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渝 張連陽
6月1日起,公安部交管局在全國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依法查糾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不佩戴安全頭盔以及汽車駕乘人員不使用安全帶行為。
如何佩戴安全頭盔?為什么要強調佩戴頭盔?頭盔有哪些結構,是如何實現(xiàn)防護的?如何選購合適的頭盔?我們一起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首先,保證水平佩戴,既不要遮擋視線,也不可過度后仰,面鏡上方的襯里距離眉毛大約1厘米
然后,調解松緊,扣好鎖扣,保持下顎處與系帶間可放入1指~2指,左右搖晃頭部,頭盔無明顯松動即可。
還需要注意,為防材料老化,可3年更換一次頭盔。如果頭盔承受過撞擊或有變形,也應該更換。
佩戴頭盔可以大幅提高摩托車、電動助力車等駕乘人員的安全性。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數(shù)據(jù)表明,摩托車駕乘人員佩戴頭盔可以減少29%~37%的死亡率和69%的顱腦損傷。我國一項研究也顯示,佩戴頭盔可降低20%的頭部損傷發(fā)生率。我國頭盔佩戴率僅為50%~60%,且正確佩戴率僅為32%~35%,發(fā)生摩托車事故中受傷人員的頭盔佩戴率僅33.87%。
摩托車騎乘中要特別重視頭部防護。當摩托車時速超過40公里/小時,碰撞力量可達到2000千克~6000千克,而人顱骨承受力僅200千克~500千克。另外,即使顱骨沒有破裂,在撞擊后顱骨停止運動后,腦組織將繼續(xù)向前運動撞擊顱骨并在顱腔內反彈形成損傷。
從致傷機制來說,摩托車碰撞事故中,除了直接碰撞,更多的損傷發(fā)生在駕乘人被拋離車體而墜落至地面的二次損傷。最典型的致死原因是頭部撞擊堅硬地面或護欄等硬物所致的顱腦損傷。在摩托車事故中,頭部占所有損傷部位的45.8%~48.9%。即使沒有死亡,因頭部損傷而住院的時間和花費及康復時間,也明顯高于其他部位的損傷,頭部損傷后的后遺癥也使傷員殘疾率顯著增加。
頭盔的結構包括:
(1)外殼 考慮到重量,頭盔外殼多采用ABS塑料、玻璃鋼、碳纖維等。堅硬光滑的殼面既可防止碰撞過程中飛濺的高速投射物、外界的尖銳物體、破損的車體或護欄等直接刺入頭部,也能使能量從直接撞擊點分散到相對較大的范圍,減小某處受力,同時外殼也可以通過一定的形變吸收能量。
(2)襯里 多采用膨脹的聚苯乙烯,可吸收少部分沖擊能量起到減震效果,并減少頭與頭盔的相對晃動,還可隔離噪音、吸汗等。
(3)固定懸掛系統(tǒng) 介于外殼與襯里之間,通過系扣帶將頭盔固定在下巴脖子處,使碰撞過程中頭盔能始終保持原位,使騎乘人員不因頭盔脫落而失去保護。
(4)鏡片 主要作用是防風,提供觀察窗口。
(1)全盔 即全封閉式頭盔,包裹整個頭部、面部及部分頸部,提供全面防護,安全性最高,防風隔離噪音效果好。
缺點:大且重,價格較高,透氣性較差,天熱時較難耐受。穿戴較麻煩,需要從頭部滑入,戴眼鏡的人不方便穿戴,隔音說話也不方便。
適合專業(yè)騎乘人員,以及駕駛速度可能大于40公里/小時,需要在車輛較多的高等級公路或路況很差路段行駛的騎乘人員。
(2)揭面盔 扣下面罩時接近全盔,抬起面罩時接近3/4盔,兼有兩者的優(yōu)缺點。
缺點:價格較高,下顎處有活動結構,整體強度較低,安全性要低于全盔。適合人群基本類似于全盔。
(3)3/4盔 對后腦處及頸部有防護,下顎處無防護,較為輕便,穿戴方便,透氣性較好,價格居中,安全性弱于全盔和揭面盔,高于半盔。
適合短途騎乘或行駛速度較低,行駛時氣溫較高時,以及電動助力車的騎乘人員。
歐美國家的進口頭盔因為頭型的原因,不太適合中國人佩戴。
(4)半盔 僅覆蓋上半頭部,面部特別是下顎處無防護,后腦及頸部也沒有防護。最為輕便透氣,價格最低,但安全性最差,在系帶松動時容易在撞車時飛出,使騎乘人員失去保護,因此在部分國家、地區(qū)被禁用。
適合在高溫天氣騎乘或常年在炎熱潮濕地區(qū)行駛的人員,使用這類頭盔需更加注意行駛安全。
購標準:3C+頭圍(1)要看頭盔是否通過安全認證。我國為3C認證(GB811-2010摩托車乘員頭盔標準),有“ccc”標志。進口頭盔需要通過美國的DOT、SNELL,歐洲的ECE,英國的SHARP,日本的SG、JIS、MFJ等安全認證。
(2)頭盔同帽子一樣,應根據(jù)頭圍選擇。需要說明的是,歐美國家的進口頭盔因為頭型的原因,不太適合中國人佩戴,其貼合度、佩戴的舒適度較差,安全性也有所下降。
保養(yǎng)清洗記四點
(1)檢查外觀和襯里。使用時間較長后頭盔某些部位會產生退化,故應定期或及時檢查頭盔是否有損壞,必要時應拿到購買的商店進行檢查。
(2)清潔頭盔。每次佩戴后,最好都用溫肥皂水或頭盔專用清潔劑清潔,或用濕紙巾等擦拭,用棉簽清潔通風口等。
(3)保持遮陽板、面罩光潔,清理時注意避免刮痕。遮陽板可取下用肥皂水兩面清洗,然后清水沖洗干凈并晾干。
(4)清潔襯里??扇∠碌囊r里取下后手洗,自然干燥后再安裝。不可拆卸的襯里,可將頭盔倒置在浴缸中,用毛巾擦拭,或用蘸有嬰兒洗發(fā)水的海綿清洗,再用花灑沖洗,最后倒置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