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熱娜依·鐵里瓦爾地 楊利鴻
摘要?對比分析2016年出現(xiàn)在喀什地區(qū)3場大風的環(huán)流形勢、海平面氣壓場、850?hPa溫度與流場疊加、3?h變壓場特征及物理量和Fy-2E紅外云圖,探討EC細網(wǎng)格10?m風場檢驗準確性,為大風天氣預(yù)報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大風;環(huán)流形勢;物理量;預(yù)報檢驗
中圖分類號:P458.1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305(2020)03-12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49
大風是喀什地區(qū)常見的災(zāi)害性天氣。由于喀什地區(qū)地理位置特殊,南、北、西面環(huán)山,通常是較強冷空氣翻越天山進入盆地后,高空影響系統(tǒng)快速減弱東移,地面冷空氣向東南暴發(fā)翻山進入南疆盆地造成大風。由于新疆地表沙源豐富,盛行大風地區(qū)常造成風沙危害,導(dǎo)致耕地風蝕和沙害,對農(nóng)業(yè)的影響很明顯。筆者對2016年出現(xiàn)在喀什地區(qū)的3場大風進行了對比分析,為大風天氣預(yù)報提供參考。
1?天氣實況
2016年10月2日午后至夜間喀什各地出現(xiàn)6~7級西北大風,風口風力10~11級,伴有揚沙和短時沙塵暴,極大風速在疏附縣蘭桿鄉(xiāng),為36.5?m/s,喀什市瞬時極大風速19.0?m/s。10月19日午后喀什出現(xiàn)5級左右西北陣風,風口風力8~9級,最大極大風速在疏附縣巴西亞吾村,為27.2?m/s,市區(qū)瞬時極大風速11.2?m/s,平原伴有沙塵天氣,英吉沙縣城最小能見度2?300?m。11月4日傍晚至夜間喀什全區(qū)出現(xiàn)6級左右西北大風,風口風力10級,最大極大風速在疏附縣巴西亞吾村,達32.0?m/s,市區(qū)瞬時極大風速16.5?m/s,平原伴有不同程度沙塵天氣,麥蓋提縣城最小能見度降至500?m。
2?3場大風天氣過程對比分析
2.1?環(huán)流形勢及演變特點
由圖1可以看出,10月2日黑里海脊東移推動咸海至巴爾喀什湖低槽東移南壓進入喀什地區(qū)造成大風。10月19日,歐洲高壓脊略東移發(fā)展,推動西西伯利亞至中亞低壓減弱東移影響喀什地區(qū)造成大風。11月4日,烏拉爾山高壓脊東移推動咸海至巴爾喀什湖低槽東移進入喀什地區(qū)造成大風。
2.2?海平面氣壓場分析
3次大風過程海平面氣壓冷高路徑為西方路徑。10月2日08:00—17:00冷高1?032.5?hPa中心在40°?N、60°?E,盆地熱低壓為1?007.5?hPa,壓差為25.0?hPa,至20:00冷高部分東移北上分裂出另一中心在巴爾喀什湖西南部中心強度增到1?035?hPa,盆地熱低壓發(fā)展中心強度1?000.0?hPa,壓差35.0?hPa,此時喀什市出現(xiàn)>10?m/s西北風,后盆地熱低壓東撤,冷高源地加強中心值1?037.5?hPa,氣壓梯度加大,3日01:00喀什瞬間極大風速19.0?m/s。
10月19日08:00冷高1?035?hPa中心在40°?N以北,咸海南部,60°~70°?E,盆地熱低壓1?005?hPa,壓差30.0?hPa,至14:00冷高東移北上中心在咸海至巴爾喀什湖中心強度不變,盆地熱低壓發(fā)展中心強度1?002.5?hPa,東移至敦煌一帶,喀什市出現(xiàn)>11.2?m/s西北風。
11月4日08:00冷高1?037.5?hPa中心在40°?N、60°~70°?E,盆地熱低壓1?012?hPa,壓差25.5?hPa,至20:00冷高東移北上中心在咸海至巴爾喀什湖中心強度不變,盆地熱低壓發(fā)展中心強度1?007.5?hPa,壓差30.0?hPa,喀什市出現(xiàn)>13?m/s西北風,市區(qū)瞬間極大風速16.5?m/s。
2.3?850?hPa溫度與流場疊加
10月2日08:00?850?hPa喀什地區(qū)為20℃暖中心,上游有4℃冷中心配合,溫度梯度呈西北東南向有4條等溫線,20:00盆地熱低壓發(fā)展有24℃暖中心,4℃冷中心東移南下配合流場上流線與等溫線夾角呈90°有較強冷平流從北部進入。
10月19日08:00喀什地區(qū)850?hPa溫度場為12℃中心,中亞有0℃線配合,溫度梯度較大,有4條等溫線,流場上流線與等溫線夾角呈90°有較弱冷平流從西北向喀什地區(qū)輸送,至20:00盆地熱低壓發(fā)展有20℃暖中心,0℃線東移北上,配合流場上流線與等溫線夾角較小有較弱冷平流從西部進入喀什地區(qū),天氣也較弱。
11月4日08:00?850?hPa喀什地區(qū)為8℃暖中心,上游有0℃線配合,至20:00溫度梯度較大,呈南北向,存在5條等溫線,流場上流線與等溫線夾角接近90°有較強冷平流從北部向喀什地區(qū)輸送,隨著冷空氣南下,強冷平流進入喀什地區(qū)。
2.4?3?h變壓場特征比較
3?h變壓場上,10月2日08:00—17:00喀什與外邊境存在正負變壓對,正變壓中心最大值5?hPa,負變壓最小為3?hPa,中心連線為東西向,隨冷高東北上正負變壓中心連線為西北向,差值最大7?hPa,風速最大是因盆地熱低壓發(fā)展強烈。10月19日08:00—11:00盆地為正變壓,正負變壓對呈南北向在喀什西部外境則此場大風天氣平原地區(qū)風速在10~14?m/s,最大在英吉沙,達14.0?m/s。11月4日08:00—17:00,正負變壓對呈南北向,14:00喀什熱低壓發(fā)展較強,正負變壓對差值為8?hPa,至17:00?3?h正變壓中心值增到7?hPa,08:00地區(qū)北部外境正變壓在5.8~7.3?hPa,由于正變壓中心在巴爾喀什湖,位置偏北使大風強度次于10月2日大風。
3?物理量分析
由表1可見,秋末初冬大風與升溫關(guān)系不大,如果高溫下降風速較小,初冬大風各等壓面高度下降在90?hPa左右,與境外溫差>10℃、壓差>25?hPa,天氣強度強。
4?Fy2E紅外云圖特征
10月19日云系是渦旋云系,北部邊界平滑,南部邊界松散,進入喀什地區(qū)尾部分叉,造成風速較弱,而10月2日與11月4日為斜壓葉云系向逗點云系發(fā)展過程中,其南部掃過喀什地區(qū),造成風速大。
5?EC細網(wǎng)格10?m風場檢驗
11月4日大風預(yù)報以1日20:00為初始場,預(yù)報4日17:00?20?m/s大風中心在喀什站北部,本站8?m/s,4日20:00大風中心風速明顯增大,>20?m/s格點增多,喀什站風速不變,5日02:00大風中心進入偏北部,喀什站風速增至10?m/s,5日08:00風速明顯減小,大風結(jié)束。經(jīng)檢驗歐洲細網(wǎng)格10?m風場預(yù)報大風強度、出現(xiàn)時間與落區(qū)及結(jié)束時間與實況一致。
10月19日大風天氣以18日08:00為初始場,預(yù)報19日14:00?16?m/s大風中心在喀什站北部,本站風速很小,19日17:00大風區(qū)南下進入喀什地區(qū),偏北偏南風速不變,喀什站風速增至6?m/s,20:00喀什站風速減至4?m/s,23:00風速明顯減小,大風結(jié)束,此預(yù)報開始、結(jié)束及大風強度、落區(qū)與實況吻合。
6?小結(jié)
(1)10月19日主導(dǎo)系統(tǒng)歐洲高壓脊,影響系統(tǒng)西西伯利亞至中亞低壓,天氣強度較弱;11月4日主導(dǎo)系統(tǒng)烏拉爾山高壓脊,影響系統(tǒng)中亞低槽,天氣較強;10月2日中亞不穩(wěn)定小槽東移造成天氣強度最強。
(2)海平面氣壓場上,3場天氣過程冷高移動均為西方路徑,高低壓中心壓差25.5~35.0?hPa,盆地熱低壓100.7~1?000?hPa,冷高中心強度1?035~1?037.5?hPa。
(3)850?hPa溫度與流場疊加流場,3場天氣都有4~5條等溫線溫度梯度。850?hPa,喀什地區(qū)秋季10月初有24℃暖中心,上游有4℃冷中心;10月中旬為12℃中心,中亞有0℃線配合,無明顯冷平流輸送,天氣也較弱;11月4日為8℃暖中心,上游有0℃線配合。
(4)3?h變壓場強天氣正變壓大值中心在巴爾喀什湖附近,存在明顯正負變壓中心,西部和北部最大差值7~8?hPa。秋末初冬大風與前期溫度變化無關(guān),與14:00本站氣壓降幅有關(guān),與當天08:00等壓面高度下降均勻性有關(guān)。
(5)3場天氣云圖上表現(xiàn)為斜壓葉云系向逗點云系發(fā)展過程中,其南部南下掃過喀什地區(qū),造成大風天氣強度強,而渦旋云系南部南下掃過喀什地區(qū),大風天氣強度弱。EC細網(wǎng)格10?m風場對此3場天氣預(yù)報較準確。
參考文獻
[1]?周宏,楊利鴻,胡素琴,等.2014年南疆西部一次大風天氣過程分析[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5(6):50-55.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