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謠
發(fā)表論文前,需先了解學術期刊篩選體系及投稿步驟。
SCI、EI、Science、Nature……,這些名稱對于很多留學生來說應該并不陌生,但大部分人對此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多大學的碩士生畢業(yè)、博士生招生及畢業(yè)等都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學術期刊上發(fā)表文章。然而,什么樣的期刊才能被稱之為學術期刊,或者核心期刊?A類、B類、C類期刊是如何分類的?向核心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步驟分別是什么?對于這些問題,有意向朝學術方面發(fā)展的留學生需要提前了解清楚,才能在之后的學業(yè)規(guī)劃中有所準備。
七大體系篩選核心期刊主管單位決定普刊級別
從定義上來說,學術期刊(academic journal)是一種經過同行評審的期刊,發(fā)表在學術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學科。學術期刊展示了研究領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內容主要以原創(chuàng)研究、綜述文章、書評等形式的文章為主。
國內和國外的期刊設置不同,認證及檢索方式也有所差異。在國內,期刊一般有核心期刊、普刊、國家級期刊、省級期刊、A類、B類、C類期刊、C刊等說法。其中,核心期刊是指通過一定的篩選機制而選擇出的刊物。目前,在國內,共有七個核心期刊篩選體系,包括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一般而言,被以上七大遴選體系篩選后認定的期刊即為核心期刊。
普刊即普通刊物,也就是除了核心期刊之外的合法刊物。普刊分為國家級和省級,其分類方式主要依據是期刊的主管單位不同,與其專業(yè)程度和影響力并無關聯。而A類、B類、C類期刊的分類也并沒有嚴格的規(guī)定,只是各個單位,如大學等,根據相關政策文件,把和本單位研究方向最相近的,質量好的期刊稱為A類期刊,其次為B類、C類,并且不同單位的標準不一,篩選結果也有所區(qū)別。另外, C刊是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的簡稱,與C類期刊不可混為一談。
SCI、EI、ISTP世界三大期刊文獻檢索工具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要求研究生在國際期刊上發(fā)表文章。因此,無論是國內研究生,還是留學生,都需要對國際期刊有所了解,方能在寫作和投稿前不至手忙腳亂。
SCI、EI、ISTP這幾個名稱時常出現在學術界里,可能有人會誤以為它們是國際核心期刊的簡稱,但其實,它們是世界著名的三大期刊文獻檢索工具,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
SCI,全稱為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中文為科學引文索引,它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創(chuàng)辦出版的引文數據庫??茖W引文索引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獻離散律理論、以加菲爾德(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論為主要基礎,通過論文的被引用頻次等的統計,對學術期刊和科研成果進行多方位的評價研究,從而評判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科研單位、個人的科研產出績效,來反映其在國際上的學術水平。目前,SCI是國際上被公認的最具權威的科技文獻檢索工具。SCI收錄的核心期刊領域一般包括數、理、化、農、林、醫(y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huán)境、材料、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各學科,刊物來源于40多個國家。
EI,全稱為The Engineering Index,中文為工程索引,它是由美國工程師學會聯合會于1884年創(chuàng)辦的歷史上最悠久的一部大型綜合性檢索工具。EI在全球的學術界、工程界、信息界中享有盛譽,是科技界共同認可的重要檢索工具。EI收錄文獻涉及的領域主要包括:機械工程、機電工程、船舶工程、制造技術等;礦業(yè)、冶金、材料工程、金屬材料、有色金屬、陶瓷、塑料及聚合物工程等;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結構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
ISTP,全稱為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中文為科技會議錄索引。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編輯出版。該索引收錄生命科學、物理與化學科學、農業(yè)、生物和環(huán)境科學、工程技術和應用科學等學科的會議文獻,包括一般性會議、座談會、研究會、討論會、發(fā)表會等。其中工程技術與應用科學類文獻約占35%,其他涉及學科基本與SCI相同。
此外,在對一本期刊進行評判時,有一個重要的標準,Impact Factor,中文名為影響因子。影響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項數據。 即某期刊前兩年發(fā)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fā)表的論文總數。影響因子是一個相對統計量,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影響因子越高,期刊的影響力就越大。但這并不可一概而論,不能單靠影響因子來判斷期刊的優(yōu)劣與否,需要結合其他多個方面進行客觀評判。
核心期刊投稿程序
對于想要在國際核心期刊發(fā)表文章的學生來說,在向某本期刊投稿前可以先通過SCI、EI、ISTP三個檢索工具或是國內七大核心期刊篩選體系進行查詢,確定該期刊是國際核心期刊之后再根據期刊要求進行后續(xù)工作。在投稿方式方面,不同的期刊要求不一。比如,對于SCI收錄的期刊,少數的SCI期刊要求作者將文章發(fā)至其編輯部郵箱中。而大部分SCI期刊的投稿方式則需要通過投稿系統進行操作。投稿系統包括Editorial Manager、ScholarOne、AAAS Submission & Information Portal等。一般來說,使用投稿系統需要先進入官方網頁,填寫個人信息,注冊賬戶。注冊成功后,登陸系統,輸入文章標題,并選擇文章類別及所屬分類,填寫投稿信,之后將稿件上傳至附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期刊要求稿件需單獨上傳圖片或是表格以及其他附加材料。投稿完成后,會生成一份確認的PDF文件,確認無誤后即可點擊提交稿件。
在投稿流程結束后,作者需要等待編輯處理稿件,一般在一至兩周之后投遞稿件的頁面狀態(tài)會顯示為With Editor,也就是編輯正在審稿過程中。一般而言,編輯會讓專門的審稿人進行審稿,但有時也會是編輯自行審稿,這個期間的投稿系統上顯示狀態(tài)為Under Review,即審稿中。
審稿完成后,作者登陸投稿系統,會發(fā)現稿件的狀態(tài)變化過程分別為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編輯已收到審稿意見)、Evaluating Recommendation(編輯正在評估審稿人意見)、Decision in Process(決定正在返回中)。作者收到的返回意見中,可能存在的情況包括Reject(拒稿)、Minor Revision(小修改)、Major Revision(大修改)。Minor Revision指的是小修改后接受,即作者根據返還意見對稿件進行修改之后就可以被期刊接受,一般而言修改后的稿件無需再次審稿,由編輯審核后裁決。而Major Revision指需要大量的修改。作者修改后的稿件需要經過新一輪的審稿才能確定是否被期刊接受。
作者將修改后的稿件重新提交后,稿件狀態(tài)會顯示為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即修訂已提交至期刊。待編輯審核通過之后,投遞稿件的最終命運也就決定了,是Accepted(接受)或是Reject(拒 稿)。
拎客國際知名核心期刊
Science: Science是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出版的一份學術期刊,為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Science是發(fā)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論文、以及綜述和分析當前研究和科學政策的同行評議的期刊之一。
Nature:Nature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學雜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與當今大多數科學雜志專一于一個特殊的領域不同,Nature是少數依然發(fā)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的雜志。在許多科學研究領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結果都是以短訊的形式發(fā)表在Nature上。
Cell:Cell是美國愛思維爾(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發(fā)行的關于生命科學領域最新研究發(fā)現的雜志。Cell刊登過許多重大的生命科學研究進展,與Science和Nature并列,是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雜志之一。
PNAS:PNAS是與Nature、Science齊名,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綜合學科文獻之一。自1914年創(chuàng)刊至今,PNAS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報告、學術評論、學科回顧及前瞻、學術論文以及美國國家科學學會學術動態(tài)的報道和出版。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是經濟學領域的著名期刊,它在經濟學領域,被視為最具有學術聲望的重要期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