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芳
【摘 要】 目的:觀察和分析心理護理對慢性盆腔炎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均分為兩組,包括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藥物治療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強化心理護理,觀察和分析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的情況及護理效果。結果:經過治療和相應的護理,兩組患者的SDS和SAS評分均出現(xiàn)下降,觀察組患者的下降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療痊愈率和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心理護理有效緩解患者的抑郁和焦慮的心理,顯著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療和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 心理護理;慢性盆腔炎;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7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160-01 ?慢性盆腔炎是一種婦科常見疾病,通常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患者未徹底治愈或由于體制虛弱等原因及免疫力下降等引起病情遷延,會造成患者出現(xiàn)腰腹部墜痛、痛經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tài)[1]。近年來,慢性盆腔炎患者數量逐年上升,而且患者的病情極易反復。目前臨床治療采用抗生素消炎治療,雖然短期之內效果較明顯,但是不能徹底治愈也不能預防病情的復發(fā)[2]。研究表明,心理效應是影響臨床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促進患者痊愈[3]。為了探討分析心理護理對慢性盆腔炎治療效果的影響,本研究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比較分析其治療護理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的年齡33-60歲,平均43.3±5.7歲,病程6個月至4年,平均病程2.1±1.2年;對照組患者的年齡34-62歲,平均44.9±6.1歲,病程9個月至3.5年,平均病程2.3±1.1年。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和病情等基本情況無較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抗生素對癥治療并采用基礎護理方案,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加以心理護理措施。心理護理措施包括:首先,在患者確診后,護理人員應熱情積極主動的予以接待和介紹,并溝通了解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情況,并針對患者的實際身體和心理狀態(tài)制定護理目標和計劃;其次,護理人員應積極向患者和家屬講解慢性盆腔炎的致病機理、誘病因素、治療方案和預防措施等,指導患者并在溝通過程中耐心傾聽并快速準確的解答患者和家屬的疑問,提高其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爭取患者和家屬的配合和理解;然后,護理人員耐心向患者和家屬解釋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不利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療,幫助患者正確的認識不良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指導患者有效的心理調節(jié)方法,在溝通中護理人員需要通過患者的言談表情等判斷其心理狀態(tài),并幫助其積極調整,使患者在更好的心理狀態(tài)下接受治療;另外,對于精神萎靡、抑郁明顯的患者,醫(yī)護人員需要主動向患者和家屬介紹慢性盆腔炎成功治愈的病例,幫助患者樹立治愈的信心,從而積極配合治療;最后,在不同的治療階段中,醫(yī)護人員需要及時、準確的評估患者心理情緒的變化,及其對治療和護理效果的滿意程度,主動與患者和家屬溝通,以便有針對性的改進,提高服務質量。
1.3 評定方法 根據我院自制的焦慮自量表(SAS)與抑郁自量(SDS)表分別對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分,并統(tǒng)計分析其心理護理效果。
當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婦科盆腔檢查等結果顯示患者全恢復正常時即視為痊愈;當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明顯,且婦科盆腔檢查等結果顯示體征出現(xiàn)明顯好轉,即視為有效;當患者的臨床癥狀未得到明顯改善,且婦科盆腔檢查等結果顯示無好轉,即視為無效??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 % 表示,采用 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使用 τ 檢驗,當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通過治療后治愈的有7例(33.3%)、有效的有12例(57.1%),無效的有2例(9.5%),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0.5%。對照組患者通過治療后治愈的有3例(14.3%)、有效的有13例(61.9%),無效的有5例(23.8%),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6.2%。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護理前后SAS和SDS評分情況 對照組患者在治療護理之前的SAS和SDS評分分別為17.5±1.4和18.3±1.3,經過治療和護理之后SAS和SDS評分分別為11.2±1.5和11.3±1.7;觀察組患者在治療護理之前的SAS和SDS評分分別為17.3±1.3和18.6±1.5,經過治療和護理之后SAS和SDS評分分別為7.6±1.6和6.9±1.5。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治療護理之前的SAS和SDS評分之間無顯著差別(P>0.05);經過治療護理之后,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盆腔炎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針對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基礎護理通常缺乏針對性,在較長的治療周期內,患者由于對致病原因、治療方案等了解不足,極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又不能及時調節(jié),對治愈缺少信心,從而配合度不足,嚴重影響了治療效果[4]。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也會造成患者的免疫力下降,造成患者的病情出現(xiàn)反復[5]。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加以心理護理措施,不僅可顯著提高治療的治愈和有效率,且明顯減少了患者的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提高了治療和護理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董學平.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盆腔炎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73):246-249.
[2] 王秋英.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盆腔炎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08):105.
[3] 張小麗.心理護理干預在慢性盆腔炎中的臨床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96):410.
[4] 齊玲霞.慢性盆腔炎的人性化護理探討[J].吉林醫(yī)學,2013,34(05):954-955.
[5] 孫紅霞.淺談心理護理和情志護理對中醫(yī)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輔助作用[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2(0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