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語
戶外游戲時間到,孩子們開心地奔向操場。就在孩子們自由玩耍時,我忽然一驚,軒軒掉進攀爬小橋了!出于教師的本能,我想立即上前一探究竟。但剛起身,我就發(fā)現(xiàn):軒軒并未大聲求救,只是在左右掙扎,努力想出來。原來攀爬小橋每隔之間距離較大,雖然把軒軒困住了,但軒軒仍有活動空間;小橋的高度只到軒軒腰部,他的小手也可以自由活動。由此看來軒軒雖然被困住,但絕對是安全的。于是我放慢了腳步,想看看軒軒是否能自己想辦法出來。厚重的衣服讓軒軒看起來有點臃腫,只見他抬腿出不來,蹲也蹲不下去,一時間寸步難行。自救無望的軒軒開始四處張望,希望有小朋友來救他。
果然,旁邊的幾位小朋友也發(fā)現(xiàn)了軒軒的困境,姜姜首先跑了過去。只見姜姜兩手抱住軒軒,向上使勁,想將軒軒從攀爬小橋中抱出來,還發(fā)出“嗯,嗯”的使勁聲。但是他好像抱不動軒軒,只能拽動軒軒的衣服,于是,這個辦法宣告失敗。接著天樂開始了“營救”。天樂爬進小橋,自信地說:“你跟我學,這樣一下子就出來了?!敝灰娝p手撐著小橋的邊緣,腿向上一縮,輕松踩到攀爬架的橫桿上。天樂一遍一遍給軒軒示范著,催促軒軒模仿他。不知道是衣服太厚還是軒軒的手臂力氣不夠,無論軒軒怎么抬腿,小腳總是踩不到橫桿上。經(jīng)過幾次嘗試,軒軒喪氣地說:“我出不來,我出不來啊!”天樂看救不出軒軒,撇了撇嘴巴,默默站到了一邊。
就在這時,淇淇搬來了一張塑料小椅子,著急地說:“你踩著小椅子試試?!彼龑⑿∫巫臃旁谲庈幠_前面,嘗試讓軒軒踩上去。但事與愿違,軒軒試了幾次,總是踩不穩(wěn),椅子也在軒軒的蹬踩下,不斷向前滑。淇淇大聲說:“這可怎么辦呀?”解救活動再次陷入了僵局。孩子們向我投來了求助的目光,正當我猶豫要不要出手相助時,卻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幼兒從遠處趕來,參與“解救”,組成了一支“救援隊”。
修遠是我班年紀比較大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平時就像小班長。他會有什么好主意嗎?修遠說:“我?guī)湍惆淹忍饋?,淇淇把小椅子放到軒軒腳下?!闭f干就干,只見修遠抱起軒軒的雙腿,淇淇趕快把小椅子放下,并一直扶著小椅子,防止椅子滑跑??蛇€是沒有成功,因為一個小朋友力氣不夠,椅子還是會滑走。
看到這個情景,一旁圍觀的小朋友們紛紛加入了進來。孩子們開始分工合作:兩個小朋友扶住小椅子,一個小朋友扶住滑滑梯,修遠再次抱起軒軒的雙腿,天樂大叫著:“加油!加油!”這個方法終于成功了!軒軒站在小椅子上,成功跨過攀爬橋的橫桿,被順利解救出來了。天樂開心地鼓起了掌,看著我說:“老師,老師,軒軒出來啦,軒軒出來啦!”我也興奮地向他們豎起了大拇指。
當軒軒被困時,熱心的小朋友趕來幫忙,解救過程不算順利,但每次嘗試失敗后,孩子們都沒有放棄,而是積極想新辦法。從“單打獨斗”到“團結合作”,孩子們在探索中自然地出現(xiàn)了分工與合作。當軒軒被解救成功以后,幼兒開心得手舞足蹈,他們體會到了互幫互助、團結合作解決問題的樂趣與意義。在隨后的分享活動中,我特意邀請軒軒和所有參與解救軒軒的小朋友,向全班幼兒分享了整個過程,他們的表現(xiàn)獲得了全班小朋友的掌聲。
身為一線教師,在保證幼兒安全的前提下,更應該學會放慢腳步,學會等待,跟隨幼兒,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