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城在高麗王朝時作為首都開京存續(xù)了近五百年,因為其附近的松岳山上松林茂盛,所以又別名“松都”、“松岳”。其不僅因為華麗的宮殿與中央機構,是高麗王朝時期的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征,同時又因為“開京八景”、“松都三絕”的存在,為其賦予了美麗的文學意象,成為朝鮮王朝時期文人墨客懷戀和詠賦的深處記憶。
【關鍵詞】朝鮮王朝;文人;開京;記憶
開京在高麗王朝時,不僅是古代封建國家中央集權的象征,同時又因為悠久且富有價值的歷史遺產(chǎn),文人墨客的詩文記載,世俗民間的口語傳說等,被作為一種特殊的形象而存在于人們的記憶深處,一提到開城或松都,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它作為高麗京畿的存在,代表了曾經(jīng)的地位與繁盛,同時又因為文人賦予的美麗意象,在實際存續(xù)的歷史遺物上,又點綴了幽微難覓的深層內(nèi)涵。
一、高麗時期開京的都市文化
(一)高麗開京的城市構造
徐兢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中對高麗的內(nèi)城、外城、城門等有明確的記載:“其城皆無夾柱,護以鐵筩。上為小廊,隨山形高下而筑之。自下而望松山之脊,城垣繚繞若蛇虺蜿蜒之形。長霸門通安東府,光德門通正州,宣仁門通楊全羅三州,崇仁門通日本,安定門通慶廣清三州,宣祺門通大金國,北昌門通三角山,薪炭松子布帛所出之道也?!盵1]這些城門都十分華麗,雕梁畫棟,顯示出不一樣的王城氣象,并且建造技術比前代更加進步,建筑式樣也更加豐富和復雜。例如其中的廣化門“王府之偏門也。其方面東,而形制略如宣義,獨無甕城,藻飾之工過之。亦開三門,南偏門榜儀制令四事,北門榜周易乾卦繇辭五字,仍有春貼子云。雪痕尙在三云陛,日腳初升五鳳樓。百辟稱觴千萬壽,袞龍衣上瑞光浮?!盵2]可見當時中國的都市布局與漢詩文化對當時高麗王朝的影響。
(二)高麗開京的景觀與都市文化
李齊賢在《益齋亂稿》中對開京八景做了詳盡的描繪,并且對每一景都曾賦詩贊嘆。例如:“紫洞尋僧:傍石過清淺,穿林上翠微。逢人何更問僧扉,午梵出煙霏。草露霑芒屨,松花點葛衣。鬢絲禪榻坐忘機,山鳥謾催歸。靑郊送客:芳草城東路,疏松野外坡。春風是處別離多,祖帳簇鳴珂。村暖雞呼屋,沙晴燕掠波。臨分立馬更婆娑,一曲渭城歌。黃橋晚照:隱見溪流轉(zhuǎn),縱橫野壟分。隔林人語遠堪聞,村徑綠如裙。鳶集蜈山樹,鴉投鵠嶺云。來牛去馬更紛紛,城郭日初曛。樸淵瀑布:日照群峯秀,云蒸一洞深。人言玉輦昔登臨,盤石在潭心。白練飛千尺,靑銅徹萬尋。月明笙鶴下遙岑,吹送水龍吟?!盵3]在高麗時期,許多文人墨客都對開京進行了賦詩唱和,開京在文人的心中不僅是宗廟社稷的象征,更是一種精神家園,讓士大夫們在政治斗爭的朝廷中仍能尋找到亦官亦隱、寄情山水的幽情。
二、朝鮮王朝中期文人筆下的“故都”書寫
朝鮮中期文人筆下的開城敘述多帶有與京城漢陽明顯不同的精神風貌,并且與漢陽不同的道德立場和情感表達正是其獨特的象征。朝鮮王朝宣祖時期,宋象賢在壬辰倭亂之前赴任邊疆東萊府使。日軍侵略東萊城,他將境內(nèi)的百姓和軍人都召集起來,還叫來鄰村的軍士進入城內(nèi)分守,慷慨激昂地與士兵們宣誓,保衛(wèi)南門戰(zhàn)斗。在其死后,將帥們開始紀念宋府使的犧牲,開城人開始建立祠堂祭祀。宋象賢既是壬辰倭亂期間忠貞的象征,也是作為開城人的認同感被紀念。
安慶昌作為松都的貧寒之人,性格不拘束且多有氣節(jié)。李德浻在松都擔任試才御史時,每次都與安慶昌一同居住,記錄著樸淵瀑布和開城的奇談怪論,后來被視為開城地區(qū)的文化記錄。李德浻曾在《松都記異》一書中寫到“常記新舊說話,賴以破寂,第念前朝往蹟俱在方策,百年故事真贗相混,姑以中古以來表著耳目者,抄為小說,以備閑覽。言雖俚野,不無有助于名敎也云?!盵4]但是李德浻編纂的《松都記異》并不是單純的奇聞異談,而是官員親自在地方現(xiàn)場采錄的實質(zhì)性風俗或生活史相關記錄,具有重要的意義。朝鮮王朝的建國主體士大夫們誹謗、貶低高麗的歷史,再加上為了糾正事實被埋沒,記錄的各種文化信息,這本書具有很大的文獻價值。在開城留守的李德浻在處理政務以外的閑暇時間里,用其他官員沒有想到的部分努力收集記錄。為收集地區(qū)內(nèi)的口傳資料,直接詢問前代遺老整理事實,或親自整理親眼所見所感并收錄在書中,這些可以解釋為奠定開城歷史和文化的整體性和地區(qū)性的重要因素。
在此之前的許筠擔任黃海道知事和遂安郡守時,曾與安慶昌同行,交流過對開城的談話和認識。此時許筠在開城寫了一首詩,表達謝意之情?!澳媛孟喾晷比諘r,古都風物入秋悲。勞生卻被仙翁笑,三過開城不賦詩?!盵5]雖然是文人們的日常詩話,但該內(nèi)容表現(xiàn)了亡國后舊都開城的風物消失,在模糊的記憶中掙扎的現(xiàn)象。與此相關,開城人崔永壽等高麗末期知識分子通過夢境講述對亡國的怨恨和回憶。主要內(nèi)容是抨擊高麗滅亡的責任,激進分子鏟除鄭夢周等知識分子和作為官員的鄭道傳等部分士大夫勢力。沒有忘卻的記憶在亡國的百年后也播放著,其記憶的主體是在黃海監(jiān)事在任的官僚文人李德浻,這是從后來作為杰出的文才在國王正祖時期進行悼念的車云輅(1559-1637)那里聽到的進入夢境的話。通過開城人崔永壽的感嘆,可以想象出對高麗亡國的怨恨。
許筠在其文集中也曾記錄“松都三絕”黃真伊的故事,黃真伊本為開城盲女之子,性格倜儻如同男子,工琴善歌,時常遨游山水之間。地方州官宴請其他官員和使節(jié),聲妓滿座。黃真伊就穿著破舊的衣服,滿臉污垢的坐在位置上,泰然自若的唱歌彈琴,完全沒有羞澀之意。平生最崇拜徐花潭的學問和為人,“真娘常白于花潭曰:松都有三絕。先生曰:云何。答曰:樸淵瀑布及先生暨小的也。先生笑之。此雖善謔,亦有是理。蓋松都山水,郁然盤紆,人才輩出?;ㄌ吨韺W,為國朝最。而石峯筆法,振耀海內(nèi)外。近日車氏父子兄弟,亦有文名。真娘亦女中翹楚,即此可知其言不妄?!盵6]其文集不僅記錄了松都三絕,還記錄了原籍開城的韓石峰,車氏父子三人(父親車軾、兄車天輅、弟車云輅)也分別以書法和文章享譽朝鮮八道,更加突出了開城人杰地靈、源遠流長的深厚文化底蘊,而“松都三絕”的文學意象更為開城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使其“風流”的城市狀貌得以成為朝鮮王朝中期士大夫們想象中的文學空間。
結語
壬辰倭亂后的朝鮮王朝中期,文人們集中精力尋找開城從“首都開京”到京畿地區(qū)之一的“地方城市”新的變遷與定位過程。一方面隨著儒學深化與性理學的發(fā)展,“忠貞”的形象得到強化。與此相關,進入這個時期后,主張其王氏正統(tǒng)性的意見開始抬頭,在朝鮮建國以后對高麗始終堅守節(jié)義,進入山谷的72名賢者被重新評價,強調(diào)了鄭夢周的節(jié)義。其次,以開京為代表的“風流”空間的形象形成?!八啥既^”成為朝鮮王朝中期廣為人知的形象,最重要的是被正式記錄在松都的史料和邑志中。從這里可以看出,自壬辰倭亂以來,對松都象征的風流和游覽空間,朝鮮文人腦海中逐漸形成新的形象。
參考文獻:
[1]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卷三[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
[2]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卷四[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
[3]李齊賢:益齋亂稿·卷十[M].韓國文集叢刊,韓國古典綜合數(shù)據(jù)庫.
[4]李德浻:松都記異[M].韓國文集叢刊,韓國古典綜合數(shù)據(jù)庫.
[5]許筠:惺所覆瓿稿·詩部一[M].韓國文集叢刊,韓國古典綜合數(shù)據(jù)庫.
[6]許筠:惺所覆瓿稿·說部三[M].韓國文集叢刊,韓國古典綜合數(shù)據(jù)庫.
作者簡介:
任洪航,延邊大學世界史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東亞古代城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