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峰
摘要:我國建筑業(yè)發(fā)展十分迅速,隨著建筑數(shù)目的不斷增多,人們對土木工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在施工當中,施工企業(yè)過度關注建筑進度和經濟效益,極大的忽略了工程質量,導致建筑工程中一些質量缺陷事件頻出,如何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處理加以解決,并在此過程中創(chuàng)新技術體系,已經逐漸成為土木工程行業(yè)的主要問題。本文對當下土木工程常見的施工技術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創(chuàng)新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創(chuàng)新
社會和科技的快速發(fā)展讓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水平及施工技術得到了顯著提升,建筑工程的質量問題也成為了人們的關注點,為減小建筑施工中地基施工、支護施工、裂縫、剝落、漏水等問題對建筑質量造成的影響,施工人員需要保持高度警惕,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并在此基礎上注重創(chuàng)新,全方位提升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質量。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常見的技術
1.1基坑和基樁技術
地基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內容,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對于建筑地基的穩(wěn)定性有著重大影響。在采用該技術時,通常會用土釘墻支護深基坑,并利用土釘?shù)募庸毯蛪γ娼Y合形成一個擋板墻,依靠該墻來抵擋墻后圖帶來的壓力,以此來提升邊坡的穩(wěn)定性。除去基坑外,還包括支護技術,以下對常見的基坑技術進行分析:
1.1.1噴錨支護技術。噴錨支護技術是土木工程基坑支護中的關鍵組成,噴錨支護又根據(jù)不同土質而分為多種技術。通常而言,爆破錨桿支護就是通過土釘墻支護或者鋼網(wǎng)等組成的聯(lián)合支護技術。而對于地下水位較低的深基坑,通常采用注水錨支護技術,該技術對于地基人工填土中的應用能夠取得良好效應,而對于含水量豐富的圖層則效果并不理想。在采用噴錨支護技術時,基坑深度應在14米以內,該技術所應用的施工設備較為簡單且工程成本較低,應用較為廣泛,在土木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過程中,務必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支護技術,全面提升施工效益。
1.1.2基礎加寬支護技術。進行基礎加寬支護技術的步驟較多,分別是在施工區(qū)域進行挖掘,在地基需要加寬加固的地區(qū)進行壓實施工并鋪設相應的墊層,鑿毛鑿基,混凝土的配置和澆灌,設置好鋼筋的錨桿,最后進行基坑質量檢測。當基坑面積不足或者地基不能支撐整個建筑物的質量或者基坑穩(wěn)定性不足時,就需要適當?shù)膶舆M行加寬加固處理,通過增加基底面積的方式來減小建筑壓強,最終達到穩(wěn)定深基坑的效果,在地表面積允許或者地基基礎不深時,就可以直接利用混凝土來進行基坑加固處理。
1.2混凝土防裂技術
混凝土防裂同樣是土木工程中的重點內容之一,在土木建筑具體施工過程中造成混凝土破裂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混凝土溫度的變化以及混凝土結構的變化,也包含了一系列混凝土本身的質量原因。以下對常見的防裂縫技術進行詳細分析:
1.2.1后澆帶技術。后澆帶技術是一種在建筑構建過程中一種較為常見的工藝。它不僅可以解決沉降差的問題,還可以減小混凝土收縮應力,是一種防止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因為溫度差而產生的縫隙的技術。施工人員根據(jù)施工的設計要求,在墻、梁和底板上留予一定的臨時縫隙,暫時將建筑結構劃分為數(shù)個部分,在經過構建內部的收縮后,將該縫隙澆灌縫合,讓建筑再度構成一個整體。在應用后澆筑技術過程中,需要遵循“以放為主,抗放兼?zhèn)洹钡脑瓌t,將應用種類大致分為兩種。一是沉降后澆帶,二是溫度后澆帶。沉降后澆帶是為了解決高層建筑的主樓和裙房形成的沉降差而使用的澆帶,寬度通常在0.8m。高層建筑和裙房結構是一個整體,但施工人員一般先將兩個部分劃分開來,在建筑的主體結構施工完成以及大部分混凝土沉降后再將之前斷開的部分用混凝土澆灌上,繼而將高低兩層再連接成主體。在該設計過程中,需要分析兩部分的受力狀態(tài),高低兩部分連接后還要考慮后期的沉降差而產生的附加內力。溫度后澆帶是為了防止混凝土因為溫度差而產生的拉裂使用的澆帶。新澆的混凝土在結硬的過程中通常是不穩(wěn)定的,之前建成的結構會因為“熱脹冷縮”而產生拉裂。在采用溫度后澆帶技術后,建筑結構的內部就會出現(xiàn)溫度應力,混凝土來自溫度的影響降低,從而大大的減小了裂縫的出現(xiàn)。
1.2.2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土木工程建筑領域中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及時通常指斷面厚度超過50厘米、體積和面積較大的混凝土工程,當混凝土體積較大時,對于施工技術和施工速度都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而由于大體積澆筑施工水泥固化時會因為釋放熱量和內部預應力造成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最終影響建筑施工質量?;炷翝仓┕ぜ夹g是一種在建筑構建過程中一種較為常見的應用,它不僅可以解決沉降差的問題,還可以減小混凝土收縮應力,是一種防止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產生縫隙的防治技術。
1.3建筑加固技術
加固對于提升建筑質量有著重點作用,當下土木工程施工中常見的加固技術包括外粘鋼板加固和化學植筋技術等,以下進行具體分析:
1.3.1外粘鋼板加固技術。該加固技術是通過在混凝土構建表面粘貼鋼板,使鋼板混凝土堅固地粘合,進而達到加固作用。該技術通常是借助于環(huán)氧樹脂作為基礎,再添加一些固化劑和增塑劑形成“結構膠”。這項技術操作較為簡單,費時較短,且對住戶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較低,其缺點在于會受到環(huán)境影響,進而導致“結構膠”產生熱脹冷縮效益。
1.3.2化學植筋技術。化學植筋技術是重要的房屋加固技術之一,在使用改技術時,施工人員通常會采用一種化學粘合劑,對螺桿、鋼筋等材料進行加固處理,再配以風鉆鉆孔,孔直徑在4到6mm左右,深度根據(jù)植筋錨固結構膠的使用方法而有所變化,需要根據(jù)具體施工流程而定。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注意鉆孔深度必須要在20d以上,以從根本上確保房屋加固的有效性。
1.4建筑節(jié)能技術
土木建筑工程不僅需要具備相應的基礎功能,還要在建筑過程中注意施工成本的節(jié)約。建筑節(jié)能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建設的重點問題,對當下提倡的綠色節(jié)能社會的建設有著重大意義。
2.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的創(chuàng)新策略
2.1地基技術創(chuàng)新
土木工程地基的創(chuàng)新技術主要包括灌漿加固技術、基礎加寬加固。灌漿加固技術是通過改變土質結構的方式來實現(xiàn)對建筑地基的加固,具體施工步驟如下:將鉆機安置在施工區(qū)的地面上,通過高壓灌漿器械把攪拌好的水泥灌漿灌入到該區(qū)域的土層中,這時水泥灌漿會和土層中的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使得土質膠化,最后再利用凝結、擠壓讓土壤結構發(fā)生變化,最終達到提升建筑工程地基從穩(wěn)定性和固定性的目的。在進行建筑物地基基礎的加固作業(yè)時,首先要選定好預制樁,將施工區(qū)域的垃圾以及雜物清除掉,然后再進行地基打樁工作,利用打樁機將樁子懸起來吊在空中將其放入預先打出的孔中,循序漸進完成所有樁子的打樁施工,在保證每個樁子都放入孔中并且符合標準之后,再將壓樁設備卸除掉,這時要主要清除掉孔中的雜物,最后進行預制樁頂端位置混凝土界面劑的澆灌作業(yè)。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樁子在放入孔中時要和地表保持垂直,再用千斤頂將樁子壓下。在整個打樁施工過程中,要用硫磺膠泥進行樁子的連接,保證上下樁子間能夠很好的粘合,避免樁子出現(xiàn)錯位,從而影響到建筑整體質量。
2.2完善和創(chuàng)新施工技術管理
為確保土木工程的高效進行,除去創(chuàng)新地基施工技術、加固技術、支護技術以外,還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技術管理模式,土木施工企業(yè)首先要創(chuàng)新技術條件,先進的技術是創(chuàng)新工程施工的關鍵,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從實際情況出發(fā),采取對應的技術具有針對性進行施工。此外,建筑工程還可以采取精細化管理模式,精細化管理即將技術管理控制作為核心手段,對工程進行全過程監(jiān)督,控制好工程的進度、施工技術以及施工質量,保證工程能夠按時完成,進而全面提升工程的管理水平。在工程進度上的精細化管理主要包括建設周期、項目的內容和工程的施工順序等方面,具體可以對每個階段進行劃分精確到各個階段,利用控制工程確保工程的合理性。
2.3采用信息技術
當下土木工程信息技術主要包括BIM技術,借助于先進的信息技術完善施工體系。BIM即信息模型,其主要原理是依靠計算機和網(wǎng)絡,構建出全方位工程模型,以便于管理人員多角度掌握工程信息。該新型模擬技術的投入使用,讓建筑工程原先零散的數(shù)據(jù)變得統(tǒng)一化和整體化,在項目的決策階段、施工和竣工階段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從工程造價管理和進度管理來看,經BIM技術多角度分析之后,在項目最終決策階段也能夠發(fā)揮出不錯的參考效果。工程設計階段需要輸入信息構建出相應的工程模型,然后通過模型分析,對工程的成本、預算進行估算。項目完成之后,還要利用BIM技術生成竣工模型,借助于BIM技術將建筑工程管理動態(tài)性呈現(xiàn)出來,最終達到減少人工成本、提高控制水平的效果。
3.總結
總體而言,土木工程是一個較為系統(tǒng)、較為復雜的項目,不僅和國家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穩(wěn)定息息相關,并且和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密切相連,所以,建設施工人員務必要在施工過程中采用適當?shù)募夹g控制施工質量,盡可能規(guī)避技術缺陷和設計問題,對于已經存在的問題,要積極采取科學措施,創(chuàng)新技術條件和技術管理體系,最終實現(xiàn)我國建筑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景萬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創(chuàng)新探究[J].居舍,2020(05):73.
[2]張志飛.關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及創(chuàng)新的探究[J].居業(yè),2019(12):67-69.
[3]薛仕恒.關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及創(chuàng)新的探究[J].飲食科學,2019(0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