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剛 劉素梅
成語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引領(lǐng)學生尋寶、學寶、用寶是語文教學的應(yīng)有之義。由于部分中職生基礎(chǔ)薄弱,缺乏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易受現(xiàn)實中不良廣告用語的誤導,使得職業(yè)學校成語教學困難重重。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基于“無用”知識有用性的理論,深入闡釋成語教學的重要性,希望教師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采取相應(yīng)的對策,有效利用課文資源,把握課堂情境,培養(yǎng)學生對成語的興趣,讓成語教育如春雨“潤物細無聲”,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一、成語教學的有用性
近幾年,央視的《中國成語大會》節(jié)目使成語學習火了起來。一些人認為,成語無用,殊不知成語所承載的人文內(nèi)涵極為豐富和厚重,大量成語出自傳統(tǒng)經(jīng)典著作,表達著臧否人倫善惡、弘揚高尚美德的價值觀,對提升職校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工匠精神”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從考試的功利性來說,成語又似無用且學習起來效率極低。成語在職業(yè)學校對口升學語文試卷100分的卷面分中直接或間接考到的分值僅占4~8分;成語在高考語文試卷150分的卷面分中直接或間接考到的分值只占10~15分。而根據(jù)每年高考試卷得分統(tǒng)計來看,學生有關(guān)成語的試題得分率極低,甚至是所有語文知識的最低得分點。然而,成語知識檢測題的時時出現(xiàn),一方面說明成語在語言文字中意義重大,另一方面也提醒一線教師必須重視成語教學。
從知識有用性的長期認知來談,成語是極為有用的。成語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現(xiàn)象,成語中包含著豐富的語言、文學、歷史、人文、哲理、思想等內(nèi)容。對成語的學習、掌握和運用,不是一個單純的語言學習問題,也不是一個短期的教學工作,而是一個綜合的文化學習、掌握和運用的過程,對其他教學工作的開展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和積極的促進作用。
職業(yè)教育要培養(yǎng)的是“知識型、技能型、創(chuàng)新型勞動者大軍”,他們不僅需要具備高超的技能,更要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含義包含“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用戶至上”?!肮そ尘瘛甭湓趥€人層面,就是一種認真精神、敬業(yè)精神。帶領(lǐng)學生從成語的內(nèi)涵領(lǐng)悟大國工匠的內(nèi)涵, 從成語的教學滲透“工匠精神”培養(yǎng),語文教學大有可為。
二、成語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學生文化基礎(chǔ)薄弱,厭學情緒較重
不少進入職業(yè)學校學習的學生,文化基礎(chǔ)比較薄弱,最突出的現(xiàn)象是對成語難以熟練掌握,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較多。以某次成語測試題為例,題目要求學生找出10個成語中的錯別字并更正,然而能答對5個以上的學生寥寥無幾,錯誤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門,讓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時不得不深思職業(yè)學校成語教學的出路。有的學生不交成語習題作業(yè),面對教師的詢問竟說:“我初中就沒寫過!學不會!寫不了!”這些歸根結(jié)底是學習態(tài)度問題,即學生有厭學和懈怠心理。
(二)學生學習能力有待提高
個人素養(yǎng)和環(huán)境等原因使得職校學生學習能力較弱,在成語學習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下列情況。
1.不理解成語的真實含義。學生由于不理解成語意思而望文生義。比如,“同病相憐”這個常見的成語,有的學生解釋成“兩個人得了同樣的病,所以他倆連在一起”,還有的學生解釋為“一個人得了兩種病?!?/p>
2.不熟悉成語的來龍去脈。在很多情況下,一個成語就是一段歷史故事。如果學生不明了這段故事,就往往造成對成語的誤寫、誤用。如“墨守成規(guī)”,學生因不知其與思想家墨子有關(guān)而寫成“默守成規(guī)”。
3.不了解成語的感情色彩。成語的感情色彩不一樣,它的適用對象也不一樣,而學生常常在寫作時誤用成語。比如,“我?guī)е姓惺Ю穆淠那閬淼铰殞?,但我會繼續(xù)努力,在這兒,我要用無所不為的勇氣好好學習。”學生顯然犯了成語使用不當?shù)腻e誤。
4.不懂得成語的適用范圍。學生在實際寫作時,亂用成語的現(xiàn)象時常發(fā)生。比如,“母親冒著槍林彈雨來給我送雨傘”;一位高一男生寫道“我正處于豆蔻年華”。
5.易受現(xiàn)實中不良廣告用語的誤導。現(xiàn)在有很多電視廣告、網(wǎng)絡(luò)廣告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而“篡改”成語,如“咳不容緩”(咳嗽藥廣告),這樣的“改造”極易誤導學生,學生并不深究“刻不容緩”準確的寫法及含義,就信以為真并運用在作文中。
三、成語教學的對策研究
(一)開展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1.分組教學,引入游戲。興趣是人們傾向于認識、研究和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征。一個人對感興趣的事物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引發(fā)豐富的想象和積極思維,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體驗。興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有著積極的推動功能,“好學”“樂學”是學生不斷前進的動力。
教師可把學生分成若干個成語學習小組,要求每組在每天給大家提供一個有關(guān)“工匠精神”的成語,先講含義,再說同義詞、反義詞,然后再以成語接龍的形式開展知識競賽,要求學生能讀準音、寫對形、知其源、明其意,顯著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如“精益求精”一詞,表示努力追求將事情做到更好,近義詞為“精雕細琢、一絲不茍、千錘百煉”等,反義詞為“粗制濫造、敷衍了事、得過且過”。隨后,成語接龍開始:精益求精—精雕細刻—刻不容緩—緩兵之計—計上心來—來日方長—長年累月—月下老人—人才輩出—出神入化,等等。學生在尋找有關(guān)“工匠精神”成語的時候,對“工匠精神”的內(nèi)涵有了新的認識,這樣的比賽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并且促進了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積累。長此以往,“工匠精神”在興趣中收獲,技能水平在興趣中成長。成語本身看起來是“無用”的,但是成語所帶來的附加值是有用的!
聽故事,講故事,精彩紛呈,趣味橫生。在學校的推動下,“成語故事會”閃亮登場。每年的“大國工匠”大部分出身于職業(yè)學校,他們既是學生的榜樣,又是學生的前輩。一些學生雖不愛讀書,但他們喜歡聽故事,讓“大國工匠”的故事走進語文課堂,用成語總結(jié)他們的成就和經(jīng)歷,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此外,成語源遠流長,簡潔精辟,需要靈活掌握。在生活中,人們?yōu)E用、錯用成語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前設(shè)計“大家來找茬”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挑出生活中常見的錯誤成語,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精神。
2.利用課文資源,展示成語魅力。一篇課文就是一片天空,這片天空中有無數(shù)閃爍的星辰——詞語。而在這些豐富的詞語中,成語尤以其獨特魅力彰顯課文內(nèi)容、展現(xiàn)人物性格。所以,在課文學習過程中,教師如果能抓住這些成語因勢利導,教學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如臧克家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中這樣寫道:“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麖奶圃娤率郑坎桓Q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薄八f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壯志,氣沖斗牛,聲震天地!”“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guān)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接連出現(xiàn)的成語把一個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的形象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人深受感動和鼓舞。教師引導學生誦讀這些成語,可以深刻感悟聞一多先生的革命斗志。我們在學習和技能訓練中應(yīng)當向聞一多先生學習,不能孤陋寡聞,而應(yīng)該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瀝盡心血,鍥而不舍!我們對專業(yè)學習和技能訓練也應(yīng)該是“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培養(yǎng)“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精神和態(tài)度。
3.把握課堂情景,觸動學生心靈。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知識,而是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做人和做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課堂情景,讓成語走進學生的心靈。比如,有一個女生上課吃東西,在別人聽課的時候吃得津津有味,教師請她回答問題,她自然答不上來。這時,教師在黑板上寫出成語“大快朵頤”,問她“知道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嗎”,她搖搖頭。教師接著說:“請你下課后查閱工具書,弄清楚這個成語的意思,下節(jié)課告訴我?!钡诙焐险n,學生告訴教師查到了成語的含義。教師就讓她把意思寫黑板上,并告訴全班同學。這件事后,這位學生在課堂上再也不吃東西了。試想,如果當時只是簡單地批評她吃東西的行為,她未必能心悅誠服地接受,有時甚至會出現(xiàn)逆反心理,而改成溫和教育的方式,學生反倒能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
(二)改變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1.借鑒熱播電視節(jié)目,改進教學方式?!吨袊烧Z大會》的猜詞環(huán)節(jié)十分有趣——兩人合作進行,其中一人描述題面成語的釋義、典故、使用情景等,對題目進行提示,直到合作者猜中成語。再加上畢淑敏、酈波和蒙曼三人引經(jīng)據(jù)典、妙語連珠的點評,使枯燥乏味的成語猜詞高潮迭起。在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引入這種模式,使學生對成語的釋義、典故和使用情景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提升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
2. 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注重學習方法指導?!秾W會生存》一書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持久學習的人。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比讓其背會100個成語更為重要。教師要注重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要求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做到三到:眼到,要認真看;耳到,認真聽別人說;手到,把成語補充完整。也就是邊看、邊聽、邊寫,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學習指導。
有“是”便有“非”,有“正”便有“反”,有相近便有相反。對成語來說,便有了列舉近義詞、反義詞的趣味性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成語的多樣性,加深學生對成語的記憶和理解。比如,“妄自菲薄”的含義是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心理。它的反義詞是“妄自尊大”,近義詞是“自慚形穢”。記住這兩個成語,學生就能準確應(yīng)用“妄自菲薄”。
職業(yè)學校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育是一項長期的過程,“大國工匠”也是日積月累訓練而成。成語教學是其中一項艱巨的任務(wù),任重而道遠。教師要充分挖掘?qū)W生潛能,調(diào)動學生個體潛在的學習動因,在成語教學中灌輸理念和知識,既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更有助于培養(yǎng)知識型、技能型、創(chuàng)新型的勞動者。
(本文系河南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SPSS分析下提升職業(yè)院校教師職業(yè)精神的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ZJB17035) ? ? ? ? ? (責編 ?張德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