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驍 郭仁瓊 趙洪燕 張娟
1.四川省農業(yè)機械研究設計院,四川成都
2.西昌市蔬菜技術推廣站,四川涼山
洋蔥收獲機實物圖
西昌市坐落于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寧河平原腹地,總面積2 651 km2,常住人口77.5 萬人,是我國糧食生產大縣、四川省優(yōu)質蔬菜生產基地,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洋蔥等。
西昌市種植洋蔥歷史悠久,洋蔥種植面積一直保持在4 000 hm2左右,享有“中國洋蔥之鄉(xiāng)”的美譽,全市36個鄉(xiāng)鎮(zhèn)中有近30個鄉(xiāng)鎮(zhèn)種植洋蔥。
2018 年,西昌市洋蔥種植面積近4 667 hm2,產值近7 個億,所產紅皮洋蔥產量高、品質好,深受消費者青睞,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隨著西昌洋蔥上市量增多、供應面寬松、道路施工以及物流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2018 年西昌洋蔥價格跌入低谷,紅皮洋蔥收購均價僅為0.60元/kg,同比2017年下滑53.13%。
目前,西昌市洋蔥種植環(huán)節(jié)中僅耕地采用機械化作業(yè),覆膜、殺秧、管理、收獲仍以人力為主。僅收獲環(huán)節(jié)就需12 000~15 000 元/hm2,占種植洋蔥成本的30%,集中采收時節(jié),常出現用工荒,由于找不到勞務人員致使洋蔥爛在田里無 法收割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嚴重制約了這一優(yōu)質特色產業(yè)的發(fā)展。
廣大洋蔥種植戶迫切希望用高效便捷的機械化收獲代替低效落后的人工勞動,西昌市洋蔥收獲實現機械化已刻不容緩。
國內的洋蔥收獲機基本只能完成挖掘、篩理、輸送工作,不能完成殺秧作業(yè),挖掘出來的洋蔥還需要耗費大量人工進行殺秧。同時,西昌市洋蔥主要采用寬畦(200 cm)、密植(窩行距均為16 cm)、膜上移栽的種植模式,未回收的地膜殘留不僅破壞了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作物生長發(fā)育造成嚴重影響,而且會造成洋蔥收獲纏繞等一系列問題。但國內現有的洋蔥收獲機械沒有地膜回收與殺秧一體式結構,且對洋蔥揭膜機的研究非常少;地膜回收裝置大都是針對馬鈴薯、小麥和玉米的,不適合西昌市洋蔥收獲。洋蔥的揭膜、挖掘、殺秧、除須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來完成,勞動強度大、作業(yè)效率低、種植成本高。
西昌市洋蔥種植多為小農戶,田塊面積較小,不適宜大型收獲機械作業(yè),甚至有些地區(qū)不具備機械化收獲的條件。
洋蔥收獲機械對種植土壤黏度、作業(yè)幅寬、栽種密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和標準。西昌市洋蔥移栽依靠人工完成,株行距不一致,廂寬不一致;成熟期洋蔥莖塊直徑8~14 cm,約有1/3~1/2露于地表,露出高度不一致,導致殺秧時易傷蔥體,且蔥秧無序倒塌于地膜上,難以進行機械化殺秧作業(yè),使得機械化收獲的質量和效率下降。
種植戶對于現有洋蔥收獲機的接受程度不夠,認為其沒有完成殺秧作業(yè),不愿意額外花錢雇人殺秧,同時,西昌市務農人口基數大,認為農業(yè)種植生產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從思想上更愿意接受傳統(tǒng)人工作業(yè)。
為了規(guī)避傳統(tǒng)洋蔥種植的弊端,最大限度降低蔥農種植成本,確保洋蔥種植的規(guī)?;藴驶?、高產化,避免因洋蔥價格低而嚴重影響蔥農收入的情況,機械化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盡快突破洋蔥收獲機械化的“瓶頸”,對于推動“三州”地區(qū)脫貧攻堅、提質增效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西昌市蔬菜技術推廣站積極探索推廣洋蔥機械化種植技術,多次聯合四川省農業(yè)機械研究設計院開展洋蔥機械化收獲試驗。目前,已在西昌市經久鄉(xiāng)建立了0.4 hm2洋蔥收獲機械化實驗田,根據農機農藝融合的思想,建立壟寬1.5 m、栽植9行的機械化栽種新模式,開展了三代樣機試驗。
四川省農業(yè)機械研究設計院主要針對畦作地膜覆蓋洋蔥種植模式,研發(fā)洋蔥揭膜殺秧裝備,前置在輪式拖拉機上能夠一次完成揭膜、收膜、殺秧操作,再配上后置的挖掘、篩理、輸送裝置,便可實現洋蔥的一次性機械化收獲。第一代洋蔥收獲機采用偏心指桿式對行揭膜,揭膜機構在揭膜過程中,可以幫助扶正散亂倒伏的洋蔥葉,有利于殺秧。第二代洋蔥收獲機采用稻麥聯合收割機的撥禾扶禾裝置,采用自主設計的撥禾輪進行扶正殺秧,采用尼龍和鋼絲組合的扶禾齒。三代機上采用了立刀盤式殺秧結構,利用水平旋轉的殺秧刀盤,產生旋轉氣流,攪動倒塌的秧苗,再配上后置的挖掘、篩理、輸送裝置,實現洋蔥的一次性機械化收獲。
2019年10月,西昌市農業(yè)農村局、西昌市蔬菜技術推廣站與日本久保田公司聯合舉辦了西昌洋蔥種植機械化現場會,主要從播種、移栽、收獲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全程機械化種植試驗,進一步向蔥農們展示了洋蔥機械化種植的可行性。洋蔥的機械化種植涉及育苗、移栽、管理、收獲等方面,農機農藝融合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機械化作業(yè)。
農機推廣部門通過開展對比試驗,篩選出適宜于西昌洋蔥種植模式的機具,為開展洋蔥收獲機械化提供機具支撐。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推廣適當的洋蔥半機械化收獲技術模式,對機械化收獲后的洋蔥進行批量化殺秧處理,引導蔥農逐步接受洋蔥的機械化收獲技術。
開展適宜于機械化種植的栽植模式研究,加強對洋蔥種植規(guī)范和技術標準的研究,培育易于大規(guī)模機械化收獲的洋蔥品種。制定機械化收獲栽植模式,如株行距、廂寬、溝寬等。同時,做好土地流轉、小田塊改造等措施,營造良好的標準化種植條件,為機械化收獲創(chuàng)造條件,為實現全程機械化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