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摘 ? ?要】現(xiàn)階段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對口語的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忽視口語在日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認為口語教學費時費力,導致學生能力發(fā)展不平衡。但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國家之間合作的日益頻繁,全社會對英語交流能力的要求也日益增加。英語口語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基礎部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從英語口語教學手段等方面,探索出符合高中學生學情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 口語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201
高中英語教師要認識到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要性,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在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之間可以就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展開教研,互相交流教學心得,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以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性、母語對英語教學的負遷移。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盡量不用母語為中介的翻譯法,即使使用也應該加強分析對比。要求學生使用英漢雙解詞典,并逐步過渡到使用英英詞典,這有利于學生準確掌握詞匯的內(nèi)含和外延,因為用一種語言解釋另一種語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對應、完全準確。教師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即有些英語詞句用漢語很難解釋,甚至會出現(xiàn)越解釋越難的現(xiàn)象。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經(jīng)常給出一些包含該詞、句的句子,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去猜測、理解。所給出的語境應盡力和該詞句所處的語境相似,而且是學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這樣既可以給學生的理解以鋪墊,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詞句的目的,又能增強語言實踐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有了好的英語思維習慣,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一定的前提和保障。
二、多讓學生開口講英語
新課程標準中開設了Speaking部分,Speaking部分為了給學生更多的鍛煉英語口語的機會,尤其是高中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要給班級每個學生鍛煉口語的能力,每個單元的Speaking部分至少要留出10~15分鐘的鍛煉時間,并且將學生分成各個小組,設置各種適合口語鍛煉的情景。
新教材在每單元的Speaking部分提供了各種形式的口語任務,很多的語言素材以及語言項目中,教師能結合要求布置口語任務,讓學生根據(jù)所提供的語言素材和任務要求,進行小組討論以及評論發(fā)表等等。例如,高一上第三單元有關旅行的任務課題,可以根據(jù)旅行設置情景,讓學生分別扮演導游和客人等,甚至有些同學可以扮演自然或者人文景色,寓教于樂,這樣學生在無拘束的自然的環(huán)境里很容易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積極引發(fā)學生口語表達的欲望
1.貼近生活情景??谡Z交際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里產(chǎn)生的語言活動。特定的環(huán)境為口語交際提供了場合、對象、目的等具體條件,從而使學生進行真實的交際行為,取得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教學中,教師要依據(jù)教材設計的話題,合理拓展,精心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實際的交際環(huán)境,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表達自己思想的愿望,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去交流、去體驗,獲得身心愉悅和審美感受。教師在設計交際環(huán)境時還應注意真實性、現(xiàn)實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2.增強學生表達的信心。羅賓耐特說過:“教師在傳授知識時,應該熱情、敏感和寬容。”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千方百計地營造和諧的人際交往氛圍,注意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分別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性格外向的學生,活潑大膽,反應迅速,對這類學生應采取吹毛求疵法。在保護他們積極性的同時,對他們要從嚴從高要求,讓他們說得對、說得準、說得好;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動作遲緩,反應速度慢,應采取激勵法,多給予表揚和鼓勵,著重培養(yǎng)他們敢說和愿意說的良好習慣,鼓勵他們敢于發(fā)言提問。這樣在輕松、愉快、融洽的環(huán)境中,學生各抒己見,滿載而歸,并對下一次的交流充滿期待。
四,努力擴大學生的語言儲備量
學生有了強烈的表達欲望后,不一定都能脫口而出,因為這需要他們有大量的語言儲備作為基礎。學生聽懂理解的愈多,范圍愈廣,口語能力也愈強。所以教師應盡量擴大語言的輸入量。
1.課堂教學。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教師應首先從課堂入手,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鐘內(nèi)提供足夠的信息刺激量,使語言的輸入量達到最大限度。自己要盡量做到全英語授課,用清楚、流利的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不論是開場白還是布置作業(yè),甚至是提醒學生注意課堂紀律。隨著教學的深入,還要不斷更新所使用的語言,讓這些語言在英語課堂的自然情景中經(jīng)常為學生所用。
2.多渠道進行英語視聽訓練。教師可以讓學生經(jīng)常聽各種材料的錄音,或適時播放一些外語片子,提供視聽機會;假期里讓學生多收看電視英語節(jié)目,獲取大量的課外信息;積極開展“英語角”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交際的機會。一切都是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英語學習的氛圍環(huán)境,增加語言的輸入量。
總之,教師在口語教學當中應從實際情況出發(fā),要打破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教學的束縛,不只是一味地講解教材內(nèi)容,而是如何選擇最優(yōu)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nèi)容相呼應,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開口說英語。
參考文獻
[1]張誠.英語口語教學與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2]胡春洞.《英語教學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