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
遼寧朝陽之所以有號稱“東北第一塔”的朝陽北塔,與當?shù)貧v史悠久的厚重的佛教文化不無關系。朝陽北塔高42.6米,始建于公元485年前后。北魏文成文明皇后馮氏為其祖父北燕王馮弘祈福,在三燕和龍宮殿舊址上修建了“思燕佛圖”,此木塔后來毀于火災。隋文帝仁壽年間,當?shù)毓倜穹钤t在其舊址上又重建一座磚塔,稱為寶安寺塔(即今朝陽北塔),并葬隋文帝所賜釋迦牟尼舍利兩粒。唐天寶年間曾修葺一新。遼代又兩次維修,更名為延昌寺塔,形成了現(xiàn)今以三燕宮殿夯土臺基為地基,“思燕佛圖”為臺基,隋唐磚塔為內(nèi)核,遼塔為外表的朝陽北塔。其獨特的“塔上塔”“塔包塔”的構筑形式,向人們昭示著北塔“五世同體”的輝煌歷史。
朝陽北塔位于遼寧省朝陽市慕容街(原雙塔街)北端。因市內(nèi)原有三座古塔鼎足而立,依其方位,俗稱北塔。朝陽北塔是典型的佛舍利塔。該塔為方行空心十三級密檐式磚筑,其主體結(jié)構塔身上四面磚雕四方佛、八脅侍菩薩、二十四飛天、八大靈塔及塔名等圖案,精美異常,引人入勝。
1988年11月14日,有關部門在對北塔進行修繕中,發(fā)現(xiàn)了天宮、地宮,出土了上千件奇珍異寶。兩顆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再現(xiàn)于世,是繼1987年陜西法門寺后佛教考古的又一次重大發(fā)現(xiàn),轟動了海內(nèi)外。同時出土的鎏金銀塔、金銀經(jīng)塔和波斯玻璃瓶被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國寶級文物。其他諸如精美絕倫的金銀器、華麗多彩的瑪瑙器、絢麗奪目的玻璃器、晶瑩剔透的水晶器和巧奪天工的玉石器等佛教文物同樣是全國罕見。地宮出土的遼代石經(jīng)幢,被稱為“東北第一幢”。
1988年,朝陽北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前些年朝陽北塔在修繕時出土了大量珍貴、罕見的國家級、甚至是世界級文物。其中的七寶舍利塔即是世界級文物。七寶舍利塔為方形單檐式,由臺座、蓮座、塔身、塔檐、剎頂構成,塔上面是由銀絲串起的金銀飾品,珊瑚、珍珠、瑪瑙、玉石、水晶等寶物,外觀晶瑩剔透,品質(zhì)極高。根據(jù)專家考證,此文物絕非一般人所擁有,必為皇家之物。
朝陽的佛教文化在東北地區(qū)最為悠久。有一年,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齊曉飛來朝陽考察,高度評價朝陽是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交融的重要結(jié)點,是東北乃至東北亞佛教文化的傳播中心,在中國佛教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齊曉飛說:“總的來看,朝陽佛教文化有幾個特點:一是歷史悠久,二是底蘊深厚,三是地位重要,四是特色突出,五是潛力巨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