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新超
我童年時,沒有電燈,馬燈是一種最高級的燈了。馬燈是一種手提的帶有玻璃罩的能防風防雨的煤油燈,騎馬夜行時能掛在馬身上,故名馬燈。
父親去世后,家道凌夷,母親特別關注我的學習狀態(tài)。我上小學五年級時,數(shù)學成績很差。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母親翻遍箱子找了幾元錢,用四方薄手帕兜了一兜雞蛋出門去了,快中午時,母親掂了一盞新馬燈回來。
晚飯吃得早,天還不太黑。母親對我說:“走,上午我給你數(shù)學老師說好了,今晚給你補課。記住,你補課回來,天已經黑透了,讓你老師給馬燈點著。”
母親提著馬燈走在前,我緊跟著,二里多的路程不算太遠,也不算太近。到數(shù)學老師家時,他們一家剛吃過飯,老師很熱情,先點著煤油燈,接著擦桌子。一番客套后,母親要走了,對老師說:“張老師,俺孩兒走時,麻煩您給馬燈點著。”
老師“哦哦”地答應著。
老師大概教我了兩個鐘頭,老師說天不早了,你該回家了,邊說邊給我點馬燈。
我提馬燈回到家,母親第一句話就問:“是您老師點的馬燈嗎?”我回答:“是?!蹦赣H說:“這就好!這就好!”
母親整理好我的床鋪,坐在床幫上對我說:“我識字不多,你姥爺識字多,他上過私塾,以前私塾開學時,學生們要各自帶一盞燈籠到學校,由老師點亮,預示學生們的前途光明,這種習俗叫‘開燈?!?/p>
后來,我的數(shù)學有了長進,母親說馬燈買得值,一兜雞蛋送得值。
童年的我愛看電影,二三里去,七八里也去,有時跟母親告知一聲,有時是道聽途說的,就跟別人一路走了。母親的消息很靈通,天黑透超過半個小時我不回去,她就猜準我看電影去了。她先問清楚哪地方有電影,她掐算著時間,掂著馬燈在半路上接我。俺村的小伙伴們都愛跟我一起看電影,原因是馬燈照亮了回去的路。
童年的我有一段時間營養(yǎng)不良,面黃肌瘦,母親為我請了個郎中,這郎中是山里人,他用兩個面布袋裝滿了所謂的中藥,他說包治包好。他讓母親借來一口殺豬鍋支在院里的大桐樹底下,中草藥加水滿滿一鍋,一人多高的桐樹干上楔了個鐵釘,馬燈掛上去,亮了大半夜,中間還添過油,夜里起了風,但馬燈不怕風。半垛柴火燒完,熬制成一盆藥。這盆藥,是一頭豬的價錢。
有一年初冬,晚飯后,母親仰望了天空好久,說夜里有雨,得把紅薯干撿回來。我掂著馬燈走在前,母親拉著架子車(人力車)跟在后。秋垡地上的紅薯干在馬燈的照亮下白花花的。我們撿完往家走,半路上碰到村里人撿紅薯干的,把馬燈借給他們。后半夜果然下起了小雨。
現(xiàn)在我已進入老年,但是,一想起童年時的馬燈,心里總是亮堂堂的,暖暖的。
責任編輯:崔家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