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海
小時候,每年秋后都會分到很多紅薯。因為那時候米面缺乏,就連玉米面也很少,如果誰家能分到很多紅薯,也就代表著孩子們不會餓肚子。
分到紅薯后,母親把大塊和有創(chuàng)傷的紅薯用小擦床擦成薄薄的紅薯片,然后攤到房頂上去晾曬,等曬干后,將薯片掰成像銅錢一樣大小的碎塊,將碎塊裝在袋子里,拿到磨坊去磨成面粉,用這些紅薯面可以在平常的日里蒸成窩窩頭,或做成小面魚一類的食物來充饑。
其余的紅薯就全部放到紅薯窖里去,紅薯窖就成了那時候存放紅薯的最好地方,所以家家戶戶都會挖一個紅薯窖來存放紅薯。
那時候的冬天天氣特別寒冷,一到冬天到處是冰天雪地。可存放在紅薯窖里的紅薯一點都沒事兒,一直都很新鮮。因為紅薯窖里的溫度、濕度都非常適宜,所以放到里面的紅薯,一般都可以存放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
紅薯窖一般都挖在村頭離家不太遠的地方,找一個較高的地方,這樣在夏天雨季來臨時也不怕雨水流入沖塌。
挖紅薯窖一般都選擇在秋末,在快要收紅薯前。用鐵鍬將紅薯窖口挖成一個圓形,像吃水的井一樣,窖口的粗細大小,能容得下一個人上下即可。其深度,大約有四五米深就可以了。
等挖夠了深度,就可以在東西兩邊各挖一個洞。洞大約有胸口高,像個半圓形的門,往里可以加寬加高。直到兩個洞能放下自家的紅薯為止。
挖紅薯窖需要兩個成年人相互配合,一個人在下面用短把鐵鍬挖洞,把挖出來的土裝在籮筐里,上邊的人用繩子把裝好土的籮筐提上去倒掉,然后重新把籮筐卸下去。
挖好紅薯窖后,為了方便來回上下,可以在窖筒子兩邊,用小鐵鍬掏出幾個腳踏的小方口。這樣啥時候想下到紅薯窖里去時,就可以隨意登著兩邊的腳踏口自由上下。
一個紅薯窖一般需要挖上兩三天功夫。大的紅薯窖能放得下上萬斤紅薯,小的紅薯窖也能放下幾千斤紅薯。
挖好紅薯窖后,等把紅薯放下去就行了。
到了大雪封山后,大地冰凍,河水成冰。天氣就變得越來越冷。這時候可以用草簾或別的東西把窖口封閉嚴實,免得冷空氣進入紅薯窖內(nèi)。
一個紅薯窖一般能用上好幾年,只是在下一年往里存放紅薯時,需要用鐵鍬在窖周圍重新破出一層新土就可以了。
一晃許多年過去了,又是一個秋末。當看到市場上賣的那些新鮮的紅薯時,不由地讓我又想起了當年挖紅薯窖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