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茂
目前,部分家長不太了解家庭親子運動的概念,不能很好地掌握親子運動的時間、方式、內容,難以達到良好的親子運動效果。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如何豐富幼兒居家生活,使家庭親子運動更加科學、有效、合理是很多家長感到困惑的問題。為此,本文立足于實際教育事例,根據我在疫情期間指導幼兒家庭親子活動的經驗,從增進溝通、平臺交流、科學指導三方面入手,簡要談談疫情背景下的幼兒園家庭親子運動策略,以達到增進家庭親子感情、促進幼兒良性成長的目的。
疫情期間,幼兒長期待在家里,可能會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甚至哭鬧等情況。我便積極主動地與幼兒家長溝通,加強家長的親子運動意識,讓家長主動參與到幼兒的游戲和運動中,進而保證幼兒良好的居家心態(tài)。
在疫情期間,我每天通過微信等方式與家長溝通孩子在家的狀況,了解幼兒的身體健康情況,并主動和家長分享了一些家庭教育經驗,讓家長認識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認識到家庭教育環(huán)境對孩子成長的意義。我還和家長分享了一些親子互動游戲,比如“抬不起的左腳”等有趣的身體實驗。首先幼兒將右腿緊貼墻壁站立,然后嘗試抬起左腳,這時幼兒會發(fā)現(xiàn)不管怎樣用力左腳都抬不起來。家長便可以和孩子嘗試幾次,在增進親子交流的同時還激起了幼兒的好奇心,想要知道為什么,然后家長又引導孩子尋找答案,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增長了知識。
幼兒不僅天性愛玩、好動,而且還有一定的好勝心理。我便引導家長借助相關網絡交流平臺分享自己在家與孩子進行的親子運動,這樣不僅可以給其他家庭進行親子運動帶來靈感,還能激發(fā)幼兒的運動積極性,從而形成良性競爭,在豐富幼兒居家生活的同時,還能使幼兒和家長共同得到運動鍛煉。
例如,我鼓勵家長將幼兒在家的親子運動情況錄制成視頻或者拍照片,發(fā)送至班級微信群,與其他幼兒家長一起分享快樂、交流經驗。有的家庭舉行了全家“平板支撐大賽”,爸爸穩(wěn)居第一;有的家庭進行了跳繩比賽,媽媽拔得頭籌;有的家庭奇思妙想,用床單和孩子一起玩“舞獅”;還有的家庭爺爺奶奶都參與進來,與孩子在客廳玩起了“木頭人”的游戲……
疫情防控期間,幼兒園開學的日子一再推遲,但教師仍要做好對家長的科學指導,保證家長在做好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帶孩子到相對安全、病毒傳染風險低的地方進行戶外運動,緩解幼兒長期“宅家”的不良心態(tài),并且鍛煉身體,提高機體免疫力。
以我園為例。我園有一個傳統(tǒng)運動項目——籃球操,從小班開始就會教孩子們練習籃球,但是在疫情居家期間,孩子們不方便在家里練習籃球,也會打擾到鄰居。于是,我引導家長在情況允許且做好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帶著孩子到樓下空曠地帶或者附近小公園等人群不聚集的戶外空間練習籃球操。此外,我還根據孩子的年齡及班級,以視頻的形式將相對應的籃球操練習內容發(fā)送給家長,讓家長帶領孩子練習,或者讓孩子跟隨視頻做對照練習。這樣不僅能讓孩子下樓換換環(huán)境、換換心情,也能鍛煉幼兒身體,提升孩子的身體協(xié)調性。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園教師很好地擔負起自己的職責,通過平臺交流方式對幼兒居家生活進行了科學指導,讓幼兒在科學防護的前提下與家長一起享受了難得的親子時光,共同運動,共同成長。同時,我們也積累了突發(fā)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背景下的工作經驗。相信小朋友們在教師的悉心指導和家長的全心呵護下,定能夠默默積蓄能量,努力拔節(jié)成長。
(作者單位:四川成都天府新區(qū)興隆幼兒園)