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林
【案例背景】
2020年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校延期開學。為深入落實“停課不停教、不停學”,切實保障學生充實地度過居家學習的每一天.老師們各展所能,各創(chuàng)新招,想盡辦法針對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線上教育。作為一年級語文教師,我的線上教學計劃之“初心”就是:在不加重學生們學業(yè)負擔的前提下,持續(xù)抓住上學期的教學重點“從一年級開始重視并引導(dǎo)學生閱讀與表達”。上學期,這種想法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但在線上教育期間,師生隔著屏幕。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如何帶動與引導(dǎo)六七歲的娃娃繼續(xù)保持閱讀與表達的熱情?
我選擇了“教師視頻朗誦”與“直播示范朗讀”兩種方式。
【案例描述】
場景一:周一至周五每天早晨八點是晨誦時間,為了讓孩子們能像正常在校上課一樣看到老師的表情,聽到老師的聲音,我會提前一天錄好朗誦視頻,并配上音樂,在第二天早上八點準時放到班級群里,讓學生跟著老師一起朗誦。朗誦內(nèi)容以校本教材《晨誦》和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和園地里的“日積月累”內(nèi)容為主。錄制時,我會根據(jù)內(nèi)容精心搭配服飾,選定場景,配好音樂,以達到入情入境的語言效果。不久我發(fā)現(xiàn),班上有兩名女生模仿老師錄了朗誦視頻。從視頻看得出,她們在朗誦時,無論神情、姿態(tài)還是語調(diào),都分明是在模仿我。后來越來越多的孩子也開始模仿老師錄制朗誦視頻,盡管是線上指導(dǎo),但隔著屏幕也真切感受到同學們極高的朗誦熱情。兩周之后,有學生主動向我申請一一能否也像老師一樣在每天早晨為其他同學帶讀?我不禁竊喜,時機成熟啦!于是決定試著放手來讓一些朗誦能力突出的孩子先來領(lǐng)誦。在這些同學的影響之下,現(xiàn)在向我申請領(lǐng)誦的孩子越來越多,他們的朗誦能力也越來越強,而且各有創(chuàng)意——陳景浩同學在朗誦《夜色》時,專門挑了月光如水的夜晚,遠望朗月,深情吟誦;王錦萱同學在錄制古詩吟誦時,特意穿上漢服,朗誦時肢體語言與情感配合得天衣無縫,仿佛一位古代才女小詩人要脫“屏”而出!現(xiàn)在的晨誦,孩子們都熱情高漲,朗誦也越來越像模像樣,這讓我體會到:老師良好示范,學生創(chuàng)意模仿,低年級閱讀與表達必然會有令人驚喜的學習效果!
場景二:小詩《打開小窗》只有三句, “我不知道陽光從哪兒來/當我打開小窗/陽光撲了個滿懷?!变浿瞥空b視頻時,我有意識地多說了這樣幾句話, “這樣的意境真美??!老師也想吟誦兩句自己剛剛想到的一一我不知道風兒從哪兒來/當我打開大門/風兒迎面吹來?!迸渖献约簳诚氲难凵?,讓孩子們感到意猶未盡。不出所料,孩子們在朗誦時紛紛效仿,各自的“小詩”脫口而出。王錦萱同學:“我不知道花兒從哪兒來/當我走出院子/花香撲鼻而來”;廖紹天同學:“我不知道星星從哪兒來/當我打開小窗/星星眨著眼睛沖我微笑起來”;廖銘恩同學:“我不知道春天從哪兒來/當我走進院子/桃花滿樹開”……
場景三:在跟同學們一起學習語文園地里的童謠《外婆橋》時,我有意引導(dǎo):回憶一下,你們在外婆家時,外婆會給你們什么樣的愛呢?同學們紛紛發(fā)言,有的說“外婆會給我吃面包”,有的說“過年時外婆給我紅包”……我順勢說,那把“外婆的愛”換到這首童謠里試試?孩子們興趣盎然,一會兒就出現(xiàn)了令人驚嘆的“新外婆橋”。陳彥伶同學: “搖搖搖/一搖搖到外婆橋/外婆說我真乖巧/一盒餅干一粒棗/還有蛋糕還有桃”;歐子樂同學:“搖搖搖/一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外婆抱/外公抱/還有舅舅塞紅包”;鄭卓航同學:“搖搖搖/一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鄭好好/左一抱/右一抱/最后烤鴨吃個飽”;周雨馨同學:“搖搖搖/一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又殺雞/又殺鴨/最后一筐雞蛋抱回家”……
在老師的帶動與引導(dǎo)下,一年級萌寶們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來,只要學到一篇小詩或新的文章,一定馬上會有孩子們的仿作出現(xiàn)。學完課文《我多想去看看》,宋承鎬馬上就在班級群里發(fā)表“大作”: “姐姐告訴我,沿著寬寬的馬路,就會走出廣州.遙遠的西安城,兵馬俑,古城墻,我對姐姐說,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學完古詩《贈汪倫》,蔣銘霏的小詩在第一時間出爐“銘霏乘船將欲行,忽聞碼頭呼喚聲。珠江河水深千盡,不及筱格送我情”;剛學完古詩《靜夜思》,歐陽裕琦馬上寫了一首詩給老師,以表達對老師的思念之情, “窗前讀古詩,紙上寫小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想恩師?!痹谖业陌嗉墸⒆觽円堰M入閱讀與創(chuàng)作的井噴狀態(tài),并時有佳作,如賴筱格前兩天寫下的小詩《我和李凡它》,“李凡它是一只貓/一只黑色的貓/當黑夜來了/我能看見它的眼睛/因為它的眼睛在發(fā)光/它也能看見我/因為它的眼睛里只有我”一個不到七歲的小女孩,能有這樣的創(chuàng)作興致和潛力,已是遠超我的預(yù)期,真是意外收獲啊!
【案例反思】
一、教師言傳身教帶給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學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教師的影響,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喜歡模仿自己喜歡的老師的言行和喜好。此時,教師精心準備一段朗誦視頻,有意識地引導(dǎo)學生的模仿欲望,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良好時機。再適當?shù)貙W生的模仿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朗誦興趣,樹立學生堅持朗誦的強大信心。而堅持朗誦所帶來的表達的改變,是會超出我們的想象的!
二、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我班的學生正是從朗誦模仿開始,進而開始了寫作形式上的模仿。盡管這時候,學生們也并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去明白這是兒童詩,那是童謠……他們只是從單純的模仿開始,卻在不知不覺閭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這種模仿蘊藏的力量是驚人的,也是讓人欣喜的!世界上很多一流作家的寫作是從模仿開始的,莎士比亞曾模仿英國舊戲劇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許多小說家模仿過雨果。我們語文教材編者、曾任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的溫儒敏先生在《溫儒敏論語文教育》一書中寫道:“寫作教學不必講許多理論,主要靠大量閱讀,適當模仿和不斷練習,實踐性很強?!倍@段時間我們開展的線上閱讀實踐,已經(jīng)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雖然只是從閱讀開始,卻已經(jīng)輻射到寫作,開啟了創(chuàng)作之路,這讓我的學生們獲得了無限的成就感并樂于表達。
三、模仿從形式開始,最終落實到語言,并會讓語言越來越精煉。我班學生雖然只是一年級,但從課文中的語言形式的模仿開始,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部分學生的語言表達開始“藝術(shù)”起來,很有意境,我把這看作是孩子們語感的“成長”過程重要一環(huán)。看似簡單的“模仿”,對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新力的開發(fā)卻是復(fù)雜而深遠的,這樣的嘗試,讓我對自己今后的語文教學滿懷希望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