,對于未來還沒找到特別明確的方向。
我想了一下,我自己也是。經常感覺身體在生活的既定軌道里運轉,靈魂卻早已飄到另外一個未知國度。這種狀態(tài)并沒有什么不對,只是對于在意精神需求的人來說,會變得困頓,會往自己的內在追根究底。
就拿戀愛這件事來說,我一邊覺得自己不夠好,一邊又希望別人喜歡我。其實在那個人沒有出現之前,我就已經否定了自己,同時也否定了自己獲得幸福的權利。
“歸根結底,我就是不喜歡自己。我的幸福感建立在別人對我的態(tài)度或者關注上?!迸笥褵o奈地說。
其實我特別理解他。我也是這樣的人,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完全克服“不喜歡自己”這個念頭。從小我一直被教導要忍讓,要懂得換位思考,要多理解別人的不容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每次和朋友鬧得不愉快,我都是靠自我消化來馴服內心的不滿。可這樣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相反,我還會覺得很憋屈、很難受。
就這樣,我別別扭扭地度過了青春期。長大以后,我在工作中并不擅長處理人際關系,在戀愛中也不會撒嬌、不懂得及時溝通。“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坦坦蕩蕩地說出來”,對我來說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我總是忍著委屈,盡量遷就別人。
但最近幾年,這種情況好了很多。一方面是因為我遇到很多特別好的朋友,他們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告訴我:“你很好,我們都喜歡你。你可以盡情做自己,不必擔心因此失去什么?!?/p>
最近幾年我發(fā)現,當你發(fā)自內心喜歡自己的時候,總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發(fā)自內心地喜歡你。
做全部的自己,就會有人愛你的全部;做部分的自己,愛你的人也只能愛你展露出來的那一部分。所以,就算你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優(yōu)秀,但做自己并不會失去什么,相反,總有人覺得你真誠無偽的樣子很可愛。
每個人都有懷疑人生、懷疑自我的時候,就像夏天的天氣一樣,有時只是烏云過境,太陽被遮住了而已,不代表光芒就不存在了。我們要做的是等待,以及儲備能量。
不要把對自己的認同感全部交在別人手里,只要不對自己失望,一切就沒那么糟糕。誰都可以不喜歡你,但是你不可以不喜歡自己。凡事都有兩面性:內向的人往往擁有更豐富的內心世界;能力不足才具有提升的潛力;單身就享受自由,戀愛就沉浸于甜蜜;賺錢了就努力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沒賺到什么錢,咱就安安分分,過自己的小日子。
無論現在的你是什么狀態(tài),我都想說:“朋友,你真的超棒!你不喜歡自己,可是我喜歡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