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Happy Six與7901班:中國圖書館界的美談佳話

      2020-09-03 12:34:54程煥文
      圖書館論壇 2020年9期
      關鍵詞:武漢大學圖書館學圖書館

      程煥文

      北宋著名文學家晁補之(1053 ~1110)有詞曰:“翛然一室內,黃卷開佳話?!惫磐駚恚T士子,翛然一室,苦學精究,建功立業(yè)的美談不計其數(shù),成名成家的佳話舉不勝舉。在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百年歷史中,亦不乏此類廣為傳頌的美談佳話,今略述兩個故事,以饗讀者,并慶賀母校信息管理學院百年華誕。

      Happy Six(快樂六君子)

      “Happy Six”之說,起初僅限于文華圖書館學??茖W校前輩之間口頭流傳,并不見諸文字記載。20世紀50年代以后,文華圖書館學??茖W校前輩陸續(xù)淡出,在職者人生坎坷,沉默寡言,因而“Happy Six”之說幾近淹沒。

      1993年,在隔絕40多年后,海峽兩岸圖書館界重啟交流,沈祖榮先生的公子沈寶環(huán)教授隨中國臺灣圖書館界第一個代表團重返中國大陸訪問。在廣州省親期間,我時常陪伴沈寶環(huán)教授左右,談天說地,問東問西。沈寶環(huán)教授生在(武漢)曇華林,長在曇華林,對曇華林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了如指掌,且一生致力于圖書館事業(yè),又交游甚廣,坦坦蕩蕩,熱心快語,自然如數(shù)家珍,因此,我有幸聽聞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的掌故與軼事。1997 年我的著作《中國圖書館學教育之父——沈祖榮評傳》在我國臺灣學生書局出版,塵封了半個世紀的“Happy Six”(快樂六君子)故事昭昭乎若揭日月,由此開始在海峽兩岸廣泛傳播,成為圖書館界的美談佳話。

      1920年,中國現(xiàn)代圖書館運動皇后韋棣華女士(Miss Marry Elizabeth Wood,1861~1931)和中國圖書館學教育之父沈祖榮先生(1883~1977)在武昌曇華林創(chuàng)辦我國第一個圖書館學教育機構——文華圖書科(Boone Library School),開創(chuàng)了中國圖書館學教育的先河。從此文華圖書館學??茖W校猶如奔騰不息的長江,滾滾向前,沾溉神州圖書館大地,滋潤九州圖書館學林,成為延綿不絕的中國圖書館學之母親河。

      文華圖書科仿照美國圖書館學教育制度,從大學本科生中招收修完兩年課程的學生,再專修兩年圖書館學,學成即可畢業(yè)并獲得學士學位。文華圖書科開辦時先后從文華大學文學院招收了三年級學生陳宗登、裘開明、黃偉楞和二年級學生許達聰、查修、桂質柏。兩個年級一共6個學生,加上韋棣華女士、沈祖榮先生、胡慶生先生和周楚蘅貢生4位教師,文華圖書科最初的規(guī)模不過10人而已,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迷你學?!?Mini School)。那時文華圖書科與文華公書林一套人馬、兩個牌子,前店后廠,彼此難分。課程教學和專業(yè)實習均在文華公書林內,6個同學合班上課、集中實習,翛然一室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后因文華大學調整學制,將春季入學改為秋季入學。1922年1月,文華圖書科第一級學生陳宗登、裘開明、黃偉楞先行畢業(yè);6月,第二級學生許達聰、查修、桂質柏相繼畢業(yè)。兩個年級同在1922年畢業(yè),前后不足半年,后人不明就里,習慣將這兩個年級的6個同學統(tǒng)稱為文華圖書科第一屆畢業(yè)生,雖有失準確,但習慣成自然,亦無大礙。

      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大學剛剛興起,國立大學屈指可數(shù),教會大學名聲較響。但是,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各類大學的招生數(shù)量普遍較少,此乃新式教育剛剛興起之故,不難理解。正因為如此,大學生鳳毛麟角,雖不再“十年寒窗無人問”,但仍然一朝畢業(yè)天下知,各地求才若渴,畢業(yè)后自然容易謀得高薪厚祿的美差。

      當時現(xiàn)代圖書館在中國剛剛興起,圖書館學專業(yè)在中國更是亙古未有,世人對圖書館學專業(yè)一無所知,一臉茫然,加上圖書館工作清貧如水,因此不被考生所待見。文華大學是全國名校,文學院6個學生能夠轉入文華圖書科攻讀圖書館學,自然難能可貴。雖然我們今天無從了解他們當時是如何選擇圖書館學專業(yè)的,但是,可以想見的是,韋棣華女士、沈祖榮先生和胡慶生先生的感召一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這3位導師的感召,6位學生才有了致力于圖書館事業(yè)的共同理想,成為志同道合的同窗。又因為不被世人所理解,時常要面對冷嘲熱諷,經(jīng)受社會乃至家人的壓力,非樂觀無以為繼,于是他們常以“Happy Six”自詡,以彰顯攻讀圖書館學的愉悅和卓爾不群。從此,“Happy Six”遂成為后世傳頌的佳話。

      “Happy Six”在文華公書林時翛然一室,自由自在,快樂地攻讀圖書館學。學成后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共同走向圖書館,篳路藍縷,開啟山林,演繹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圖書館事業(yè)輝煌。

      裘開明(1898~1977),1922年畢業(yè)后任廈門大學圖書館首任館長,1924 年赴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學校攻讀圖書館學,1926 年轉入哈佛大學攻讀經(jīng)濟學博士,1933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裘開明獲得哈佛大學圖書館的聘任,于1928年創(chuàng)辦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并擔任館長。在擔任哈佛燕京圖書館館長38年間(1928~1966),裘開明白手起家,把只有幾百冊藏書的哈佛燕京圖書館打造成藏書量僅次于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的歐美最大東亞圖書館和東亞研究資料中心,享有“東亞圖書館館長之領袖”(Dean of East Asian Librarians)盛譽。美國的中國研究巨擘、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亦發(fā)自肺腑地稱贊裘開明為西方漢學研究的引路人。裘開明編撰的《漢和圖書分類法》被世界各國東亞圖書館奉為圭臬,成為其圖書分類法的不二之法,影響至為深遠。退休后,裘開明應明尼蘇達大學之邀,1966 年創(chuàng)辦明尼蘇達大學東亞圖書館,擔任首任館長;又應香港中文大學之邀,1967 年創(chuàng)辦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擔任首任館長。裘開明一人一生創(chuàng)辦3家圖書館,功勛蓋世,在20世紀他人難以企及。

      桂質柏(1900~1979),1922 年畢業(yè)后入職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圖書館,1923 年任齊魯大學圖書館館長,1926年赴美留學,1928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碩士學位,1931 年獲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獲得圖書館學博士學位的第一人?;貒?,歷任東北大學圖書館館長、中央大學圖書館館長、四川大學圖書館館長、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圖書館館長等職,是享譽全國的圖書館界領袖。

      陳宗登,1922 年畢業(yè)后擔任中華政治學會圖書館主任20余年,1950年后先后擔任外交部圖書資料室和研究所圖書館負責人,成為外交部圖書館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受到周恩來總理好評。

      查修(1901~1990),1922 年畢業(yè)后入職清華大學圖書館,1928 年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攻讀圖書館學,1930年獲碩士學位,1933年獲博士學位?;貒髿v任文華圖書館學??茖W校教授、教務主任,上海暨南大學圖書館館長,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抗戰(zhàn)勝利后赴美,在美國終老。在20 世紀三四十年代,查修是中國圖書館界頗有影響的人物。

      黃偉楞和許達聰1922年畢業(yè)后均入職圖書館,二人英年早逝,出師未捷身先死,令人惋惜。

      民國時期中國圖書館界擁有博士學位僅4人:哈佛大學博士裘開明、芝加哥大學博士桂質柏、伊利諾伊大學博士查修和威斯康星大學博士劉國鈞?!翱鞓妨印豹氄计淙?,由此可見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和“快樂六君子”之威武。

      “Happy Six”(快樂六君子)身處戰(zhàn)火紛飛的動蕩年代,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終身致力于圖書館事業(yè),率先垂范,光照百年,可親可佩,可歌可泣。

      7901 班故事

      7901班是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1979級新生的班級編號,也就是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1979級第1班。雖然班級編號居于全校之首,但與其他班級并沒有什么差別,就是個編號而已。

      文革期間,流行讀書無用論,中國教育事業(yè)處于停滯狀態(tài)。文革開始后,受過良好教育的66級、67級和68級高中生紛紛上山下鄉(xiāng),相對于其后上山下鄉(xiāng)者,屬于真正的知識青年,因此通常被稱為“老三屆”。文革結束后,1977年恢復全國高考,老三屆紛紛應試,以圖走出荒野山村,于是77級、78級和79級又有了“新三屆”之說。所不同的是,老三屆是熱血賁張的知識青年,新三屆則是重燃希望之火的中青年,長者年過而立,拖兒帶女,幼者尚未及冠,稚氣尚存。77級1978年春季入學,78級1978年秋季入學,相距僅半年,多為上山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應屆高中畢業(yè)生甚少。79級則以應屆高中畢業(yè)生為多,上山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較少。到80 級時已經(jīng)是清一色的應屆高中畢業(yè)生,大學生的入學年齡開始進入常態(tài)。因此,79級也就具有承上啟下的入學年齡過渡特點。

      79級入校時恢復高考只有兩年光景,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尚處在復蘇之中,當時只有圖書館學專業(yè)和1978年創(chuàng)辦的科技情報專業(yè),兩個專業(yè)3個年級5個班的學生加起來也不過200來人。全系教職員工只有30來個。職稱評審長期停滯,1978年才恢復,當時圖書館學專業(yè)僅有6位副教授:系主任黃宗忠,副系主任孫冰炎、彭斐章;圖書館學教研室主任謝灼華,以及張琪玉、廖延唐。1983年9月,彭斐章老師晉升為教授,成為改革開放后圖書館學界晉升教授的第一人,其時79級已經(jīng)畢業(yè)。

      1979 年,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招收圖書館學專業(yè)新生61人,遠遠超過77級和78級。按照班級編制,本應分為兩個班,每班30 人,因為沒有足夠的輔導員,不得已合二為一,由曾秀華老師擔任輔導員。那時武漢大學年招生數(shù)量僅1,000 余人,一般每個班 20~40 個學生,7901班有61人,是79級最大的班。

      79級入校時,學校實行大鍋飯供給制。新生報到后,每人領到一摞各種各樣的票。餐票分白、藍、黃三色,分別對應早、中、晚三餐,每張32 開大小,上面布滿了1 厘米見方左右的方格,每個方格內印有早中晚餐和日期字樣。每天一日三餐,學生都要排長龍依次打飯,然后回宿舍就餐。排隊打飯時,學生小心翼翼地從一大張飯票上撕下一片指甲大小的當日當餐餐票,交給飯?zhí)玫膸煾?,師傅才分給飯菜。所有學生的飯菜品種和數(shù)量都一樣,一視同仁,只能少要不能多要。農村來的同學時常吃不飽,可是餐票的日期是固定的,一日三餐不多不少,用一次就沒有了,只好忍耐。排骨湯是武漢的美食,學生飯?zhí)妹刻煲灿薪y(tǒng)一供應,但是沒有排骨,只是筒骨板骨的拆骨肉,湯多肉少。遇到漂亮可愛的女生,打菜的師傅習慣將勺子輕輕伸入湯桶中,慢慢拿起,多打一些肉片,以討好女生??墒?,遇到男生,大多把勺子在湯中攪和一下,肉片翻滾甚是誘人,舀起來就幾乎沒有肉片。如此這般,男生敢怒不敢言,無可奈何,只得一步一回頭地悻悻離去。如今回想當時的情景,已經(jīng)成為美好的記憶。開水票、澡堂票也是一樣,只是沒有標注日期。1980 年以后,這種狀況才逐漸改變,飯票分成了一分、兩分、五分和一角、兩角等幾種不同的單張小票,學生自行購買,自選飯菜,大鍋飯才終結。

      如今高考錄取率已經(jīng)超過80%,可是1977年僅5%,1978年僅7%,1979年僅6%。因此,20世紀80年代初期,大學畢業(yè)生稀貴,是各行各業(yè)的搶手貨,許多大學畢業(yè)生躊躇滿志,一心大展宏圖。那時計劃經(jīng)濟占主導地位,大學生畢業(yè)生由國家按計劃統(tǒng)一分配工作,個人沒有擇業(yè)的自由。

      1983年7901班畢業(yè)時,一紙派遣通知,有人歡天喜地,有人愁眉苦臉,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好在那時大家都有“我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的革命精神,于是打點行裝,匆匆忙忙地各奔東西,從此天南地北,各安天命。

      有的同學選擇繼續(xù)深造。當時全國僅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招收圖書館學專業(yè)碩士生,招生名額有限,武漢大學圖書館學專業(yè)約有10 個碩士生招生名額,算是很多了,最后考分上線的只有7人。7901班考上圖書館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的有5人:彭斐章老師門下的陳傳夫、柯平、劉正福,謝灼華老師門下的程煥文,張琪玉老師門下的汪東波。此外,還有2人考上其他專業(yè),2人公派出國留學,1人自費出國留學。7901班總計考取研究生者10人。

      優(yōu)秀畢業(yè)生則留校任教。肖希明是班長、全校三好學生標兵,留校擔任圖書館學專業(yè)助教。練小川(第二任班長)、吳平(學習委員)、徐春和(第三任班長)留校任助教,參與創(chuàng)辦編輯出版學專業(yè),成為中國出版發(fā)行專業(yè)的第一批教師。楊勵忠(第三任團支書)留校任助教,參與復辦檔案學專業(yè)。7901班總計留校任教者5人。

      其他同學依照國家計劃統(tǒng)一分配,奔赴各地圖書館工作或者新辦圖書館學系任教,大多集中在北京、武漢、鄭州、廣州、成都等地。其后出于各種原因,同學們的職業(yè)多有變幻。

      有先后從政的。曾經(jīng)上山下鄉(xiāng)的羅剛畢業(yè)后返回家鄉(xiāng)大別山,從湖北省英山縣的鎮(zhèn)長,做到羅田縣委書記,最后官至黃岡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曾經(jīng)當過知青的黃金龍畢業(yè)后入職清華大學圖書館,接著考入北京大學讀中共黨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再南下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后歷任湖北省秭歸縣委副書記,枝江市市長、市委書記,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吳有必畢業(yè)后入職中南財經(jīng)大學圖書館,后在中南財經(jīng)大學攻讀經(jīng)濟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南下廣東商學院(現(xiàn)“廣東財經(jīng)大學”)任教于國際經(jīng)濟貿易系,獲得“南粵教壇新秀”稱號,后擔任廣東省河源市副市長、廣東省公路局副局長。汪菊平畢業(yè)后入職文化部,歷任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等職。趙梅生畢業(yè)后入國家專利局圖書館工作,現(xiàn)為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副司長。北京的黃孝新,深圳的金吉武、孫永祥等亦頗有成就。

      有先后轉專業(yè)的。比如,法學博士余敏友現(xiàn)為武漢大學二級教授、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院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經(jīng)濟學博士江春現(xiàn)為武漢大學教授、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端廷現(xiàn)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外國美術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美術系教授,是著名的當代中國藝術評論家和西方美術史學者;傅小隨任深圳市委黨校(深圳行政學院)教授、公共管理學教研部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黃太送曾任四川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院長;張木早現(xiàn)為《中國化工報》高級記者、專題部副主任。

      有先后出國的。比如,夏威夷大學博士李繼生現(xiàn)為夏威夷知名律師;夏威夷大學博士劉正福現(xiàn)為美國圣河西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萬大東為美國咨詢專家;法國地區(qū)行政學院社會學博士朱元發(fā)是社評界知名人士。移民美國的練小川、鄭奮、田國慶,移民加拿大的李瓊,移民新西蘭的鄧小夏等亦各有成就。

      更多的同學一直從事圖書館工作和圖書館學教學,如中央黨校圖書館副館長劉俊瑞、中國版本圖書館研究館員闞元漢、中央廣播電臺圖書館王亞、鄭州財經(jīng)學院圖書館館長劉廣普、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圖書館研究館員吳躍偉、華中科技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甘友斌、三峽大學圖書館館長彭傳新、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潘杏仙、華南師范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李韻、鄭州大學信息管理系白華教授、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信息管理系徐恩元副教授等。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唯獨下海經(jīng)商者或自主創(chuàng)業(yè)者較少,張玉意、劉意成、黎萍、徐春和等各有成就。

      7901 班佳話

      常言道:英雄不問出處,富貴當思緣由。百年來,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英才輩出,神州上下開枝散葉,大江南北桃李芬芳,大凡在圖書館界卓有成就者多為文華一脈,根本無需多問。21世紀以來,中國圖書館界的學術論壇時常被7901 班的同學包場,人們總免不了好奇地打探英雄的出處和富貴的緣由,于是7901班的名聲不脛而走,成為21 世紀中國圖書館界津津樂道的美談和廣為傳播的佳話。

      圖1 7901班同學參加入學40周年紀念活動

      7901 班同學在圖書館界和圖書館學界極為活躍者甚多,從北至南略舉數(shù)端。

      柯平,1983 年畢業(yè)后考上武漢大學圖書館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1986 年碩士畢業(yè)后赴鄭州大學信息管理系任教,由講師、副教授升至教授、系主任,兼任鄭州大學圖書館館長,其間在職攻讀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學位,1994年獲得理學博士,為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第一屆博士畢業(yè)生。2002 年轉赴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任教,任博士生導師、系主任,兼任南開大學圖書館副館長。2016 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xiàn)任南開大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博士后流動站站長。曾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現(xiàn)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檔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辦全國圖書情報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圖書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89)副主任委員,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目錄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數(shù)十項科研項目;著有《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信息服務與用戶研究》《信息管理學》《信息管理概論》《書目情報系統(tǒng)理論研究》《書評學概論》《文獻經(jīng)濟學》等著作,是知識管理、圖書館管理與信息咨詢和文獻目錄學等領域的學科帶頭人。

      汪東波,1983 年畢業(yè)后考上武漢大學圖書館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1986 年碩士畢業(yè)后供職中國國家圖書館,由館員、副研究館員升至研究館員,歷任中國國家圖書館業(yè)務處處長、國家圖書館研究院院長、館長助理等職,現(xiàn)任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兼任國家社科基金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評審組專家、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標引與編目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1986年參加《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三版)綜合編審,后任《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編委會辦公室主管,1991年參與主持定稿《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簡本),1988~1994 年參與主持國家“七五”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研制,1996 年主持《杜威十進分類法》中譯本項目,1996年參與主持文化部科研項目“中文圖書規(guī)范數(shù)據(jù)庫建設”的研制,1997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資助項目《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四版)的編制,1987年后參與起草《文獻敘詞標引規(guī)則》等多項國家標準;曾獲文化部優(yōu)秀青年、文化部優(yōu)秀共產黨員等榮譽,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獲全國科技成果一等獎、全國優(yōu)秀科技信息成果二等獎等獎勵,是中國信息檢索語言與工具編制、文獻與信息資源建設、圖書館業(yè)務與服務管理等領域的頂尖學科帶頭人。

      向斯(功艷),1983年武漢大學圖書館學專業(yè)畢業(yè)后,分配到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工作,現(xiàn)任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圖書館副館長。入職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后,埋首古籍,潛心學術,研究宮廷版本、宮廷歷史以及宮廷歷史人物。1989 年第一本書《紫禁城秘聞》出版后,一發(fā)不可收,在中國、韓國出版數(shù)十種著作,包括《中國宮廷善本》《書香故宮》《清代皇帝讀書生活》《天祿珍藏》《清宮珍籍流傳宮外考》《中國宮廷御覽圖書》《皇帝品茶》《康熙皇帝畫傳》《康熙相薄》《雍正如是說》《乾隆南巡》《明清二十四后妃》《慈禧與晚清殘局》《慈禧私家相冊》《末代女皇的一生》《向斯說慈禧》《慈禧私密花園》《女人慈禧》《乾隆養(yǎng)生之謎》《故宮往事》《后宮的金枝玉葉》《皇帝的佛緣》《乾隆養(yǎng)生錄》《漫游宮廷禁地》《漫游歷史禁地》《帝王后宮生活實錄》《皇帝的女人們》《中國歷朝皇宮禁衛(wèi)實錄》《宮禁后妃生活》《中國古代宮廷生活》《最后的紫禁城》《皇朝天運》《帝王生活》《宮闈秘史》等,主編了《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善本特藏》等。向斯著作等身,成為當代著名宮廷歷史專家、作家,在海內外享有極高的知名度,被譽為故宮“活字典”。

      王國強,1983 年武漢大學圖書館學專業(yè)畢業(yè)后,赴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任教,1997 年以如水山人筆名編著出版的《糊涂厚黑學》風靡海內外,2005 年獲鄭州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由助教、講師晉升至副教授、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任鄭州大學文獻信息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圖書館學教研室主任等職。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館學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史專業(yè)研究委員會委員、河南省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河南圖書館學刊》副主編、鄭州市圖書館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等一系列科研項目,著有《明代目錄學研究》《古代文獻學的文化闡釋》等10多種著作;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獲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河南省圖書館學會河南省圖書館學優(yōu)秀專家學者、學術帶頭人稱號,是全國著名的文獻學和圖書館史專家。

      肖希明,1983 年畢業(yè)后留校,在圖書館學系任教,后在職攻讀圖書館學博士學位,1995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由講師升任副教授,1999年應聘任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圖書館館長,2001年晉升為教授。2004 年重返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任圖書館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先后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資源建設與共享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數(shù)十項科研項目;著有高校文科教材《文獻資源建設》、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信息資源建設》,以及《文獻資源共享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國圖書館藏書發(fā)展政策研究》《數(shù)字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研究》《信息資源建設的變革與發(fā)展》《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法律保障研究》《信息資源共享系統(tǒng)績效評估研究》等著作;曾獲一系列教學科研獎勵,是中國信息資源建設、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和圖書館管理領域的學科帶頭人。

      吳平,1983 年武漢大學圖書館學專業(yè)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參與新辦編輯出版專業(yè),在職攻讀圖書館學專業(yè)博士學位,1996 年獲理學博士學位,由助教、講師升任副教授、教授,曾任出版科學系副主任、黨支部書記,1998 年起歷任武漢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教務部教研辦主任、教務部副部長、教務部部長以及華中農業(yè)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等職,現(xiàn)任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編輯出版專業(yè)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教育部第三屆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理事、中國圖書評論學會理事、中國新聞史學會編輯出版研究委員會副會長、中國農學會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副主任委員等職;發(fā)表編輯出版學、目錄學、書評學、高等教育研究等領域學術論文100余篇;著有《圖書學》《圖書學新論》《書評理論研究》《跨學科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探索》《編輯本論》《編輯學原理》《中國編輯思想發(fā)展史》《中國編輯思想史》等10 幾種著作,主編的《中國編輯思想史》填補了中國編輯學理論研究的空白;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等項目17 項;先后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湖北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湖北省優(yōu)秀青年女教職工,武漢大學優(yōu)秀教學成果特等獎,華中農業(yè)大學第十六屆研究生“教書育人”獎等,是中國編輯出版學領域的學科帶頭人。

      陳傳夫,1983 年畢業(yè)后考上武漢大學圖書館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1986 年碩士畢業(yè)后留校在圖書館學系任教,在職攻讀武漢大學法學院博士學位,2001 年獲法學博士學位,由助教、講師晉升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2009 年入選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成為圖書館界首位入選者。歷任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院長、院長,武漢大學教務部主任、本科生院院長等職,現(xiàn)任武漢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曾兼任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情報學會副理事長,現(xiàn)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圖書館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數(shù)十個科研項目;主編有《圖書館學研究進展》、著有《信息資源知識產權制度研究》《圖書館發(fā)展中的知識產權研究》《國家信息化與知識產權:后TRIPS 時期國際版權制度研究》等著作;曾獲第五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等多項教學科研獎勵,是中國圖書館發(fā)展理論、信息資源知識產權領域的學科帶頭人。

      蕭德洪,1983 年畢業(yè)后入職廈門大學圖書館,后在職攻讀廈門大學研究生,1997 年獲碩士學位,從普通館員做起,由館員、副研究館員升至研究館員,由部主任升至副館長。2008 年升任館長后,繼承首任館長裘開明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在任十年,勵精圖治,全力開展文獻資源建設和新館建設,相繼完成廈門大學德旺圖書館(7萬平方米)、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圖書館(6 萬平方米)等新館建設,位于馬來西亞雪蘭莪州沙叻丁宜的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圖書館為馬來西亞館舍面積最大的圖書館,把廈門大學圖書館打造成了中國一流的高校圖書館。曾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CALIS 等重大項目專家組成員,現(xiàn)任廈門大學信息與網(wǎng)絡中心主任、馬來西亞分校圖書館館長,是全國著名的大學圖書館館長。

      程煥文,1983 年畢業(yè)后考上武漢大學圖書館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1986 年碩士畢業(yè)后赴中山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館學專業(yè)任教,在職攻讀中山大學歷史系博士學位,2003 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由助教、講師、副教授升至教授、二級教授,歷任信息管理系副主任、主任、圖書館館長、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網(wǎng)絡教育學院院長、信息與網(wǎng)絡中心主任、資訊管理系主任、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總務處處長、校長助理等職,現(xiàn)任資訊管理學院教授,圖書館學專業(yè)和歷史系歷史文獻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文獻與文化遺產管理部主任,國家文化遺產與文化發(fā)展研究院院長。曾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圖書館學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圖書館學學會理事長等職,現(xiàn)兼任國務院學位辦全國圖書情報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圖書館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圖書館協(xié)會聯(lián)合會(IFLA)管理委員會執(zhí)行委員等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數(shù)十個科研項目;著有《沈祖榮評傳》《晚清圖書館學思想史》《信息資源共享》《圖書館權利研究》等數(shù)十種著作,參與編纂《廣州大典》《清代稿鈔本》等大型歷史文獻叢書;曾獲寶鋼全國優(yōu)秀教師獎、國家級精品課程等數(shù)十項科研教學獎勵。在擔任館長的20年間(1998~2019),改建、擴建和新建圖書館11萬多平方米,把中山大學圖書館建設成為建筑面積僅次于中國國家圖書館的中國第一大高校圖書館。2017 年當選國際圖書館協(xié)會聯(lián)合會(IFLA)管理委員會委員,2019年連任并當選IFLA管理委員會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成為中國圖書館界有史以來在IFLA 的最高任職者。

      7901 班同學大多出生于鄉(xiāng)野山村的貧寒家庭,在校期間多靠助學金維持生活和學業(yè),最高的甲等助學金也不過每月17.5元。同學們翛然一室,青燈黃卷,寒窗苦讀,有珞珈共讀的同窗之情,有上鋪下鋪的同室之誼。畢業(yè)后,雖天各一方,獨自發(fā)展,仍心照不宣,守望相助;雖各為其主,各有所職,仍不約而同,殊途同歸。

      7901 班同學畢業(yè)后選擇繼續(xù)深造者不少,有10多位同學獲得博士學位,如柯平、肖希明、陳傳夫、吳平、程煥文、余敏友、江春、李濟生、劉正福、朱元發(fā)等;有多人為博士生導師,如陳傳夫、吳平、柯平、肖希明、程煥文、余敏友、江春等。

      在圖書館界和圖書館學界任職者,有3人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陳傳夫、汪東波、程煥文),3人為二級教授(陳傳夫、程煥文、肖希明),2人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傳夫、柯平),4人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陳傳夫、程煥文、柯平、肖希明),擔任圖書館館長、副館長者10余人。

      在教育部學術機構中,2人擔任國務院學委員會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陳傳夫、柯平),3人擔任國務院學位辦全國圖書情報專業(yè)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陳傳夫、程煥文、柯平),2人曾任教育部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傳夫、程煥文),3人擔任教育部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程煥文、蕭德洪、肖希明)。

      在中國圖書館學會中,2人擔任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陳傳夫、程煥文),5人擔任學術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程煥文、汪東波、陳傳夫、肖希明、柯平)。

      在國家社會科學規(guī)劃中,有4人擔任國家社科基金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評委(陳傳夫、柯平、程煥文、汪東波)。

      在中國圖書館學核心期刊中,7901 班同學發(fā)表的論文連篇累牘,“罄竹難書”。在《中國圖書館學報》《大學圖書館學報》《圖書情報工作》《圖書館雜志》《圖書情報知識》《圖書館建設》等核心期刊的編委會中,7901 班同學的名字亦“泛濫成災”。

      7901班著作等身者眾多,能說會道者不少,且在全國圖書館界各類組織機構中擔任要職,自然成為各地競相邀請的“香餑餑”,時常行走江湖,出沒圖林。因此,在全國各地的圖書館學術會議上,總免不了同臺唱戲,儼然圖林天下只有7901 班,好在聽眾喜聞樂見,尚未審美疲勞,于是7901班成為業(yè)界的美談和學界的佳話。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7901 班同學因改革開放而相聚珞珈,又因改革開放而大有作為,成為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新世紀的榮耀,乃至中國圖書館界的驕傲,的確無愧于業(yè)界的美談和學界的佳話。

      如今,7901 班的同學已過知天命之年,縱橫馳騁,獨領風騷的時代必將逝去。未來,7901班的佳話或許會成為一個新的“神話”,如同“快樂六君子”一樣百年一遇的“神話”。

      2020年3月31日

      于中山大學康樂園竹帛齋

      猜你喜歡
      武漢大學圖書館學圖書館
      2023 年寧夏圖書館學會年會順利召開
      武漢大學
      校訓展示墻
      在武漢大學拜謁李達塑像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飛躍圖書館
      去圖書館
      中國圖書館學之當下:反思與瞻望
      圖書館論壇(2014年9期)2014-03-11 18:48:08
      隆重慶祝武漢大學建校120周年(1893-2013)
      廣西圖書館學會2013年年會暨第31次科學討論會在貴港舉行
      圖書館界(2013年6期)2013-03-11 18:50:45
      崇仁县| 图片| 贞丰县| 沂南县| 鄂温| 汝州市| 汝城县| 玛纳斯县| 马公市| 蕉岭县| 望奎县| 福鼎市| 金平| 新乡市| 阳江市| 松滋市| 石狮市| 桑日县| 海门市| 庐江县| 稷山县| 扎兰屯市| 怀柔区| 乐陵市| 临清市| 富川| 卢氏县| 新野县| 论坛| 山阴县| 郴州市| 宾川县| 东乡族自治县| 洱源县| 罗源县| 大石桥市| 峨边| 华阴市| 安龙县| 突泉县| 平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