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皓童 許曉瑤
【摘要】 中國婚俗文化源遠流長,其作為人生過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受到社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隨著時間的遷移,當初的“六禮”在今日之社會中已然有了新的面貌,而中國古代傳統(tǒng)婚俗中“傳宗接代、繁衍子孫”的觀念,現在卻仍然具有很強大的影響力。百年以來,中西文化不斷碰撞融合,現代中國婚禮形制也因此而更加豐富多元,老天津衛(wèi)不僅保留著很多“老例兒”,也發(fā)展出了“新中式婚禮”。本文以天津地區(qū)的傳統(tǒng)婚禮現狀為出發(fā)點,探究傳統(tǒng)婚禮的當代表現形式,并思考中國傳統(tǒng)婚禮的繼承與發(fā)展問題。
【關鍵詞】 傳統(tǒng)婚禮;婚俗現狀;新中式婚禮;天津
【中圖分類號】G12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0)30-0094-03
“婚禮”作為一種人生儀式,在社會生活背景下,必然會受到一對新人的審美觀念、知識趣味、經濟水平等諸多方面的影響,近代則又增添更為關注新人個體的意義。中國傳統(tǒng)婚禮與當下社會流行的西式婚禮相比,儀式更為煩瑣復雜,加上人們受影視作品、小說、服飾設計等方面的影響難免會對傳統(tǒng)婚禮有“中國紅”“花轎”“繡禾服”“鳳冠霞帔”等刻板印象,因此主題較為靈活多變的西式婚禮更加受到年輕人的青睞。本文將試探究天津傳統(tǒng)婚禮在當代民眾生活表現形式與受眾情況,描述發(fā)展現狀并進一步思考其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一、中國傳統(tǒng)婚姻觀與婚禮儀式
“婚禮”在《禮記·士昏禮》中被描述為“婚禮者,合兩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由此可見,婚姻的目的是傳承子嗣,婚禮則在此意義上成了延續(xù)家族血脈的一種人生儀式,其端莊與隆重于“六禮”中可見一斑。古代對婚姻的解讀是以生育為主要目的、以門當戶對為前提條件的男女二人結合,而愛情等其他因素則往往不被重視。如裝飾品“喜女神”有寄托著保佑繁衍的意愿,裝飾食品雙魚交尾面寓意求得后代,至于服飾中的蛙形蓮花肚兜,則也是生育的反映,凡此種種,由來已久。
古代傳統(tǒng)婚禮的儀式帶有驅邪祈福色彩,如在進門習俗中,新娘花轎到達男方家門口,新郎手持弓,向轎內虛發(fā)三劍,即射向天、地、新娘,有辟邪凈化色彩,同時也有著對這段婚姻天長地久的美好向往,有祈福祝愿之意。
二、天津傳統(tǒng)婚禮現狀
天津傳統(tǒng)婚禮民俗由六禮發(fā)展演變而來,在繼承傳統(tǒng)事項的過程中又有所發(fā)展創(chuàng)新,形成了獨特的婚禮形制。傳統(tǒng)婚禮流程在天津各地有所差異,但大體上形制較為固定。與典型的北京滿族婚禮不同,天津婚禮還因受到“徽派”婚禮習俗的影響,典禮多在下午舉行。在文化的融合與變更的過程中,天津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傳統(tǒng)婚俗。
(一)天津傳統(tǒng)婚禮現狀之婚禮流程
現代社會中男女雙方多為自由戀愛。到了談婚論嫁時,男女雙方會先帶上禮品到另一半家中拜見對方的父母,等到雙方父母都同意后,則雙方父母見面,旨在共同商討婚事。之后則根據男女的生辰八字請人算好良辰吉日來舉行婚禮。若是算出有不和的地方,也會盡量進行一些其他措施來避免不好的事情發(fā)生。傳統(tǒng)婚禮中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等環(huán)節(jié)實際在現代婚禮中大體也以隱含或非正式的形式存在著。
1.婚宴前。
按照婚期,在距婚禮舉辦還有十天時,要“通紅事”并送“好兒錢”;距婚禮三天時,女方家中吹嗩吶“亮嫁妝”,男方家中也吹起嗩吶“亮驕”。晚上,童男童女圍著花轎轉圈唱喜歌,“童子轉驕”,引來鄰里圍觀,有告知結婚的意味(現已省略)。
結婚當天,男方家派出三個或五個未婚女孩到女方家娶親,與娶來的新娘構成了“去單回雙”之意。迎娶新娘的車輛數也必須是雙數。新郎在家等候,新娘抵達婆家,新郎被伴郎按壓著頭向新娘三鞠躬,新娘滿意后方可下車至新郎家中。
2.典禮過程。
新郎將新娘接入門后共同到舉行婚禮的酒店,進行典禮儀式。
典禮開場。司儀為一對新人致開場白感謝來賓,渲染熱鬧氣氛,烘托出婚禮儀式的喜慶。
高堂入座。新郎新娘雙方父母上臺入座。
新郎入場。新郎在臺中央待到吉時,等候新娘的到來。
新娘傳席。由媒人或伴娘掀開新娘門簾,新娘踏席而走,取傳宗接代之意。
跨火盆?;鹋桀A示著婚后生活興旺紅火。新娘在媒人或伴娘的攙扶下跨過紅色火盆。
三射紅箭。新郎向天、地、新娘虛發(fā)三箭,驅邪祈福。以示與新娘天長地久。
跨馬鞍。新娘在媒人或伴娘的攙扶下跨過馬鞍。象征著婚后生活平安順遂。
牽紅球。新娘走到臺中央,與新郎各牽紅球的一端。象征著一生相隨。
致證婚詞。證婚人(多為新人的同事領導)代表廣大親朋好友見證婚姻并祝福新人。
拜堂。新郎新娘各執(zhí)紅球一端,先向來賓鞠躬,二向高堂父母鞠躬,最后夫妻對拜。
挑喜帕。新郎用如意秤桿挑開新娘頭上的喜帕,表示稱心如意。
敬茶。也稱為改口茶,是“認親”的過程。新郎新娘改口稱對方父母為“爸”“媽”。
高堂致辭。雙方父母代表致辭,衷心祝福一對新人喜結連理。
做賬。新娘用筷子吃半生面條和子孫餑餑??曜?,取快生貴子之意,當新娘吃半生面條時,眾人問“生嗎”,新娘回答“生”。也是原始傳統(tǒng)婚禮中生育和繁衍子嗣觀念的延續(xù)。
合巹酒。即交杯酒,新人喝下交杯酒從此一生相隨,白頭偕老。
新人送神。新人從供桌上取一疊兒紙錢,放入炭火盆中燃燒,即送神,是婚禮當天的最后一個儀式。
3.宴請及認親。
典禮結束后是宴請,雙方的親朋還有歡聚一堂,吃喜宴。其中,女性在頭上戴雙喜字花。適時,介紹人引導新人“認親”,此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的“紅包”送給新人,關系愈近,禮金愈豐厚。此時孩童會收到來自新人的紅包,此過程稱為“回小禮”。
4.鬧洞房。
鬧洞房的習俗流傳至今,在一定限度內,有鬧洞房越熱鬧,二人的生活就會越紅火的意味。
咬甜。新人同咬一塊糖,寓意生活美滿甜蜜。
咬蘋果。新人同咬一個蘋果,寓意生活平安喜樂。
鬧洞房的時間并不長,從而給新人留有獨處時間整理和休息。
(二)天津傳統(tǒng)婚禮現狀之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城市意識文化的反映,處在海河之濱的天津,既承載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同時又擁有著與西方現代文明的接觸的極大便利,是一個傳統(tǒng)與前沿并存的城市。因此,天津傳統(tǒng)婚禮在保留傳統(tǒng)婚禮儀式的同時,更多的則是將傳統(tǒng)婚禮與現代世俗生活相融。
1.今之布景。
通過“紅白喜喪”這一詞語可知,結婚為大喜之事,喜事即用紅色,毋庸置疑。我國大多數的中式傳統(tǒng)婚禮皆是以紅色為主調,輔之以金、藍、赭等暖色調,以突出其層次感和靈動性。紅色本身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顏色,象征著喜慶、熱鬧與祥和,甚至具有圖騰性質。因此,就傳統(tǒng)而言,婚禮必然是以紅色為主,如,紅帳、紅路、紅花(今人用紅玫瑰)、紅雙喜字等,與此同時,又輔以豐收的金、貴氣的藍、莊嚴的赭等顏色,將僅有紅色的單調中賦予一種立體感。時下,為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要,婚禮現場除紅色外,還有以江南“淡紫淡藍”為主題的顏色。這種主題的婚禮既帶給人唯美的享受,又讓人體會復古的風尚,也為熱愛傳統(tǒng)的消費者所接受。然而,天津大多數傳統(tǒng)婚禮仍會選用紅色為主體顏色。
布景中的裝飾物也大都含有傳統(tǒng)元素,較為常見的有:與“善”諧音的扇子、悠悠火光的金燭臺、團圓喜慶的燈籠、象征愛情忠貞的大雁……此外,文房四寶、琴棋書畫等代表古典文化的元素也會出現在婚禮儀式中,但顯然與婚禮這一主題無關,只為突出古典文化氛圍,增添傳統(tǒng)意味。
2.今之服飾。
女性的婚禮服飾特點較為突出,具有代表性的是清末民初的繡禾服。繡禾服由上褂下裙兩部分組成,即上身對襟衣,下身馬面裙,顏色為大紅色,并會有金線為主的五彩刺繡。
男性的婚禮服飾相較于女性服飾來說,較為簡單。與繡禾服相配的是長袍馬褂,或是中山裝,服飾顏色多選用較為穩(wěn)重成熟的棗紅色、紫紅色等,多綴以祥云、盤龍等。
古代刺繡皆為繡工一針一線而繡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如今機繡技術日漸成熟,婚禮服飾圖案的制成也同時存在機器刺繡與手工刺繡兩種。機器刺繡的成本較低,樣式單一呆板。手工刺繡的繡禾服精美靈動,結合了平針繡、回針繡、珠珠繡等刺繡方法,制作細膩盡顯傳統(tǒng)手工藝術的巧妙。服飾的刺繡圖案凸顯著中國傳統(tǒng)民俗中對世間萬物的豐富認知:祥瑞慶喜龍鳳呈祥,“遍福”綿延五蝠臨門,喜鵲當頭雙喜臨門,永結同心蓮開并蒂,福壽三多百花齊盛……其中龍鳳、蝙蝠、喜鵲、蓮花等圖形在傳統(tǒng)觀念中,往往承載著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祝愿和向往,不僅出現在傳統(tǒng)婚禮服飾上,還多見于節(jié)日的剪紙、年畫中。
除服裝繡禾外,新娘還需要同時佩戴鳳冠和帔肩等裝飾。雖然在明清時期只有皇后和公主才可佩戴鳳冠,但如今其已無身份等級之分,新娘多會因其隆重大氣而選用。帔是披在肩背上的裝飾,有長短之分,顏色多樣,紅、綠、絳紫、天青等,宛如艷霞,固有“霞帔“之稱,是婚服的首選配飾。
3.今之音樂。
中國之禮樂文明講究煩瑣,宮廷樂曲在民間是無法享用的,民間廣泛運用的婚禮音樂如明代的《抬花轎》《喜迎親》等,多為中國傳統(tǒng)民俗樂器演奏,以上兩曲皆是用嗩吶吹奏,節(jié)奏輕快、明朗,營造出一種喜慶熱鬧的氛圍。
然而在當今時代,嗩吶這種傳統(tǒng)民族樂器因其聲音穿透力較強且辨識度極高,而逐漸不被用作婚禮配樂。人們多改用其他較為柔美溫和的民族樂器,如古箏、古琴、琵琶、二胡、中阮等?;槎Y表演曲目也逐漸豐富,在吸收西方現代音樂風格的基礎上,形成了以中國傳統(tǒng)音樂形式為主,搭配西方音樂表現形式的獨特風格,更加符合當代人的聽覺審美。
(三)天津傳統(tǒng)婚禮現狀之“新中式婚禮”
傳統(tǒng)婚禮的形制在天津的發(fā)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閼c公司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宗旨,按其意愿對傳統(tǒng)婚禮禮節(jié)進行改動,或者只應用紅色主題的布景,儀式則另作安排。近年來,受到“國學熱”的影響,天津地區(qū)的傳統(tǒng)婚禮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并逐漸形成了“新中式”婚禮。如今,新中式婚禮備受喜歡傳統(tǒng)文化的消費者青睞。
大多數婚慶公司會針對客戶需求,讓專業(yè)的傳統(tǒng)婚禮設計師為新人量身打造其獨特的婚禮形式?;槎Y中的儀式大都彈性較高,并且根據新人的喜好來取舍,適應了現代大多數人適己、求異的消費心理。
“新中式”婚禮集傳統(tǒng)元素、中國禮儀、西方部分觀念的為一體,其流程更為簡化,布景選擇性更廣。其既有西方婚禮的純粹簡約,又不失中國傳統(tǒng)婚禮之韻味。創(chuàng)新設計感十足的“新中式”婚禮,不僅僅局限于橫向的中西結合,還可以與縱向的歷史結合,在一場婚禮中,便可領略先秦渾厚、兩漢霸氣、兩晉風流、六朝多姿、唐風傾國、宋明流韻……
“新中式”婚禮的出現在為婚慶市場注入了一股由傳統(tǒng)醞釀的新鮮血液的同時,也體現出在中國在經歷百年之大變革之后,國人對于傳統(tǒng)文化回歸式的熱愛和繼承。
新中式婚禮當下在天津的發(fā)展十分可觀,甚至已經有替代傳統(tǒng)婚禮的趨勢。據了解,如今天津地區(qū)初具規(guī)模的婚慶公司都會有傳統(tǒng)婚禮的式樣供消費者選擇,但是選擇傳統(tǒng)婚禮的新人還是遠遠少于西式婚禮?;閼c公司為消費者“量身定制”的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自己的傳統(tǒng)婚禮形式,從儀式、布景、服飾、音樂到主持詞等方面,事無巨細地對整個婚禮流程進行設計規(guī)劃。但是整體而言,天津婚慶市場的傳統(tǒng)婚禮仍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也存有很多的問題,如:創(chuàng)意設計相對薄弱、婚禮儀式單一、婚禮模式化統(tǒng)一化、儀式煩瑣等,因此除極其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消費者外,朝九晚五的新人對其認可程度仍然較低。
“新中式”婚禮在婚慶市場的巍然興起,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傳統(tǒng)婚禮現代化進程。古為今用,批判繼承,傳襲中國傳統(tǒng)婚禮,必然要經過創(chuàng)新這一環(huán)節(jié)才能繼續(xù)向前發(fā)展。新中式婚禮是一種極具代表意義的形式,它的出現和興起使逐漸沉睡的傳統(tǒng)婚禮漸漸蘇醒。在全球化背景下,這一中華傳統(tǒng)的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與時俱進,兼容并包,將其他文化的可取之處為我所用,相信傳統(tǒng)婚禮新發(fā)展的未來也必將擁抱錦繡前程。
(四)天津傳統(tǒng)婚禮觀摩示例
2019年金秋,筆者在天津市濱海某酒店觀摩了一場隆重而盛大的傳統(tǒng)婚禮。
初入其院,奪目的紅燈籠連成串,個個用楷體印有“朱府”字樣,來訪者可知,此婚宴必是朱家喜事。三五步后,婚家主人向來訪者提供“紅傘”,既可遮陽,又在賓客走動間活躍了場地,俯視院落,紅傘浮動?!皞恪痹趥鹘y(tǒng)認知中有散枝開葉的意思,是對朱家新人早添貴子的期盼。為其圓滿,“傘”與“散”同音,又要避諱其意,則又有“一人為傘,百人為篷”的解讀,既可庇護驅邪,還有遠方來朋,又有蓬勃之氣。
鑼鼓齊鳴,舞獅助興,媒婆唱詞,新娘上轎,新郎跨馬,歡歌艷舞,直至大堂,新娘馬鞍火盆,新郎虛發(fā)三箭。
堂內“鳳求凰”,一眼紅帷帳,金色氣球騰空起,詩詞映聯(lián)楹。堂中歌舞升平,絲竹管弦,余音繞梁,朱弦三嘆。一曲《故夢》,又一曲《半壺紗》,親朋入座,笑而寒暄。
司儀開場道“今日大婚,合兩姓秉茗香,渡兩位新人入喜堂”,新郎立臺中,新娘待傳席。
“一世良緣享恩愛,鵲立枝頭鳳求凰。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有請新郎迎娶新嫁娘?!?/p>
“捧碧玉生香將遇見,熏染歲月最唯美的詩篇。新郎新娘行卻扇禮?!毙履飬s扇,方露花容。
共飲合巹,敬茶高堂,婚禮完滿。
雖然朱府婚禮是較為遵循傳統(tǒng)的,但是其中融入了流行元素,如樂曲運用音響設備,典禮中間運用自媒體形式,增強典禮效果,搶紅包、彈幕祝福等環(huán)節(jié)都增強了與賓客的互動性,讓在場之人皆有參與感。
三、總結
天津地區(qū)傳統(tǒng)婚禮流程保留了很多傳統(tǒng)文化組成中的精華部分,而不僅僅約束于古老的婚俗形制。將這些傳統(tǒng)內涵融入新潮的現代化式樣中,在與時俱進的同時,又能夠很好保留古典意味,同時也符合東方人表達情感的習慣。在傳統(tǒng)與時尚的碰撞中,傳統(tǒng)婚禮受大眾的審美藝術的影響,“搖身一變”成了受眾更為廣闊的“新中式”婚禮。
天津傳統(tǒng)婚禮由之前的“無人問津”或只被少數人所接受,發(fā)展為現在的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這是傳統(tǒng)婚禮在變與不變中找到的最為適合的平衡點,也是傳統(tǒng)婚禮能夠將其內核傳承發(fā)展的有效途徑?!靶缕俊毖b“古酒”,不僅更加奪人耳目,而且還更能激發(fā)出古韻的醇香來。
參考文獻:
[1]何斯琴.當代傳統(tǒng)婚禮的禮俗再造與價值重建[J].文化遺產,2018(04):88-95.
[2]何曉玲,梁強,李維,王文超.現代漢式婚禮營銷策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1):140-143.
作者簡介:
陳皓童,女,漢族,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