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義鳳
摘?要:范讀是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好的范讀,不僅能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與閱讀欲望,讓朗讀有“標”可循,訓練學生的朗讀語感,而且還可以通過范讀傳達“聲外之義”,讓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是對學生的一種美的啟迪與熏陶。因此,教師要把握好范讀的時機與方法,控制好范讀的感情的量與度,引導學生成為范讀的主體。
關鍵詞:范讀;小學語文;收;放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3-061-1
范讀,就是教師示范性的朗讀。范讀,是教師對課文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后,將課文的意與情,化作“有聲語言”,通過對語調、停頓、輕重、緩急等有直接性的范式指導,和對情感傳遞的渲染與滲透,讓學生學會邊讀邊悟,讀中悟情。
但教師范讀并不是時時有,處處有,而是分時機、分課文、分方式的。因此,教師應結合具體文本進行有方法、有時機地范讀,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此為教師范讀的“放”。另外,教師在范讀中也要注意范讀的量與情感的度,以便實現(xiàn)從“授之以法”,到范讀主體的互換,此為教師范讀的“收”。
一、“該出聲時就出聲”——教師范讀的“放”
范讀可以促進學生的朗讀,提高學生對文章的體會與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但范讀不是無約束、無條件的,而是有針對性的,這樣的范讀才是合適的高效的。
1.范讀應把握時機。范讀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只有把握好不同時機的范讀,才有可能發(fā)揮出范讀的不同作用,使范讀達到預期的效果。
課前范讀,一是可以吸引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和閱讀期待;二是可以幫助學生正音,感知課文內容。教師在正式分析、講解課文之前,這樣聲情并茂地范讀,可以有效把學生帶入情境中去。這樣,范讀的目標就實現(xiàn)了。
課中范讀,主要是根據(jù)教學進程對重點難點的詞、句、段朗讀,其目的是為了強調突出某一層意思,促進學生理解重難點,掌握相應的朗讀技巧。課中范讀還常與教師的提問、、評價、講解、分析等結合在一起,形式多樣。比如,文言文講解中的范讀就是課中范讀。
課后范讀,主要是梳理、回顧課文內容,鞏固所學,進一步啟迪思想,升華對課文的感情。比如在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讓學生帶著對詩歌的理解與體悟朗讀,有了對離別更深的情感體驗后,終于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于是我說:“剛才大家的朗讀都有著對這首詩的感悟,下面老師也想把我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大家交流一下?!本o接著,我?guī)е渑娴那楦欣首x,將課堂氛圍推向高潮,讓學生沉浸在課文中,久久難忘,大大延長了課堂的的教學時效。
2.范讀應有針對性。小學生在不同年段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著顯著的差異性,新課標對不同年段學生的朗讀要求也是層層推進、螺旋上升。對低年段學生的要求是“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年段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高年段則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低年段學生在因為朗讀能力、理解能力的欠缺,教師范讀對中低年段尤其低年段學生的正音尤其重要,讓學生有可學習的典范,做到字正腔圓讀準音,不填字、不漏字、不改讀、不回讀,讓學生端正朗讀態(tài)度。學生朗讀出錯時,及時范讀正音。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啟迪學生進一步升華到“有感情地朗讀”。
二、“此時無聲勝有聲”——教師范讀的“收”
范讀的目的不是炫技,不是形式,最終目的要讓學生學會朗讀,讀有所悟,和作者心意相通,進入課文描繪的意境,領會課文思想和內涵。因此,教師范讀必須有所“收”,要控制好閱讀的量與感情的度,范讀后有充分的回味和反饋,甚至實現(xiàn)范讀主體的互換,從而提高范讀的質量與效果。
1.范讀需要感情度。范讀不是個人炫技,不是舞臺表演。雖然教師范讀需要調動語氣、語調、節(jié)奏,講究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但絕不是裝腔作勢,否則會給人感覺油膩甚至矯情做作。即使是《花的學?!愤@類語言優(yōu)美、富含思想的文章,也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結構、人生體驗,讀出文字的美感,讀出童趣,而不是夸張,脫離學生實際,模仿無的放矢。教師范讀的“收”是收緊、控制,嚴格控制感情的肆意宣泄,范讀方可準確傳情達意。
2.范讀需要量與度。范讀可以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與閱讀欲望,培養(yǎng)學生語感,讓朗讀有“標”可循,傳達“聲外之義”,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與情感,助力課堂教學。但范讀不是“獨角戲”,不能多,也不能少。詩詞散文多讀,學生晦澀難懂的課文多讀,課文的重難點要多讀。一節(jié)課中教師范讀不能多于學生的朗讀。范讀不能喧賓奪主,學生的朗讀才是主要的。
3.范讀后的回味與反饋。范讀前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對學生要有簡單的提示。范讀留一些靜場時間,給教師和學生回味余地,然后讓學生進行反饋:比如說一說感受,朗讀練習、回答問題等,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及時檢查范讀效果,更好地突破重難點,引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理解課文思想內涵,獲得審美體驗。教師范讀的“收”是收獲,收效。有了必要的回味和反饋,更會讓范讀收獲更豐,收效更大。
總之,范讀是閱讀教學中一種無法取代的重要方法,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好的范讀,不僅能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與閱讀欲望,讓朗讀有“標”可循,訓練學生的朗讀語感,而且可以通過傳達“聲外之義”,讓學生理解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是對學生的一種美的啟迪與熏陶。好的范讀是把握住時機、有針對性的范讀,是控制好感情與量和度的范讀,是及時有回味和反饋的范讀,是指引學生成為范讀主體的范讀,是真正意義的“收放自如”的范讀。
[參考文獻]
[1]宋媛媛.語文教師范讀問題探究[J].語文學刊,2014(04).
[2]周蕾.教師范讀要激活文字讀出情趣[J].理論與實踐,2015(02).
[3]林丹丹.小學教師范讀在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J].考試周刊,2017(32).
(作者單位:南京市白下高新小學,江蘇?南京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