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恩來侄兒周爾均的記憶里,有一首詩讓他記了一輩子,這就是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而跟這首詩一起記住的就是周恩來教導(dǎo)的不搞特殊化的家風。
在中南海,周恩來一直在西北邊靠近馬路的西花廳辦公和居住。這是一座清朝修建的老院子,年代久遠,房屋幽暗潮濕,門窗都有縫隙,特別是地面的方磚比較潮濕,辦公室的地毯由于潮濕也生了蟲子。周恩來因此經(jīng)常犯關(guān)節(jié)炎。有關(guān)部門多次提出維修,但是周恩來始終沒有同意。
1959年,秘書們趁著周恩來和鄧穎超相繼出差的機會,未經(jīng)周恩來同意,本著節(jié)儉實用的原則對西花廳進行了一次維修。這次修繕,其實只是將腐朽的小梁進行了更換,將已經(jīng)脫皮的墻面進行了粉刷,更換了窗簾、吊燈,鋪了地板,又從釣魚臺國賓館找到一張不用的床換下原來的舊木床。
維修后的西花廳“煥然一新”,但外出歸來的周恩來一進門就怔住了,忙問左右這是怎么回事?聽了身邊工作人員的匯報,周恩來把主辦的同志嚴厲地批評了一頓,勒令他們馬上把舊家具換回來。隨后,周恩來不但根本沒有進屋,而且扭頭離開西花廳,去了一個臨時住處。周恩來此舉就是為了告訴身邊工作人員,你們不恢復(fù)原樣,我就不回來住。
這個時候正好周爾均去看望周恩來,目睹了伯父生氣的場面,便勸慰伯父說:“您平時教育我們要愛護國家財產(chǎn),西花廳這個房子實在是相當?shù)钠婆f了,這是歷史文物,這樣一種維護,也是保護國家財產(chǎn),從這個意義上也沒有什么大錯,伯伯您就不要再生氣了?!?/p>
周恩來聽后點了點頭,但依然嚴肅地說:“你說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并不是反對做簡單的維修,問題是現(xiàn)在修得過了些。你要懂得,我是這個國家的總理,如果我?guī)ь^這樣做,下面就會跟著干,還有副總理,還有部長,再一級一級地這樣上行下效,就不知道會造成什么樣的嚴重后果。西花廳原來的樣子我看就很好嘛!現(xiàn)在我們國家還窮嘛!還有很多群眾沒有房子住呢!”
停頓了一下,周恩來繼續(xù)說:“把我住的地方修得那么好,影響多不好。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能有絲毫的特殊?!?/p>
接著,周恩來問周爾均:“你看過杜甫的那首詩嗎,就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周爾均點點頭,并認真地背出了這首詩。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聽了周爾均完整地背下這首詩,周恩來滿意地點點頭,然后意味深長地說:“你想一下杜甫這首詩,就會明白我為什么這樣生氣了?!?/p>
這件事還驚動了副總理陳毅,他專程去勸周恩來也不管用。直到秘書不得不把窗簾卸了,吊燈拆了,床也換回去了,周恩來才勉強同意住回西花廳。即便如此,周恩來在國務(wù)院的會議上還多次做了自我批評,并表示,只要我當一天總理,就不準在中南海大動土木。他還語重心長地對幾位副總理和部長們說:“你們千萬不要重復(fù)我這個錯誤?。 ?/p>
這件事情已經(jīng)過去幾十年了,每次周爾均回憶起來都還仿佛是發(fā)生在昨天。此后,周爾均無論是擔任國防大學政治部主任,還是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功勛榮譽,從沒忘記伯父說過的話。如今,80多歲的周爾均仍能完整地背誦《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仍時時不忘用周恩來說過的這句話教導(dǎo)自己的孩子們: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能有絲毫的特殊。
(文章選自《老一輩革命家和先進模范人物好家風故事集》,唐蕊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