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我們要做個
無所事事的人
劍 男
沒有必要動土
沒有必要清除腐爛的落葉
沒有必要以為淤泥中的
殘荷沒有生命的氣息
冬天過后,脫下棉襖的人
在風(fēng)中等待雨水
沒有必要焚燒荒草
沒有必要剪枝
沒有必要移栽幼苗
植物在替大地翻耕它的田野
沒有必要打深井
沒有必要擦洗犁耙上的鐵銹
沒有必要掘草木的根
風(fēng)吹過幕阜山
萬物都跟著輕輕動了一下
沒有必要驅(qū)趕小動物
也沒有必要掐尖和打出頭鳥
春天來了,我們
要做個無所事事的人
看大地如何自己翻過身
自內(nèi)而外煥然一新
吳投文:延緩在漸漸變亮的喜悅上
春天是一個流溢著詩情的季節(jié),是詩人筆下一個常見的題目,但也容易寫濫寫俗,形成一個雷同化的模式。在詩人劍男的筆下,并沒有直接出現(xiàn)春天的繁花盛景,但讀者很容易感受到春天的郁郁生機。在寒冬過去之后,春天會一點一點地亮起來,按照它自身的節(jié)律使大地“自內(nèi)而外煥然一新”,而我們只管“做個無所事事的人”。盡管此詩的主題和意象并沒有超出讀者的經(jīng)驗范圍,但詩人的表達(dá)方式卻是個性化的—對讀者習(xí)以為常的傳統(tǒng)“詩意”進(jìn)行巧妙的剝離,以反“詩意”呈現(xiàn)出另一種更深地抵達(dá)自我生命體驗的詩意。
此詩采用一種反定勢思維的寫法,先抑后揚,正題反寫。詩人告訴我們,在春天“沒有必要動土”“沒有必要清除腐爛的落葉”“沒有必要焚燒荒草”“沒有必要擦洗犁耙上的鐵銹”,如此等等,一氣呵成,自成氣韻。詩中的十一個“沒有必要”恰恰是必要的,把春天到來時的物候變化帶到每一個貼近泥土的意象上,盡管色彩是暗淡的,卻包含著轉(zhuǎn)向明亮與繽紛的暗示性,同時隱含著抑制在詩人內(nèi)心里的欣喜。到最后筆鋒一轉(zhuǎn),“春天來了,我們/要做個無所事事的人/看大地如何自己翻過身/自內(nèi)而外煥然一新”,恍然我們的眼睛也隨之一亮,與春天共振在生命豐富的情采上。春天除舊布新,一切都充滿自然的活力,不再是荒蕪和寂寥,而是充滿坦蕩的生氣。這使這首詩顯示出結(jié)構(gòu)上的巧妙,給人出其不意的新異之感。
全詩的氣韻流動在春天隱微的光亮上,沒有刻意把春天的物候景致虛擬化,而是延緩在漸漸變亮的喜悅上,似乎更具有真實的敞亮感。語言的布局并不復(fù)雜,在相同的句式中又有適當(dāng)?shù)淖兓?,形成語感上的內(nèi)在變奏,在殘冬寥落的意象中溢出春天的豐盈。“我們要做個無所事事的人”,因為春天賜予一切,把我們帶到自然的豐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