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遠
他們平凡、普通且默默無聞。歲月靜好時,我們不認識他們;但當寧靜不再,疫情來臨時,他們總是義無反顧,挺身而出,逆行而上。他們是誰?他們堪稱中國英雄,民族先鋒!習主席曾說:“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笔堑?,一個時代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了英雄,就會失去脊梁與力量。是他們在 “風暴”中逆行,為我們撐起一片天。他們是逆行英雄,國之偶像!
全國都在凝心聚力抗擊新冠肺炎。危難之際,抗疫“五虎上將”毫不猶豫沖鋒在前。八十四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一邊建議公民“沒有特殊情況,盡量不要去武漢”,一邊卻風塵仆仆奔赴武漢疫區(qū)救急;當我們在家安逸地睡懶覺時,年逾七旬的李蘭娟院士正沒日沒夜地在武漢防疫一線奮戰(zhàn),一天只睡三個小時;為盡早研制出治療新冠肺炎的良方,古稀之年的張伯禮院士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深入武漢防控一線,毅然挺起中醫(yī)藥人的脊梁;將軍陳薇院士已和她的團隊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誓要打贏這場持久戰(zhàn),為新疫苗的研發(fā)攻堅克難;首創(chuàng)方艙醫(yī)院的王辰院士爭分奪秒為患者創(chuàng)造生機,決然從死神手中搶回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死神那巨大的黑色鐮刀一直懸在他們頭頂,隨時危及他們的性命,但他們不怕。是什么在支撐著他們呢?是名譽金錢嗎?不是。是他們敢為天下先的科研勇氣,能為天下先的科研素養(yǎng)和必為天下先的科研決心;是他們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的愛;是他們身為醫(yī)者的良心。他們是逆行英雄,是當之無愧的國之偶像!
一線醫(yī)護人員,置自身安危于不顧,即使身死,也再所不惜,守護著國人的健康。彭銀華醫(yī)生,再也出席不了婚禮的新郎,抱憾離世,生命永遠定格于二十九歲,人生的黃金期才剛開始,生命就已凋零,他辦公室抽屜里還放著未發(fā)出的請柬;父母兄弟都因新冠肺炎離世,但柳帆不怕,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為抗疫奉獻力量,在親人辭世幾天后,她也不幸“長眠”;“吹哨人”,三十四歲的李文亮醫(yī)生,再也聽不到五歲兒子叫的那聲“爸爸”;……他們雖然也想和親人在一起,也害怕死亡,也知道兇多吉少,卻依舊逆行而上。是什么在鼓舞他們?是贊美?還是宣傳?都不是!正如護士詩人龍巧玲所言,他們“只是在執(zhí)行崗位職責,做一個醫(yī)者良心的拯救”,只不過有時“生和死來不及選擇”。不想當英雄,也沒什么高大上的想法,一心只想竭盡專業(yè)技能和敬業(yè)精神,早點結束疫情,讓國人恢復正常生活。他們是逆行英雄,是當之無愧的國之偶像!
疫情期間, “小角色”們也貢獻不小。疫情使快遞、外賣、保潔等行業(yè)從業(yè)人員減少。但還是有人堅守崗位為人們帶去便利,傳遞溫暖。汪勇,一名普通快遞員,放棄與女兒相處的機會,為一線醫(yī)護人員送飯送菜,運載病人;警營“快遞哥”劉詠城,遠赴外省去取防護用品,再苦再累,都認為值。社區(qū)干部、公安干警等冒著被傳染的風險,奔波著穩(wěn)定社會秩序。這些人很普通,本可在家里,但這樣做,他們圖什么?他們就圖對得起良心和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們在平凡中書寫偉大。盡管默默無聞,卻赫赫有名。他們堅守前方,以身為盾,筑起高墻,守護我們。他們是逆行英雄,是當之無愧的國之偶像!
反觀當下,太多無私奉獻者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反倒那些歌星、影星、“小鮮肉”備受熱捧。郁達夫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了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蔽覀儜缇催@次疫情中涌現(xiàn)的眾多救苦救難的時代英雄,而不應該成為流量網(wǎng)紅的“腦殘粉”。
李蘭娟院士警醒我們:疫情結束后希望國家給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把高薪留給一線科研人員,留給保家衛(wèi)國的的軍警戰(zhàn)士,不要讓年輕人一味崇拜演藝明星,演藝明星是強不了國的。是?。∥覀儜獦淞⒄_的偶像觀,不為表象迷惑而盲目追星。讓我們以英雄為榜樣,崇敬科學、技能、責任、使命、擔當,“逆行”奮進,不負青春,不枉此生!讓我們致敬逆行英雄,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國之偶像!
(指導老師:張發(fā)德 林永松)
[作者通聯(lián):福建龍巖市永定區(qū)坎市中學九年級(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