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4日,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原武漢大學校長陶德麟先生逝世,享年89歲。
陶德麟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47年,讀中學的他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榜R克思主義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guī)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碧盏瞒牖叵氘斈杲佑|馬克思主義時依然心潮澎湃。
1949年,陶德麟進入武漢大學學習。在武大,他遇到了恩師——李達。李達是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中共一大代表,把馬克思主義引入中國的先驅者。李達以父輩的深情與陶德麟長談,鼓勵他獻身馬克思主義哲學事業(yè)。這次長談,改變了陶德麟的人生路徑。
初生牛犢不怕虎。1955年,24歲的陶德麟撰寫論文《關于“矛盾同一性”的一點意見》,批評羅森塔爾、尤金所著的《簡明哲學詞典》,指出其中的“同一性”條目釋文的錯誤。上世紀50年代,羅森塔爾、尤金是蘇聯科學院院士,當時被視為權威。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便敢于挑戰(zhàn)權威,在理論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案泷R克思主義的人要有堅持真理的品格,不能像擺攤的小販,天晴把攤子擺出來,下雨就收攤子?!倍鲙熇钸_的話,時常浮現在陶德麟心頭。面對權威,他不肯妥協(xié)。最終,《簡明哲學詞典》的作者接受了他的批評,再版時這一條目作了修改。
1978年7月4日,陶德麟收到中國社會科學院邀請,到北京參加“理論與實踐問題哲學討論會”。閉幕式上,他大膽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原理。多年來,陶德麟都在努力堅持和豐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他致力于讓馬克思主義哲學“說中國話”,讓它成為中國人自己的哲學。他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不是與世隔絕的孤島,應當借鑒、吸收一切有價值的世界文明成果,但同時,必須有自己的立場、自己的坐標。
雖然被同行專家評價為“我國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最前沿、最有影響的前輩學人之一”,陶德麟教授卻謙虛地說:“我深感自己是一個平庸的探索者,在浩瀚無際波濤洶涌的哲學大海里乘桴而行。而今垂垂老矣,還常常自覺如童稚之無知。”
■熱議銳評:陶德麟先生的一生就是踐行“堅持真理”的一生,而這份“堅持”也正是先生留給后人最寶貴的財富。
■素材運用:我的老師;成長的道路;堅持真理;借鑒與發(fā)展;探索……
(資料來源:《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