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陶梁春, 姜路晴, 呂惠子
( 延邊大學 藥學院, 吉林 延吉 133002 )
石龍芮為毛茛科植物石龍芮(RanunculussceleratusL.)的干燥全草,朝醫(yī)稱之為銅罐草.《朝藥志》中記載,石龍芮主要用于治療癰癤腫毒、瘰疬結核、瘧疾、下肢潰瘍、腎虛、痢疾等癥[1].現(xiàn)代研究表明,石龍芮具有抗炎[2]、抗菌[3-5]、抗寄生蟲[6]等藥理活性,臨床上用于淋巴結結核、瘧疾、風濕性關節(jié)痛、蛇咬傷等[7].還有研究表明,用鮮石龍芮可以治療食道癌與乳腺癌[8].目前,對石龍芮的研究多是對其化學成分的研究[9-11],而對其性狀、微米顯微特征等生藥學方面的研究較少[12-13].為此,本文進一步研究石龍芮的生藥學特征,為制定其質量標準提供科學參考.
BDS400倒置生物顯微鏡,重慶奧特光學儀器有限公司; KQ5200型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 JYD -325B生物組織石蠟切片機,金華市宇典醫(yī)療器械廠; FA2004電子天平,上海良平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RRH-100萬能高速粉碎機,上海緣沃工貿有限公司.
硅膠GF254薄層板,煙臺江友硅膠開發(fā)有限公司;β-谷甾醇,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純度≥98%,批號HS237710198);水合氯醛、無水乙醇、95%乙醇、二甲苯、石油醚、乙酸乙酯、濃硫酸均為分析純,遼寧泉瑞試劑有限公司;石蠟,上海華靈康復器械廠(批號20130415);番紅染料、固綠染料,上?;瘜W試劑采購供應站;中性樹膠,上海標本模型廠;中藥篩(380 μm),杭州同祺儀器有限公司.采集的10批石龍芮經延邊大學藥學院李鎬教授鑒定確認,并將標本存放在延邊大學藥學院朝藥標本室.石龍芮的采集時間和地點(GPS定位)如表1所示.
表1 10批石龍芮藥材信息
石龍芮首次記載于《神農本草經》:“主風寒濕痹;心腹邪氣;利關節(jié);止煩滿.久服輕身明目,不老,生川澤石邊.”[14]與毛茛科石龍芮“全草含原白頭翁素,有毒,藥用能消結核、截瘧及治癰腫、瘡毒、蛇毒和風寒濕痺”[15]的功效對比可知,《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石龍芮不是毛茛科石龍芮.
漢代《名醫(yī)別錄》中記載的石龍芮為:“上品,生于山川澤石旁,五月五采子,二月、八月采皮陰干,無毒.”[16]而毛茛科石龍芮為水生草本,植株細小,不僅無法采皮,而且因其含有原白頭翁素,所以有劇毒.由上述可知,《名醫(yī)別錄》中記載的石龍芮并非是毛茛科石龍芮.
唐代《新修本草》中記載的石龍芮為:“俗名水堇,苗似附子,實如桑椹,故名地椹.生于濕地,五月熟,葉子味皆辛.”[17]從石龍芮的性狀和生境來看,它與毛茛科石龍芮相符.《本草拾遺》中記載的石龍芮為:“水茛,葉圓而光,有毒,生水旁.”[18]該書證實了《新修本草》中記載的水堇為毛茛科石龍芮.
宋代《本草圖經》中記載的石龍芮為:“今惟出兗州,一叢數莖,莖青紫色,每莖三葉,其葉芮芮,短小多刻缺,子如葶藶而色黃,生水邊石上.”[19]《本草衍義》中記載的石龍芮為:“陸生者葉有毛,而末銳.陸生者又謂之天灸,取少葉系臂上,一夜作大泡,如火燒.”[20]該書所記載的石龍芮的毒性與文獻[21-22]報道的內容(毛茛屬植物石龍芮含原白頭翁素,有劇毒,刺激性極強,與皮膚接觸可導致嚴重的炎癥和水泡)一致.由此可知,《本草圖經》和《本草衍義》中記載的石龍芮為毛茛科石龍芮.
明代《本草綱目》中記載的石龍芮為:“生近水下濕地,高者尺許,其根如莽,三月生苗,叢生,圓莖分枝,一枝三葉,葉青而光滑,有三尖,多細缺,四、五月開黃花,結小實,大如豆,狀如初生桑椹,青綠色,搓散則子甚細,如葶藶子.”[23]從上述植物形態(tài)表述表明,書中所記載的植物為毛茛科石龍芮.
清代《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的石龍芮為:“今處處有之,性狀正如水堇,生水邊者肥大、平原者瘦小,其實亦能灸瘧.”[24]從上述內容可知,該書所記載的石龍芮為毛茛科石龍芮.
綜上所述,漢代記載的石龍芮并非是毛茛科石龍芮,而自唐代開始記載的石龍芮為毛茛科石龍芮,并沿用至今.
對采集的石龍芮進行性狀研究顯示:石龍芮須根細長(5~7 cm),呈白色,質較軟;莖表面光滑無毛,質堅韌不易折斷,直徑為5 cm~1 mm;莖中空,呈淺綠色,斷面呈黃白色;葉呈綠色,形態(tài)皺縮或卷曲;花呈黃色;氣微,味苦.辛石龍芮的上述性狀與文獻[25]的表述一致.石龍芮的性狀見圖1.
取石龍芮根、莖、葉,對其進行制片(利用傳統(tǒng)石蠟切片法)和染色(番紅-固綠混染法).將整株植物研磨成粉末,過中藥篩(380 μm)后將其制成水合氯醛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石龍芮根、莖、葉的組織結構及粉末特征.
2.3.1根橫切面的顯微特征 圖2為石龍芮根的橫切面放大10倍和40倍的圖.由圖2可以看出:石龍芮根的橫切面呈圓形;表皮細胞由一層大小不等的細胞組成;皮層由5~8層的薄壁細胞組成,排列疏松;內皮層的細胞較小,且排列不整齊;輻射型維管束多為三原型;木質部與韌皮部相間排列.上述石龍芮根的橫切面特征與文獻[12]中的表述一致.
2.3.2莖橫切面的顯微特征 圖3為石龍芮莖的橫切面放大10倍和40倍的圖.由圖3可以看出:石龍芮莖的橫切面呈圓形,有髓腔;表皮細胞由一層呈圓形的細胞組成,排列緊密,近表皮處皮層存在大量的通氣組織,有非腺毛;皮層薄壁細胞排列緊密,大小不一;維管束呈外韌型,多數存在,且大小不一,環(huán)狀排列;木質部導管呈圓形;韌皮部細胞排列整齊.上述石龍芮莖的橫切面特征與文獻[13]中的表述一致.
2.3.3葉橫切面的顯微特征 圖4為石龍芮葉的橫切圖放大40倍的圖.由圖4可以看出:石龍芮葉的表皮細胞為一層,上表皮細胞略大于下表皮細胞,且上下表皮均有氣孔分布;柵欄組織為一列,呈長柱形,排列疏松;海綿組織排列稀疏,無規(guī)則,且多數有空腔存在;無厚角組織;維管束呈外韌型,多處存在;木質部呈半圓形,導管不規(guī)則排列;韌皮部細胞較小,排列緊密.
2.3.4粉末的顯微鑒別 圖5為石龍芮的粉末特征圖(放大40倍).由圖5可以看出:石龍芮的粉末呈深綠色;葉表皮細胞為多角形,呈波狀彎曲;氣孔為不定式;非腺毛較多,由單細胞構成;纖維較多,成束或散生,較長(可達300 μm);螺紋導管、網紋導管和環(huán)紋導管較多;花粉粒(淡黃色)較多,呈圓形或類圓形,直徑為25~30 μm,且花粉粒中有3孔溝和顆粒狀的小雕紋;草酸鈣簇晶較多;石細胞呈圓形或近圓形,較少,單個存在;淀粉粒較少;有厚壁細胞存在,呈多角形.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6]采用TLC鑒定石龍芮的理化性質.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10批石龍芮藥材粉末各0.4 g,分別加入石油醚10 mL,超聲提取30 min;過濾,濾液濃縮,備用.對照品的制備:取β-谷甾醇,加甲醇制成200 mg/L的對照品溶液,備用.點樣、展開及顯色:用毛細管吸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各5 μL,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體積比為6∶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為展開劑,用體積分數為10%的硫酸-乙醇溶液顯色.
圖6為石龍芮的薄層色譜圖,圖中S為β-谷甾醇對照品,1—10為各批石龍芮的供試品.由圖可見,10批供試品在日光下均可見到6個清晰的斑點,重復性好,且未出現(xiàn)邊緣效應及拖尾現(xiàn)象.供試品色譜中所顯斑點的位置與對照品色譜所顯的斑點一致,經測定其Rf值為0.3.
本文經對石龍芮進行系統(tǒng)的生藥學研究發(fā)現(xiàn),其鑒別特征為:須根呈白色,質柔韌;莖表面光滑無毛,質堅韌不易折斷;莖中空,呈淺綠色,斷面呈黃白色;葉皺縮或卷曲;氣微,味苦,辛.粉末呈深綠色,氣孔為不定式,非腺毛較多;花粉粒為淡黃色,呈圓形或類圓形,并有顆粒狀小雕紋;草酸鈣簇晶較多.薄層色譜鑒別中,10批測試樣品均在相同的位置出現(xiàn)清晰的斑點,且重復性好.本文研究結果可為制定石龍芮的藥材質量標準提供科學依據.今后我們將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石龍芮的成分做進一步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