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藍白相間的布局格調(diào),乍一看是清新明亮,久而久之,不覺春的生長速度,只有窗外種的桂圓樹在春里追逐打鬧。它偷藏了三月的溫柔和希望,努力發(fā)芽,咕嚕咕嚕地喝下春天釀的酒,夏天里高大魁梧,立在秋,睡在冬。屋旁的榆樹,違背大人的意愿,野蠻生長,蓊蓊郁郁。麻柳葉兒在風里抱團落地,東一簇,西一叢,拼寫春的肆意和張揚。岔路口的桃樹揮別了粉紅,綠迫不及待地跳了上去,吱呀兩聲響,伸開了手腳,擁住了這美好。打這樹下過,偶然飄下的落英成了新發(fā)夾。托起這朵生命將盡的小花,輕輕地瞥一眼這一樹新綠,不禁唏噓,落荒而逃。
落英和新葉的身份轉(zhuǎn)接,是擇不出輕重的自然現(xiàn)象。但我們頻頻接收一個信息——你一點都不重要,甚至卑微渺小。你只是順著分秒針同呼吸,看日升日落,數(shù)四季更替,遇到第三百六十六天也不會覺得彌足珍貴。當生活節(jié)奏按部就班又不失起伏,時間的指針指到了萬物明朗的春,你又一不小心跌進醫(yī)院熙熙攘攘的人群,生與死兩種生命力的極端呈現(xiàn),驚慌失措得讓你知道:活著,是一件卑微又偉大的事。那一刻,猛然驚覺其實你很重要,有人在念,有人在盼。
是親人在念,是植物在盼。
時隔三個月,墻壁上的爬山虎,風一吹,是一幅動態(tài)的水墨畫,會忍不住停下來看一眼,再看一眼這一串串在墻壁上奔跑的腳丫子,仿佛日子里所有的希望,都凝聚在新生的葉子上。我想,住院部窗戶里探出的腦袋,會格外歡喜這面會呼吸的墻體,承載著日升月落的記憶。仔細聽,爬山虎里藏著醫(yī)生和病人的竊竊私語,或是安慰或是祈禱。它格外乖巧地耷拉著腦袋,默許周圍一切的發(fā)生,不動聲色卻又聲勢浩大地證明自己的存在。
爬山虎的腳步,不曾停歇,在眾人注視的眼眸中蓬勃生長,尤其長在了外婆的心里。呼吸和奔跑是她活著不可或缺的要素,連生命的最后都在用疼痛感知時間的速度。外婆久病臥床,藥物是身體僅有的支撐,植物是精神的脊柱,“讓風進來吧,有植物香氣!”她努力拽著植物的生長,仿佛能減輕些疼痛。每次去醫(yī)院,想采花趕走醫(yī)院的藥味,外婆卻說摘不得,花生來就是要長在地里的,活得長久。惜花之人不摘花,一個熱愛植物的人,對生活也多了幾分善意和憧憬。
你所看到的每一株新生的植物,是無數(shù)生的獨特渴望。開始,你遇見很多花,“你好,初次見面!”后來,你不停地揮手與花作別,“來年見,親愛的!”站在那兒一動不動,盼著重逢。與花行,款款深情卻又悵然若失。但同植物一道,不將悲傷停留在生命的短暫怒放,歡喜于長久生命的綿延相惜。
作者簡介:向小云,女,漢族,重慶市云陽縣人,現(xiàn)系為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研究生。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