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語的親屬稱謂詞能夠體現(xiàn)一個地區(qū)的各種文化語言現(xiàn)象,方言區(qū)的親屬稱謂詞作為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語言層次,集中反映出該方言區(qū)詞語的類聚現(xiàn)象,我們從構(gòu)詞、語用以及所體現(xiàn)的文化特征這幾個方面來調(diào)查分析江西臨川的親屬稱謂詞。
關(guān)鍵詞:親屬稱謂詞;臨川;方言
作者簡介:李帆(1995.12-),女,漢族,江西撫州市人,貴州民族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yīng)用語言學專業(yè)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應(yīng)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4--02
引言:
臨川區(qū)屬江西省撫州市,位于江西省東部地區(qū)。在贛語的五個片區(qū)中,臨川方言就屬于撫廣片,現(xiàn)在我們就臨川區(qū)上頓渡鎮(zhèn)的親屬稱謂詞進行研究。親屬稱謂指的是以自身為中心來對和自己有血緣宗親或者姻親關(guān)系的人的稱呼。自古以來,漢語的親屬稱謂就有著嚴格而復雜的要求,稱謂形式也多樣。正確掌握了這些親屬稱謂,對古代語言文化也會有一定的了解。我們對臨川親屬稱謂詞進行研究,為學界提供一些研究材料。
一、臨川方言親屬稱謂介紹
(一)祖輩稱謂
曾祖父曾祖母稱為西公西婆,祖父祖母稱作公公、婆婆/馬馬,外祖父外祖母喊作阿公、阿婆,舅祖父舅祖母稱作舅公、妗婆,姨祖父姨祖母喊作姨公、姨婆/姨馬,姑祖母姑祖父喊作姑婆、姑爺。
(二)父母輩稱謂
父親母親稱為爹爹、姆媽,伯父伯母喊作大爸、婽婽,叔父叔母喊作叔叔、嬸米,大姑大姑父喊作賀姑、姑爹(讀作牙),小姑小姑父喊作姑姑、姑父,舅父舅母喊作母舅、哈妗,大姨大姨父喊作賀姨/娘、賀爹(讀作牙),小姨小姨父喊作姨婽、姨父。姻親上的稱謂,女子對公公婆婆的背稱是前頭人、家媽子,男子對岳父岳母的背稱是堂人公、堂人婆。
(三)平輩稱謂
平輩中,所有有血緣關(guān)系的哥哥姐姐都稱呼其小名再加上哥哥或姐姐。弟弟妹妹的話,就直接喊其小名,大伯子大伯嫂的背稱為哈爸、母娘,小叔子小嬸子的背稱為哈叔、嬸米,其他的一般都隨子女稱呼或者隨妻子丈夫稱呼。另外,妯娌之間的背稱是叔弟,連襟之間的背稱是老姨。
(四)子孫輩稱呼
子孫輩一般都直接稱呼其小名。背稱中,特殊一點的有把兒子女兒喊作崽、女,把兒媳女婿喊作為新婦、郎。
二、臨川方言親屬稱謂的構(gòu)詞形式
臨川方言親屬稱謂詞分為面稱和背稱,面稱詞和背稱詞在構(gòu)詞上各有自己的特點。
(一)面稱的構(gòu)詞法
(1)附加式,由詞根和詞綴構(gòu)成。[1]213在祖輩的親屬稱謂中,基本上都是以“公”“婆”為后稱,然后根據(jù)血緣關(guān)系的親疏不同分別稱呼。首先,以祖父祖母為基礎(chǔ),祖父在臨川方言中被喊作“公公”,祖母被喊作“婆婆/馬馬”。以“公”“婆/馬”為后綴,把曾祖父、外祖父、舅祖父、姨祖父分別稱呼為西公、阿公、舅公、姨公。把曾祖母、外祖母、舅祖母、姨祖母、姑祖母分別稱呼為西婆、阿婆、妗婆、姨馬、姑婆。只有姑祖父有些例外,被稱為“姑爺”。在平輩的親屬稱謂中,不管是親哥哥親姐姐還是堂的表的哥哥姐姐,都直接稱呼其小名+哥哥/姐姐。
在臨川方言中,一般不用數(shù)字標記區(qū)分排行,要是有三個哥哥的話,不管彼此之間歲數(shù)相差多大,都通過加其小名+哥哥來區(qū)分。同樣,本來叔祖父按上面的推論,應(yīng)該被稱呼為“叔公”,但是臨川方言中并不這樣稱呼,由于叔祖父和祖父是兄弟關(guān)系,所以一般直接稱呼叔祖父的小名+公公,只稱自己的祖父為“公公”,以此作區(qū)分。
(2)復合式,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詞根結(jié)合在一起構(gòu)成。[1]212雖然臨川方言的親屬稱謂中不用數(shù)字來標記區(qū)分排行,但是也有一些親屬稱謂有特定的標記區(qū)分排行的方式。一般普通話中稱呼父親的姐妹都為姑姑,而臨川方言親屬稱謂中卻對父親的姐姐和妹妹的稱呼有明顯的區(qū)分:把稱呼父親的妹妹為姑姑,稱呼父親的姐姐為賀姑。這不止體現(xiàn)在對父親的姐妹的稱呼上,對母親的姐妹也是同樣的:把母親的姐姐為賀姨,母親的妹妹稱呼為姨婽。所以他們的配偶也有各自的稱謂:姑姑和姨家的配偶分別稱呼為姑父和姨父,賀姑和賀姨的配偶則被稱呼為姑爹和賀爹。這里的“賀”是個形容詞,修飾限定后面的稱謂詞,有“大”的意思。
(3)重疊式,指由相同的詞根語素重疊構(gòu)成。[1]213嚴格來說,標準的臨川方言重疊式親屬稱謂詞還是比較少的,上面親屬稱謂詞的系統(tǒng)描述中可找到,重疊式的親屬稱謂詞主要有公公、馬馬、爹爹、叔叔、姑姑、嫂嫂。而這些重疊式的方言親屬稱謂詞并不時都存在系統(tǒng)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像“公公”和“婆婆/馬馬”是對應(yīng)著存在的,但是“爹爹”就沒有與之對應(yīng)的“媽媽”,“姑姑”也沒有與之相對應(yīng)的“姨姨”。雖然現(xiàn)在有“嬸嬸”這個稱呼,但這個與“叔叔”對應(yīng)的“嬸嬸”并不算嚴格的臨川方言親屬稱謂,與“叔叔”對應(yīng)的臨川方言親屬稱謂詞是“嬸米”。
(二)背稱的構(gòu)詞法
(1)我+面稱。在臨川方言親屬稱謂詞的背稱中大部分都是用“我+面稱”,像我公公、我婆婆、我賀娘。但也有異型同指的,像“我爺老子”也可以說成“我爹爹”,“我娘”也可以說成“我姆媽”。
(2)我+非面稱。這種形式占少數(shù),但是確實很重要的部分,像對親姐姐的背稱是“我哈姐”??墒?,這種背稱主要存在于姻親關(guān)系中,主要是對自己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有姻親關(guān)系的親屬之間的稱呼。上面列舉的親屬稱謂詞中背稱是這種形式的主要有“我前頭人”“我家媽子”,這兩個稱謂詞分別是女方對公公婆婆的稱呼?!拔姨萌斯薄拔姨萌似拧笔悄蟹綄υ栏冈滥傅姆Q呼。另外還有女方對丈夫的哥哥及丈夫哥哥妻子的背稱是“我哈爸”“我母娘”,對丈夫的弟弟的稱呼是“我哈叔”,對丈夫的姐妹都稱呼為“我姑姐”。除了對單個人的稱呼,幾個姻親關(guān)系中的背稱也有可以用這個形式,但是要加上數(shù)字限制,妯娌之間的背稱為“叔弟”,如果是幾個人,就是“我?guī)资宓堋?。連襟之間也一樣,幾個人就是“我?guī)桌弦獭薄?/p>
三、臨川方言親屬稱謂詞語用描寫
(一)同指異稱和同稱異指
同指異稱是指同一個人有不同的稱呼。在臨川方言親屬稱謂中,如:祖父有公公、爺爺這兩個稱呼;祖母有婆婆、馬馬這兩個稱呼;父親有爸爸、爹爹、我爺老子等稱呼;母親有姆媽、我娘這兩個稱呼。舅父有母舅、舅舅兩個稱呼。就連女方對丈夫的父親的稱呼也有很多:從父稱,背稱可以從子女稱,也可稱呼為前頭人。
同稱異指同一個稱呼可以指不同的人。因為臨川方言親屬稱謂分得比較清楚嚴格,所以同稱異指的現(xiàn)象還是比較少的,但還是存在的,像“賀姑”就可以是父親的姐姐,也可以是丈夫的姐姐,后一種情況主要是女方家人跟著子女喊的。類似的情況還有“姨婽”可以是母親的妹妹,也可以是妻子的妹妹,后一種情況是男方家人跟著子女喊的。
(二)從他稱謂
從妻稱或從夫稱,主要是妻子面稱公公婆婆時,和丈夫一樣喊。丈夫稱岳父岳母時,和妻子一樣喊。而對于平輩的姻親稱呼,既可以從夫從妻稱,也可以從子女稱,年紀比自己小的還可以直呼其名。像丈夫的哥哥,妻子就可以面稱哥,也可以從子女稱為大爸。丈夫的弟弟可以從子女稱為叔,也可以直呼其名。妻子的姐姐,丈夫可以稱為姐,也可以從子女稱為賀姑,妻子的妹妹,丈夫可以直呼其名,也可以從子女稱為姨婽,如果妻妹比妻子小很多,也可能會喊“姨婽仔”。
四、臨川方言親屬稱謂詞中反映出的文化特性
語言和社會文化密切相關(guān),蘇新春認為:“方言詞語在新生過程中會處處浸漬著地方文化?!盵2]語言在區(qū)域文化中生長、發(fā)展,語言是文化的一個承載體,所以一個地方的親屬稱謂詞體現(xiàn)著當?shù)氐奈幕厣?、文化習俗,同樣也會隨著社會文化的發(fā)展而有所變化。
(一)稱謂表達直接
這主要體現(xiàn)在夫妻之間的稱呼,一般背稱中妻子直接稱丈夫為“我男子人”,丈夫把妻子稱呼為“我娘子人”。面稱的話,要么直接喊小名,要么就什么也不喊直接說事。這些稱呼方式不像其他地方方言稱為“孩子他爸、當家的……”這一方言親屬稱謂不以子女為中心,從子女稱,而是以彼此為中心,注重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也沒有那種以男性為中心的傳統(tǒng)思想。
(二)宗系觀念尚存
在祖輩的親屬稱謂詞中,還是嚴格按照宗族關(guān)系來稱呼,這些祖輩的雖然都稱為公稱為婆,但是又會依宗族關(guān)系的不同,親屬稱謂詞的前綴會不一樣,例如:祖父祖母稱為公公馬馬,外祖父外祖母稱為阿公阿婆,姑祖父姑祖母稱為姑婆姑爺,舅祖父舅祖母稱呼為舅公妗婆。另外,雖然臨川方言親屬稱謂不用數(shù)字來區(qū)分排行,但是有些宗系排行還是有的,比如賀姑是父親的姐,父親的妹妹稱為姑姑;賀姨是母親的姐,母親的妹妹稱為姨婽。這里利用“賀”字來表示父母親的姐姐。
(三)淡化親疏關(guān)系
在臨川方言親屬稱謂中,為了不表現(xiàn)出親疏關(guān)系,不管是親哥還是表兄堂兄,都稱呼其小名+哥哥,這樣不對親屬關(guān)系的遠近進行區(qū)分,有利于親屬之間關(guān)系的拉進。就連祖輩的稱呼也是這樣的情況,除了自己的親祖父喊公公,祖父的兄弟都喊“小名+公公”。
(四)受普通話的影響
受教育文化等影響,現(xiàn)在年輕一輩的稱呼語越來越靠近普通話的親屬稱謂,例如:祖父祖母的稱呼為爺爺奶奶。舅父舅母的稱呼有最明顯的變動,原本這兩個稱為母舅和哈妗,現(xiàn)在都稱為舅舅和舅媽。另外,姨母姑母的稱呼也向數(shù)字排行靠近,稱為大姨小姨等。
(五)稱謂泛化
所謂泛化,就是指本來專指一個事物的詞語擴大到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臨川方言親屬稱謂中叔叔的這個稱呼已經(jīng)泛化到稱呼和父親同一輩的且比父親小的所有男性,爺爺奶奶輩的都稱為公公婆婆,哥哥姐姐的稱呼也同樣泛化到比自己大的所有人。娘子人泛化為所有結(jié)婚女性,同樣男子人泛化為所有結(jié)了婚的男性。
五、總結(jié)
親屬稱謂詞是語言的研究對象,也是文化研究必不可少的成分,它是對一個地區(qū)文化的表述和呈現(xiàn)。語言和文化是共同存在且相互作用的。臨川方言的親屬稱謂詞是在臨川文化背景中發(fā)展起來的,因此這些親屬稱謂詞作為一類詞語的聚合,在構(gòu)詞形式、語用方面都很能體現(xiàn)臨川的獨有語言特色。同時,通過這些語言現(xiàn)象又能很好地展現(xiàn)臨川的文化特征??梢?,臨川方言親屬稱謂詞還是很有研究價值的。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上冊[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213、212、213.
[2]蘇新春.文化語言學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