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慶錚
芝諾對運動上的觀點,即是所謂的“飛矢不動”令眾多學著們感到驚異,這看似令人摸不著頭腦,但是仍可以得到反駁。這篇文章就是為反駁芝諾而寫的。
1.按照芝諾的說法,一物體可無限可分,但是當我們舉例出無限這個數(shù)時,卻感到無聊和厭煩。因為無限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數(shù)。諸如誰又能指出無限個數(shù)呢?按照無限的說法,無限和無限再加一萬個數(shù)似乎都是等同的,要無限個數(shù)和無限加x個數(shù)不同,則無限就變成有限個數(shù)了。芝諾的說法根本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因為常人在思維中根本得不出無限這個概念來。無限自然在距離便也行不通了,我們只從肉眼去看也是不可能的。得到這個結論,便能夠作為反駁芝諾的第一條,接下來的問題就好辦了。
1.1再有一點,我需要對絕對真空的本質(zhì)進行一番論述,以便解決后面的問題。盧克萊修在《物性論》中說“但世界并非到處都被物體擠滿堵?。阂驗樵谖矬w里面存在著虛空——認識了這一點,對你幫忙會不少,它會使你免于日夕疑惑不止,永遠究問一切而不信我的話。因此必定有一種虛空,一種其中無物而不可觸的空間。如果不是這樣,東西就絕不能運動;既然物體那種能堵塞的本性就會永遠到處對一切發(fā)生作用。這樣就沒有什么東西能推向前進”?!耙驗?,魚類怎能向前突過去,除非水已經(jīng)讓開路?而水又怎能讓開路,當魚類還不能向前游去的時候?所以或者是所有物體都該沒有運動,否則一切東西就應包含著虛空,以便從它獲得運動的開端?!痹凇段镄哉摗分?,盧克萊修證明了絕對真空的存在,但是,盧克萊修仍然沒有看出從高處落下的物體在絕對真空中運動的問題,仍然像法拉第那樣去考慮所謂的媒介物,即是通過某種媒介物的牽引去帶動物體的運動,根本沒有考慮媒介物的牽引是沒有必要的問題。我現(xiàn)在舉例,假定這束光線射進我面前的這張桌子,那么這張桌子在吸引著這束光線就是必然的,即使這束光線通過某種媒介物被這張桌子吸引也是多余的,因為這樣說的話這張桌子不是也會在吸引著某種媒介物嗎?為了能對我的論斷進行形式化的說明,我用字母去代表實際物質(zhì)的運動。如果此時有一個物體A向著另一物體C進行運動,那么將它說成是C在吸引著A都是不成問題的。我們再在這之中考慮媒介物B,如果你看成是B推動著A從而向著C運動,那么C不是也在吸引著B和A,或是A在吸引著B從而向著C運動嗎?沒有絕對真空的存在,物體就不能運動。那么,無論是A吸引B或是C吸引A從而帶動B運動都是通過絕對真空進行的。為了說明絕對真空就是力,那么我們在自然界中因為地心的吸引而下落的物體作為參照是最合適的。因為吸引的路徑是不能夠完全堵塞的,而地心仍然能吸引物體(因為放下一塊石子,就會看到它落在地上)。如果考慮媒介物的推動作用,那么媒介物不是也在被物體通過絕對真空進行吸引從而向著地心運動嗎?或是不也是地心在通過絕對真空吸引著媒介物從而吸引著物體進行運動嗎?因為只有運動的路徑不是完全阻塞住的時候運動才能發(fā)生。因此,地心(或相互運動的物體)是通過絕對真空進行吸引的。絕對真空本身就是力。不過這里必須要考慮物體向著另一物體運動,因為物體不可能獨自保持在不向著其他物體運動也能夠說成他是在運動,假設世界只有一個物體,那么就不能稱其為是在運動的。如果將這些結論在物理學能夠成功運用的話,自然不會是不合理的。運動在物體方面和絕對真空一樣是不可缺少的,在運動方面絕對真空不能缺少物體,物體也不能缺少絕對真空。
1.1.2由于距離不能得出無限,并且距離必須是個數(shù),那么就必定存在一個運動的最小距離,所有物體的運動都以最小距離為單位。的確,按照芝諾的說法,運動快的物體并不能追上運動慢的物體。由于運動存在一個最小距離,雖則所有物體的運動速度均相等,但是為什么我們卻看見一個物體比另一個物體運動快呢?這個很容易得出答案,該運動慢的物體靜止過。由于運動的前后接續(xù),物體在絕對真空中的運動的前后接續(xù)存在效用,即推動另一物體運動。因而諸本源的每個運動的最小距離都推動其超距作用的諸點——諸個本源永遠不會產(chǎn)生其形狀上的變化增減——物質(zhì)不能從無中產(chǎn)生??上攵晃矬w如果在真空中的運動不決定其效用,則其在絕對真空中向著某物運動的距離的逼近和其不動完全一致,因而也就不會存在使其他物體得到運動的可能了。物體的推動力依靠的是絕對真空進行的,如果某物自身內(nèi)的某個點能作用至自身進行運動,那就是十分荒唐了。則由一物體作用于另一物體必定作用于其內(nèi)的諸個點,一物體作用于其外的另一點必定作用于其點屬于的物體,一個點不能同一物體合并再分離,則可知物體并不需要接觸才能推動另一物體運動,諸本源的每個運動的最小距離均存在停止從而通過不等距離的超距作用轉移至其他點。
2.依照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物質(zhì)運動存在著某種隱德萊希的非物質(zhì)的東西,但須知精神必須是物質(zhì)決定的,只有實際物質(zhì)才能決定任何性質(zhì)。
2.1芝諾對運動上的看法同亞里士多德的隱德萊希一致,認為物質(zhì)不運動而存在其精神的變化都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