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申報》是近代中國出版時間最長、社會影響最大的報紙,關于《申報》的研究成果十分豐富,對其研究成果進行分類和梳理十分必要。由于《申報》出版時間跨度較長,研究內容較為豐富,特選取晚清(1872—1911)這一時期,對這一時期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晚清時期的《申報》新聞在內容上大致包括4個部分:一是清末政治事件;二是輿論;三是賑災與慈善;四是社會生活。晚清時期的《申報》新聞的研究成果也集中在以上4個方面。因此,對上述4個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分析,找出現(xiàn)有研究成果中的不足和問題,對深化《申報》新聞研究、豐富《申報》新聞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晚清《申報》;新聞;輿論;賑災
中圖分類號:G219.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0-0024-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城市與產業(yè):區(qū)域視角下亳州藥都史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K2019A1132;安徽省省級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行動計劃項目“亳州學院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yè)”成果,項目編號:XM-01180;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功能對等理論視域下亳州中醫(yī)藥文化譯介與傳播研究”成果,項目編號:AHSKY2019D103;亳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近代報刊與中醫(yī)藥文化傳播研究——以晚清《申報》為例”成果,項目編號:2020113
《申報》在將近78年的發(fā)行時間里,跨越了晚清到民國兩個重要歷史時期.《申報》由于所處的特殊歷史時期,刊載內容是對當時社會發(fā)展的一種客觀記錄,史料價值極高。早期的《申報》新聞內容編排較為單一,對晚清《申報》新聞研究成果的梳理有以下4個方面:一是梳理晚清《申報》新聞與清末政治研究成果;二是梳理晚清《申報》新聞與清末輿論研究成果;三是梳理晚清《申報》新聞與慈善賑災研究成果;四是梳理晚清《申報》新聞與社會生活研究成果。根據上述整理,找出現(xiàn)有研究成果中的問題和不足之處,為晚清《申報》新聞的進一步研究夯實基礎。
一、《申報》新聞與清末政治研究
晚清時期,政治風云突變,具有影響力的政治事件就成為《申報》關注的重點。晚清《申報》研究成果中涉及政治方面的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清政府與各國關系研究;二是國內政治事件報道研究。
(一)清政府與各國關系研究
李浩在《<申報>與晚清中英西藏交涉的報道研究》一文中從通商與修路、戰(zhàn)爭及主權3個方面相關報道入手,從大眾媒介的視角解讀了中英關系在晚清時期的變遷與發(fā)展[1]。溫文芳《1904年西藏抗英斗爭與<申報>史料研究》以《申報》為史料,總結分析了1904年西藏抗英斗爭的相關報道,特別是簽訂《拉薩條約》前后,大量關于晚清政府對抗英斗爭的態(tài)度和措施的報道,為后續(xù)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史料。胡娟的《晚清<申報>對美國國家形象的構建——以1876-1877年<申報>對費城世博會報道的研究》選取世博會這一特殊歷史時期,通過分析1876—1877年《申報》對美國費城世博會的連續(xù)報道內容,讓國人進一步了解美國,既構建了美國的國家形象,又為國人打開了了解世界的窗口[2]。易耕的《甲午戰(zhàn)爭中<申報>對清軍的態(tài)度轉變》從《申報》中關于甲午戰(zhàn)爭的報道入手,強調《申報》對晚清政府的態(tài)度也在隨著戰(zhàn)局的發(fā)展而變化,從一開始的樂觀贊揚到悲觀批評[3]。曾慶雪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期間<申報>的失實報道研究》根據《申報》中關于甲午戰(zhàn)爭失實的新聞報道,總結失實報道的特點和類型及其存在的主客觀因素[4]。朱曉凱的《<申報>與中法戰(zhàn)爭研究》從戰(zhàn)爭背景、關鍵人物以及輿論等維度對《申報》中關于中法戰(zhàn)爭的新聞報道進行分析總結,較為詳細地梳理了中法戰(zhàn)爭前后《申報》中的相關報道[5]。
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申報》中關于晚清政府與英國、日本、法國及美國等國家關系的新聞報道是研究的重點內容,主要是圍繞當時所發(fā)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研究較為翔實,成果頗為豐富,比較客觀地展現(xiàn)了晚清政府在當時的國際關系中所處的地位,經驗總結豐富,結論可信,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二)清末國內政治事件報道研究
王琦的《晚清海內外華媒對劉銘傳治臺政策的認知分歧——基于<申報>與<叻報>涉臺報道的比較分析(1888—1891)》從比較視野出發(fā),考察晚清《申報》和《叻報》關于治臺政策的報道,通過對相關報道的比較,分析1888—1891年這3年間上?!渡陥蟆泛托录悠隆哆穲蟆穼憘髦闻_政策上的認知分歧[6]。賀琤的《晚清中國社會關于中國與琉球關系的認識——以<申報>為主要考察對象》認為近代中國藩屬首先遭到列強侵略的就是琉球,通過對《申報》相關新聞報道的分析,總結出中國社會對琉球政治地位認識不清的兩點原因:一是主權意識,二是控制力不足[7]。廖勇鳳的《晚清收回路權運動中<申報>的民族主義話語變遷》認為在晚清政府推行的地方自治大背景下,鐵路主權收回運動中,《申報》相關報道的話語也從“愛省”轉向“愛國”[8]。呂艷婷的《清末<申報>對科舉革廢的意見立場研究(1901-1905)》從《申報》中關于科舉廢立的報道中分析清末各方勢力對科舉制度的態(tài)度,同時總結出《申報》自身的觀點和態(tài)度以及其對輿論的引導[9]。
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學術論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申報》中清末熱點政治事件的報道內容進行了研究。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治臺政策、鐵路主權、清末立憲、科舉改革及義和團運動等在當時是廣受關注的熱點事件,在《申報》中有大量的報道和社評?,F(xiàn)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涵蓋了晚清時期社會的熱點問題和政治事件,研究較為翔實,成果豐碩,但還缺乏系統(tǒng)的梳理,有進一步系統(tǒng)研究的必要。
二、《申報》新聞與清末輿論研究
從傳統(tǒng)觀念來看,輿論既是一種大眾信息傳播的控制機制,又是一種在較大范圍內受眾共同擁有的群體意識。報刊的興起與發(fā)展為輿論提供了傳播的載體,晚清時期,《申報》的產生及不斷增強的社會影響力對當時的社會輿論也產生了重大影響。近些年來,從輿論傳播和引導的視角對《申報》的內容進行研究的成果也較為豐富。關于晚清《申報》新聞與輿論的研究,學術論文大致有40余篇。下面分別從輿論語義的演變、民意的表達、輿論形成、輿論引導、輿論監(jiān)督等幾個方面加以論述。
宋萌萌的《以<申報>報道為中心看“輿論”詞義的演變(1882-1919)》從晚清《申報》近40年的新聞報道分析輿論詞義的演變及其變現(xiàn),探尋輿論詞義產生變化的原因[10]。全亞蘭的《竹枝詞與<申報>:近代城市輿論空間的建構》、楊文麗的《早期<申報>如何形成公眾輿論——以“楊乃武案”為例》、劉力的《近代中國報刊輿論的興起及影響——以<申報>與“楊乃武案”為中心的探討》3篇文章主要是從輿論形成的城市空間及具體的個案出發(fā),探討近代輿論的形成及其社會影響。劉增合的《“輿論干政”:<申報>與同光之際的西征新疆舉債》一文從晚清《申報》的相關報道入手,指出《申報》輿論對西征新疆的干涉與影響,以及背后的原因,強調“文人論政,不黨不私”等定位[11]。邵雍、王惠怡的《<申報>對義和團運動的輿論導向》一文指出,晚清《申報》對義和團運動的輿論引導是否定的,其在義和團運動剛剛興起之時,《申報》的相關新聞報道和時評中就強調要嚴懲不貸[12]。王潤澤、趙萌的《輿論監(jiān)督抑或干預司法:<申報>早期司法案件報道研究》一文指出晚清《申報》對司法案件的報道是媒介與司法部門的早期聯(lián)動,有了輿論監(jiān)督的雛形,同時也出現(xiàn)了干預司法的不規(guī)范報道[13]。
上述研究以晚清《申報》相關新聞報作為基礎史料,對其新聞報道在當時所產生的輿論影響進行分析,突出強調輿論的形成、監(jiān)督與引導作用,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研究材料,研究成果對進一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同時,晚清時期社會動蕩不安,清末《申報》中關注較高的歷史事件頻繁發(fā)生,輿論引導與監(jiān)督的個案研究尚有較大的研究空間,值得關注。
三、災害新聞與慈善賑災研究
《申報》作為清末最重要的報紙之一,其對自然災害以及慈善賑災的報道具有代表性。晚清《申報》中災害新聞、慈善賑災新聞內容非常豐富,通過對相關報道的分析總結,既能夠從中看到清末封建統(tǒng)治下的社會文明進步,又能夠洞察晚清政府衰敗的趨勢。關于晚清《申報》災害及慈善賑災新聞的研究有近20篇學術論文,分別從災情報道、疫病防治、災荒救濟等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下面分別對具有代表性的成果進行詳細論述。
郭恩強的《作為關系的新聞紙:<申報>與晚清義賑》指出晚清《申報》作為一種中介性媒介,與清末義賑的結合也表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形態(tài)。在義賑過程中,《申報》作為信息的傳播載體,為參與義賑各方共享了信息[14]。趙靜的《<申報>視野下的晚清義賑(1876~1904)》從“丁戊奇荒”的發(fā)生作為切入點,指出在晚清《申報》的影響下義賑的興起、組織機構的發(fā)展、募捐的方式以及義賑帶來的歷史啟示[15]。陶小軍的《“助賑啟事”與晚清書畫鬻藝活動——以<申報>相關刊載為例》、高俊聰?shù)摹?lt;申報>與晚清書畫助賑的初興》兩篇文章從書畫助賑的角度,根據《申報》中相關的史料,探討清末書畫助賑的興起與發(fā)展。杜濤的《晚清<申報>的災害新聞》強調《申報》作為清末影響力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報紙,對自然災害進行了持續(xù)的報道和關注,并且探索了一條既能積極地參與救災又能促進《申報》發(fā)展的雙贏途徑,對近代中國災害新聞的興起與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6]。王玲的《從<申報>(1872-1911)的慈善文論看晚清慈善思想的變遷》總結了清末近40年《申報》中刊登的172篇有關慈善思想的報道,強調清末慈善主要針對貧民的生活救助、教育救助、醫(yī)療救助以及對弱勢群體的幫扶[17]。
以上研究分別圍繞晚清義賑、災害新聞報道、晚清慈善思想以及清末防病防疫等角度進行,研究成果豐碩。就晚清《申報》而言,該專題研究已趨于完善。但在晚清慈善事業(yè)的演變與發(fā)展方面,研究成果較少,尚有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間。
四、《申報》新聞與清末社會生活研究
晚清時期,隨著列強逐步打開近代中國的國門,建立通商口岸,尤其是以《申報》所在地的上海為代表,開埠以后,晚清時期的上海娛樂生活在《申報》中多有體現(xiàn)。關于晚清《申報》與社會生活的研究成果較多,涵蓋范圍較廣,目前能夠搜索到的文章有近40篇,研究角度多樣化,包括清末女子的教育問題、女性形象分析、娛樂產業(yè)的發(fā)展等。通過梳理相關研究成果,能夠看到《申報》中所呈現(xiàn)的清末社會。下面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進行詳細論述。
魏秀平的《從1895-1911年<申報>看中國近代女性解放》、黃梅的《試析大眾傳媒對晚清女子教育的作用——以<申報>為例》、楊璐瑋的《晚清家庭中的女性形象探析——以<申報>及畫報為中心的考察》分別從近代女性的解放、晚清女子教育以及晚清女子家庭地位等角度展開研究,具有代表性,同時也體現(xiàn)出晚清在報刊的影響下,社會文明的進步。張元杰的《晚清<申報>僧侶報道研究(1872年-1881年)》通過分析1872—1881年近10年間《申報》中關于僧侶的新聞報道,總結《申報》新聞所構建的負面僧侶形象特征,通過解讀清末政府的宗教政策,指出存在此種報道風格的原因[18]。曾瑩瑩的《從<申報>視角看清朝的醫(yī)患關系》指出古代醫(yī)患關系是神秘的,直到近代報刊的發(fā)展,清末《申報》就成為病人表達對醫(yī)生或感恩或斥責的一個載體,通過《申報》中所刊登的相關的新聞信息,人們對清末的醫(yī)患關系有了一定的了解[19]。
從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關于晚清《申報》新聞與社會生活的研究種類繁多,五花八門,研究成果豐碩,但晚清時期是中西方文化交匯的重要時期,不同的生活時尚、觀念等在社會中碰撞,晚清《申報》中更是刊登了大量的新聞信息,尤其是中醫(yī)藥文化的傳播、中西醫(yī)之爭等是當時的社會熱點問題,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并不多見,值得深入挖掘。
五、結語
《申報》作為近代中國出版時間最長的商業(yè)性報紙,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在遵守新聞至上的原則,其在創(chuàng)刊之日起就秉承“新聞紙”的經營理念。晚清《申報》中刊載的新聞種類繁多,史料價值極高,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材料。目前,除上述文章之外,關于晚清《申報》專題研究的著作不多,徐載平、徐瑞芳的《清末四十年申報史料》一文是專門對晚清《申報》進行研究的成果。除此之外,方漢奇的《中國近代報刊史》、上海圖書館編的《近代中國第一報——<申報>》、宋軍的《<申報>的興衰》等也有涉及清末《申報》新聞的研究。由此可見,晚清《申報》新聞在個案研究上尚有深入研究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李浩.《申報》與晚清中英西藏交涉的報道研究(1982-1912)[D].西藏民族大學,2020.
[2] 胡娟.晚清《申報》對美國國家形象的構建——以1876-1877年《申報》對費城世博會的報道為例[J].新聞世界,2009(10):109.
[3] 易耕.新聞史的回聲——甲午戰(zhàn)敗原因的《申報》考量[J].天府新論,2014(06):138-143.
[4] 曾慶雪.中日甲午戰(zhàn)爭期間《申報》的失實報道研究[D].山東大學,2015.
[5] 朱曉凱.《申報》與中法戰(zhàn)爭研究[D].安徽大學,2015.
[6] 王琦.晚清海內外華媒對劉銘傳治臺政策的認知分歧——基于《申報》與《叻報》涉臺報道的比較分析(1888—1891)[J].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19,43(05):82-90.
[7] 賀琤.晚清中國社會關于中國與琉球關系的認識——以《申報》為主要考察對象[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09):50-55.
[8] 廖勇鳳.晚清收回路權運動中《申報》的民族主義話語變遷[D].湖南大學,2011.
[9] 呂艷婷.清末《申報》對科舉革廢的意見立場研究(1901-1905)[D].江西師范大學,2013.
[10] 宋萌萌.以《申報》報道為中心看“輿論”詞義的演變(1882-1919)[D].河北經貿大學,2020.
[11] 劉增合.“輿論干政”:《申報》與同光之際的西征新疆舉債[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5,22(07):51-68+127.
[12] 邵雍,王惠怡.《申報》對義和團運動的輿論導向[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5(02):130-136.
[13] 王潤澤,趙萌.輿論監(jiān)督抑或干預司法:《申報》早期司法案件報道研究[J].新聞春秋,2019(02):61-74.
[14] 郭恩強.作為關系的新聞紙:《申報》與晚清義賑[J].新聞與傳播究,2016,23(06):62-77+127.
[15] 趙靜.《申報》視野下的晚清義賑(1876~1904)[D].遼寧師范大學,2012.
[16] 杜濤.晚清《申報》的災害新聞[J].社會科學輯刊,2015(03):133-137.
[17] 王玲.從《申報》(1872-1911)的慈善文論看晚清慈善思想的變遷[D].河南大學,2004.
[18] 張元杰.晚清《申報》僧侶報道研究(1872年-1881年)[D].西北大學,2017.
[19] 曾瑩瑩.從《申報》視角看清朝的醫(yī)患關系[J].當代經濟,2016(19):102-103.
作者簡介:岳朋(1988—),男,安徽淮南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品牌傳播、媒介發(fā)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